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该物质一定是固体 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2﹨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4﹨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的比热容C甲﹨C乙﹨C丙大小相比 〖 〗 A.C甲最大 B.C乙最大
C.C丙最大 D.C甲=C乙=C丙
5﹨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变化的说法,正确〖 〗
A﹨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不减少
B﹨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切面互相渗透,属于扩散现象 C﹨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D﹨“和平号空间站”退役后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是用热传递方法改变物体内能
6﹨(2015•山东潍坊中考)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a﹨b两液体加热(如图2甲),根据测得数据分别描绘出两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在相同的时间内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不计液体热量散失,分别用﹨﹨﹨表示a﹨b两液体的质量和比热容,则结合图中信息作出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甲 乙
1 / 4
A.若C.若
,则,则
B.若 D.若
,则,则
7﹨〖2014·重庆中考〗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小
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冰糕升华形成的 C.用-18℃的低温盐水使水凝固,此过程中水的内能不变 D.6月栀子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8﹨ 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
而站在湘江边的浅水滩处却感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9﹨初温相同的铜和铅,质量之比是5∶3,比热容之比是3∶1,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和铅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5:4 B.3:1 C.1:5 D.5:1
10﹨已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是5∶4,比热容之比是2∶1,水的初温是18℃,煤油的初温是20℃。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到40℃,则煤油 升高到的温度是〖 〗
A.120℃ B.100℃ C.75℃ D.55℃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 〖2014•安徽中考〗运用分子动理论知识,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做出合
理的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蒸发越快。 12. 白浪河湿地公园的建成大大减弱了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这是利用了水
的________大的特性;漫步在白浪河湿地公园,闻到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坐在石凳上感到石凳很热,是由于光照射使石凳的内能_________,温度升高。 13. 我们感到冷时,有时会搓手,有时会使用暖水袋,前者是通过______________
的方式取暖,后者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取暖。两种方式都能增加物体的________能。 14. 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
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t温/℃ 100 80 60 40 20 O A B 5 10 15 20 t时/min
2 / 4
第14题 第16题
15. 若车内有一瓶500 mL的矿泉水,由于挡光板的放置水的温度少升高了20 ℃,
水少吸收了____________J的热量。[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 16.〖2015中考〗小夏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分别用质
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实验,并用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实验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像可以得出:_______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J/〖kg·℃〗。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17﹨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l0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 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4〗在受太阳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__________,
这是因为干泥土和水相比,______较小。
18﹨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
〖2〗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甲________Q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19﹨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
3 / 4
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 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 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 (3) 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 J/(kg·℃),则乙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
四﹨计算题〖20题8分,21题8分,共16分〗
20﹨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500℃,质量是1.5g,它的温度降低到20℃,要放出多少热量?已知铁的比热容C铁=0.46×103J/〖kg•℃〗.
21﹨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 2 kg﹨温度为65 ℃的水,当吸收了3.36×105 J
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c水=4.2×103 J/(kg·℃)〗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