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药与我的大学规划

来源:华佗健康网
浅谈中医药与我的大学规划

——鲁慧恩

在经过辛苦的高中学习之后,我终于踏入了大学的大门,在填报专业时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敲定了药学专业。在进入大学后,学校为了我们能够更加了解我们的专业,从第三周开始,就给我们开设了药学专业概论这门课。经过5周的学习,我了解到一些关于华理药学专业的信息以及专业情况。

华理的药学专业是在化学和生物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面向祖国制药行业的、培养具有药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创新药物研究的专门技术人才的专业。我校的专业特色主要有三个:

一是遵循从基因到功能到药物的原理,培养学生从源头入手(从基因入手和从小分子化合物入手)进行创新药物研究的能力。首先针对疾病的发病机理,从基因入手,充分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结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发现并证实新的药物作用靶标,包括蛋白质(酶、受体、离子通道)、核酸、糖类及其复合物等;然后再从小分子化合物入手,结合化学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学、药物化学、组合化学、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药理学、毒理学等学科的成果,进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发展药物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是理工结合,与国外大学药学教育模式相一致。既充分发挥华东理工大学在化学、化工、生物、生工以及制药工程、中药现代化工程、农药等学科专业的独特优势,同时又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创新药物研究的强大实力,以培养研究型药学人才为主;

三是强调国际性。我校的师资力量有三个突出特点:年轻(大都是40岁左右)、高学位(大都是博士)、国际化(大都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因此我们将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药学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从三年级开始,专业课将主要采用英汉双语教学,同时经常邀请国外专家来华进行短期讲学,使学生们尽早接触学科国际前沿;我们将建立一个机制与国外大学和学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并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使培养的学生具备国际交流能力。

而且经过了5周的学习,我对药学这门专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有个模糊地印象,而是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构架,再这门课中,更是清楚地知道了药学下所分的二级学科,对药学各方面的研究方向有了清楚的认识,也对药学这门课程的发展前景有了较大的憧憬。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来源、炮制、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包括合成)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人类能更好地同病害作斗争。并且药学属医学与理学,分入药学类门类,专业名称——药学。进入或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要学个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药学科研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驾驶的基础和较宽广的转特质是,培养能从事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评价、临床合理用药、医药经营及管理、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品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随着各种药物的发现与合成,人们逐渐有了与大自然做斗争的能力,人均寿命也在不断增加,从上古时的二三十岁,到现在的七八十岁。对于人类,药学一直就是一门神秘的科学,自古

有方士炼丹飞升之说。其实可以这么说,药物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而不断被推进的。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眷恋是促进药物发展的源动力。人类历史上的很多发展是依赖于药物学的巨大进步。

不过在传统意义上,药学分中药学和西药学,不过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面,中药学显现了衰弱的趋势,而由中世纪欧洲炼金术发展而来,并随着列强的入侵而到来西药则凭借其短时间内的高效治疗效果逐渐取代中药,而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先谈谈中药学,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 平和的药物。三国 魏嵇康《养生论》:‚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晋张华《博物志》卷七:‚中药养性,谓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宋徐铉《题庙》诗:‚常嗟多病嫌中药,拟问真经乞小还。‛中药主要是调理为主,而非一味的采用猛药,快速祛除病痛。不过谈到中药,就不得不说两本书,一本是《神农本草经》,另外一本则是《本草纲目》。这两部皇皇巨著若单论药学,不说中医,真可谓后无来者,其中《神农本草经》依循《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也将药物以朝中的君臣地位为例,来表明其主次关系和配伍的法则。(《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本经》对药物性味也有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性质的不同选择用药。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选温燥之品;燥病须凉润之流,相互配伍,并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都很了解,才能选药组方,配伍用药。

而《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而撰写的

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药学一大关键。药物之间,有的共同使用就能相互辅佐,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甚至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强上数倍;有的两药相遇则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便其难以发挥作用;有的药可以减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常在炮制毒性药时或者在方中制约一种药的毒性时使用;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损害身体等等。这些都是业医者或从事药物学研究的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十分重要,甚至操纵着生死之关隘,不可轻忽一分半毫。中医现在使用的主要的是古方和验方,它们都是根据这些原理的。像千金方,杂病论记载的一些方子都是无数医生经过对药的属性进行研究,最后总结出来的。

就拿最普通的六味地黄丸来说,从名字上就知道由六位药材组成,它是一代大国医钱乙创出的一个药方,在这之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这三药为三补,泽泻利湿泄肾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这三药称为三泻,六味地黄丸最妙之处在于三补三泻,三位主将进入肝、脾、肾三经,同时派了三位助手进入这三经泻去该经的邪气。这种治疗思路是严密的,否则如果一味进补则会导致有邪气的脏器功能异常。 六味地黄丸之所以够成为滋阴补肾之良方,正是这‚三补‛与‚三泻‛构成六味地黄丸所特有的通补开合,补而不腻的药理作用。

其实不是我觉得西医不好,就是我本人,从小到大,生病时也是吃各种抗生素,疗效也还不错。而且虽然父亲是学中药出身的,但是随着中医药的没落,也逐渐转至西医,小时候也许没有什么感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中医也有了一些向往,填报药学专业可能就是这种心理吧,

而且,相比中医的不断没落。韩医的《东医宝鉴》却成功申遗,这让我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泱泱大国,却被一个三流国家抢走了国之瑰宝,这里不讨论。但是中医的不受重视却是事实。也许是因为中医药拿不出一些符合现在医学的解释,但是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臵与穴位的位臵相吻合。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的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这个实验也许能部分说明中医药的合理性。

不过,现在阻止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多的是中药中的作用机理不明确,中药本身在治疗时,主要是以一些复方药物,而非某一种单独的物质,更强调一种集体的作用,不像抗生素,合成药那些,有效成分较单一。这也就造成人们在研究中药的时候十分的不方便.。加大了研究的难度。使中药迟迟不能打开国际市场。

不过,我知道在升入高年级之后,我们会逐渐接触到很多专业知识,其中就有很多现代化的药物研究方法,比如药物化学中对药物结构和活性进行研究。发现、修饰和优化先导化合物,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药物及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研究药物及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我可以在这之中学会分析中药药物的组分以及各种配比,再比如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采集、加工、炮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等为研究方向的生药学。生药学是利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研究天然药物应用的学科。这门学科和中药中的本草学息息相关。我可以利用在大学的时间,学习更多的基础专业知识。以及发展历史和药物化学一样悠久,阐述了药物与人体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与药物之间的作用原理的药理学

其次我可以利用华理的国际影响力来接受国际上西医的先进思想,来加强对中医的理解,起到相互映证的作用,严复有一句话就叫师夷长技以制夷,我可以通过学习西药的先进研究方式来明确中药的研究方向,从而促进中药学这一华夏的瑰宝焕发新的活力。

因此我觉得我大学毕业之后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以及生药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3.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能力和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不过,我知道我的目标是以中药中新药的研发和阐述中医药作用机理机理为目标的,如果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那么,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是绝对不够的,甚至博士都有可能力有不逮,所以我进入大学之后就决定要去争取更高层次的培养,汲取更多的知识,向我的目标靠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大学专业概论

百家讲坛之大国医钱乙(罗大中主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