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抗病毒、抗真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33卷第3期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V01.33 No.3 2010年6月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6.2010 余甘子抗病毒、抗真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席晓蓉,邢海晶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余甘子是世界民族药物中一味重要的传统药物,在民间应用广泛。就余甘子抗病毒抗真菌方面的 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余甘子;抗病毒作用;抗真菌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723(20l0)03—0069—02 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Phyllan— HIV的药物。结果发现余甘子果实的甲醇提物和水提 thus emblica L.)的果实,别名滇橄榄、麻项帮(傣 物显示出明显的抑制转录的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 药)、久如拉(藏药)、庵摩勒等,已被载人1974年 9tzg・HlIJ~、101a,g・mL~,且甲醇提取物的可溶于乙醇 版《云南省药品标准》、1978年版《藏药标准》、 的部分和不可溶于乙醇的部分均有抑制逆转录的作用 。 1977--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卫生部 1.2 余甘子抗单纯疱疹病毒(HSV) 颁布的药食兼用品种…,更是一味重要的传统民族药 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是一种重要致病病毒,分为两 物。它起源于印度和缅甸,分布在印度、中国、缅 型,即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和单纯疱疹病 甸、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而以中国的产量最 毒Ⅱ型(HSV—l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 大,主要产区有云南(主产区)、四川、贵州、广西 肤、粘膜,如口腔粘膜的感染,以及脑的感染。Ⅱ型 等地 。 主要引起生殖器疱疹,并与宫颈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近年来针对余甘子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化学组成, 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抗氧化衰老、抗肝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 针对HSV—II,郭卫真等H 采用地鼠肾细胞株 抗炎抗微生物等方面。其抗微生物的研究涉及抗细 (BHK)的原代兔肾细胞,体外观察了6种叶下珠属 菌、抗病毒及抗真菌的多个领域。本文就近年来余甘 植物(云泰叶下珠、云贵叶下珠、广东叶下珠、广西 子的抗病毒抗真菌作用作一综述。 叶下珠、余甘子、黄珠子草)抗HSV—II的作用, 1余甘子的抗病毒作用 结果表明,该6种叶下珠属植物在BHK细胞上均有 在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约占 不同程度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作用,在原代兔肾 75%.由于病毒有别于细菌的特殊性状和特点,导致 细胞上除珠子草延益亚种外,均有不同程度抑制HSV 病毒引起的疾病不仅传染性强、流行性广,而且有效 一Ⅱ型的作用。其中余甘子在BHK细胞上,最低有 的治疗药物较少。因此,寻找抑制病毒的有效药物, 效抑制浓度为0.625g/L,在原代兔肾细胞上余甘子 成为研究者们热衷的课题。而中医药在实践中的有效 的有效抑制浓度为10g/L。并且指出,该项研究的背 性,使得应用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正13益受到重 景,是1988年报道叶下珠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文章, 视,也涌现出了不少筛选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报道。 以及山东省药物研究所曾发现从叶下珠分离的去氢诃子 1.1 余甘子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酸甲酯和短叶苏木酚酸甲酯具有体外HSV—I的作用。 HIV导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 1.3 余甘子抗柯萨奇病毒B (CVB ) 治疗现在仍然是一个难以攻克的难题,目前主要靠给 余甘子的传统用药多取其果实,而在现代中医药 予抗逆转录病毒的核苷类似物,可单独用药或者联合 研究中,除对其果实的药理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外,在 用药。虽然这些药物在临床有效,但是它们很昂贵, 余甘子抗病毒作用的探索中,有学者从余甘子根人 并且需要长期用药治疗,而且几乎都会产生病毒抗药 手,从中提取到了一种的新化合物。Wang YF等 考 性。埃及学者从他们传统医学中应用了几个世纪的当 察了余甘根苷B及其类似物(从余甘子根中提取的 地植物中,筛选出来97种药用植物,观察其甲醇提 一系列倍半萜类化合物),在体内、体外抗CVB 的 取物和水提物对逆转录酶的抑制作用,希望从中寻找 抗病毒活性及其机制。结果药物在加入病毒前、后及 收稿日期:2oo9一l1—17 作者简介:席晓蓉(1978~),女,山西人,讲师,主要从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工作。 69 2010钜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第33卷 药物与病毒同时加入Hela细胞3种作用方式下,均 显示在体外,余甘根苷B及其类似物可以抑制CVB 增殖,并对CVB 具有直接杀灭作用,但是不具有抑 制CVB 吸附的作用;还观察到余甘根苷B可以减轻 CVB 感染心肌细胞所致的细胞病变,并能降低心肌 细胞释放AST和LDH的水平,对CVB 感染的心肌 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也显示,余甘根 苷B对Balb/c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提取回收),研究其体外抑制白色念珠菌作用,认为 各种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 Talwar GP等 对含余甘子的复方草药Basant的研究 中,还发现:针对从患外阴念珠菌的患者身上分离出 的,对两性霉素B和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白色念珠 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该复方药物 也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目前在治疗病毒和真菌引起的疾病中,有以下问 能显著改善患病小鼠的一般生存状况,降低血清中 LDH和CK的水平,及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明显减 轻炎性细胞的浸润和心肌细胞的坏死程度,显著抑制 CVB 感染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抑制CVB 感染后 心肌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促进bcl一2蛋白 的表达。 此外,Liu Q等 也报道,从余甘子根中分离鉴 定得到的降半萜类化合物,在体外具有较强的抗 CVB 的活性。 1.4余甘子抗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众所周知,HPV与女性宫颈癌密切相关,虽已 出现宫颈癌的预防性疫苗(HPV疫苗),但其治疗仍 无有效药物。而余甘子在实际用药中,既可单用、也 可合用或复方药剂配伍。在印度及藏医中余甘子常与 诃子、毛诃子配合使用,通称“三果”。是印度天竺 的传统医药体系中名列首位的多功效药物,也是藏医 药中大多数常用方剂的基础药物 。故印度在有关余 甘子方面的研究多为混合制剂的研究。如Talwar GP 等 也对一种含余甘子的复方草药Basant(含余甘子 提取纯化物、姜黄素、无患子皂素及芦荟和玫瑰水的 草药混合物)进行了研究,认为其针对引起生殖器感 染的病毒HPV一16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它可在He一 1a细胞中抑制HPV一16的转录,且使用的浓度远低 于产生细胞毒性的浓度,具有治疗该感染并促进其康 复的潜力。 2余甘子抗真菌作用 有关余甘子抗真菌的研究,食品工业方面的研究 较多,但由于提取工艺的不同,研究结果略有差异。 如Liu X等 通过纯水蒸馏法(HD—EO)和超临界 CO 流体萃取法(SEF—EO)获得的精油对常见食品 污染真菌(啤酒酵母、米曲霉及黑曲霉)具有抗真 菌活性,且SFE—EO精油较HD—EO精油有更高的 抗真菌活性。而唐春红等 以余甘子果实70%乙醇 提取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抑制真菌作用,发现余甘 子70%乙醇提取物仅对啤酒酵母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而对黑曲霉、青霉、黑根霉没有抑菌活性,究其原 因,作者认为,主要是考虑到提取物要在食品中使 用,选取较大的浓度进行实验意义不大,所以最大浓 度只选择了lO%. 此外,钟振国 叫等利用余甘子叶的不同提取物 (通过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 70 题:缺乏有效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停药后易复 发,副作用大,价格昂贵等。而余甘子作为一种应用 广泛、药食同源、安全有效的传统药物,不论是从保 健的角度还是用于治疗,都为我们应对病毒性疾病及 真菌引起的二重感染另辟了蹊径。我们也将在前期进 行余甘子抗菌作用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抗病 毒、抗真菌与调节微生态之间的关系,揭示其相关机 制,为临床应用及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师冰,徐榕雪,牛云壮,等.余甘子的现代研究和开 发利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3):76 —77. [2]杨永康,格桑索朗,吴家坤.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 的植物分类研究和药学特性综述[J].中国医学生物 技术应用,2004(1):14—28. [3]孙晓芳,王巍,杜贵友,等.埃及药用植物中抗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药物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2,27(9):649—653. [4]郭卫真,邓学龙,董伯振,等.叶下珠属植物体外抗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 报,2000,l7(1):54—57. [5]Wang YF,Wang XY,Ren Z,et a1.Phyllaemblicin B inhibits Coxsackie virus B3 induced apoptosis and myocar- ditis[J].Antiviral Research,2009,84(2):150— 158. [6]Liu Q,Wang YF,Chen RJ,et a1.Anti—Coxsackie Vi— Ills B3 Norsesquiterpenoids from Roots of Phyllanthus em・ blica[J].Joumat of National Products,2009,72 (5):969—972. [7]Talwar GP,Dar SA,Rai MK,et a1.A novel polyherbal microbicide with inhibitory effect on bacterial,fungal and viral genital pathoge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 microbial Agents.2008,32(2):180—185. [8]Liu X,Zhao M,Luo W,et a1.Identification of v0latile components in Phyllanthus emblical L.and their antimi- crobial activity[J].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2009, 12(2):423—428. [9]唐春红,陈岗,陈冬梅,等.余甘子果实粗提物的抑 菌活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9,30(7):106— 108. [10]钟振国,曾春兰.余甘子叶提取物体外抗菌实验研 究[J].中药材,2008,31(3):428—431. (编辑:左媛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