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华佗健康网
部编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20 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8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万里赴戎机, 。 ②念天地之悠悠, 。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 。 ④ ,决眦入归鸟。 ⑤ ,青草池塘处处蛙。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游山西村》中表现春日山村景象热闹、乡风淳朴的诗句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4 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 qiàn 在门眶里。往常他坐在蹬三 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 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 会散成一堆白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翳( ) 镶 qiàn(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伛”在文中的意思是 。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填空。(3分)

(1)《骆驼祥子》讲述了北平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 的梦想,经

历了“三起三落”的故事。

(2)“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

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海底两万里》中的这句话是 说的, 他在海底用 做的笔写字。

(《木兰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杜甫《望岳》) (赵师秀《约客》)

(龚自珍《己亥杂诗》)

4.某校七年级⑴班开展“语文无处不在”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5 分) (1)微信已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常见方式。请拟写一则微信,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激 之

情与祝福之意。要求:情感真挚,语言简洁,并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 30 字。 答: (2)下面的语段中,画线的①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②句存在语病,请一一改正。

专家提醒,想要保护孩子的眼睛,就要改掉很多不良生活习惯。现代青少年的游戏方 式多以室内自娱式为主,①如电视、游戏机、电脑等……这些都非常伤眼睛。家长应鼓励孩 子多做室外活动,②增加体质的同时也能保护眼睛。 改正: ① ②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40 分)

[一] (14 分)

麦黄黄杏黄黄

李翔

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

②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戴一顶半旧的草帽,手握镰刀,肩上挎着塞满干粮的 黄挎包,对母亲说:“今年想走远些,多挣几个,赶麦子搭镰了再回来。”父亲见我在被窝里骨 碌骨碌地转着眼珠,指着腰间的黄挎包说:“听话,好好念书,到时候给你买一口袋杏子回来。”

③父亲做过多年的麦客。每次回来,他都会喜形于色地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 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咔嚓咔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

④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母亲:“爸爸啥时回家呀?”母亲摸 着妹妹的羊角辫说:“去地里看看,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我和妹妹便飞跑 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可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

⑤下过一场透雨,接着又暴晒了好多天,麦子真的熟了。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 了家,可父亲一点消息都没有。母亲急了。

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若再等下去……母亲心焦似火。第二天 一早,母亲带领我们上了地。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母亲心焦了。

⑦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举起小手喊道:“快看呀,爸爸回来啦, 有杏子吃啦!”我赶快抬起头看,不见人影,却忽然发现身后未割的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 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哦!是爸爸,爸爸回来啦!”我和哥哥不约而同地叫出了声。母 亲两眼霎时湿润了。父亲很快赶了过来,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一件件扎得结 结实实、整整齐齐的。父亲对我们苦涩地笑一笑,淡淡地说:“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 ....⑧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才二十来天工夫好像隔开了好多年,蓬乱的长发上蒙着 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 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裤腿裂开一道大口子,一尺来长的灰布条有气无力地耷拉在膝盖 上。妹妹兴奋地一把抓住挎包翻了个底朝天,见什么也没有,“哇”的一声哭了。父亲擦把 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 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 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 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妹妹反倒不好意思起 来,用婆娑的泪眼看看手里的杏子,走到母亲跟前举着杏子说:“妈,你吃吧。”母亲把杏

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然后塞给了我。我紧紧地攥住这颗温热的杏子,望着父亲那张瘦削、 苍凉又略显惭愧的脸,悲切地说:“爸爸,还是你吃吧,我吃杏仁。”父亲接过杏子在牙上 碰了碰,说:“多好的杏,真甜哩。”父亲说着把杏子随手给了哥哥。哥哥小心地用门牙微 微咬破一点皮,舔舔舌尖,咂吧咂吧嘴,又塞给了妹妹。

⑨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雇麦客的人少了,父亲没找到活。正要回家, 遇到一个孤单无助的老婆婆。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毕,没收 一分钱。返回的路上淋了雨,发烧了。父亲用仅剩的一分钱买了这颗杏子揣在兜里,赶了两 天两夜的路,才回到二百多里外的家。

⑩那颗杏子在妹妹手心里宝贝似的攥着,到第二天晚上才吃完。第二年春天,我家门前 的院子里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杏树苗。至今,那棵杏树还长在我家的院子边上,长在我的记忆里。

(文章有改动)

5.第⑦段中,“父亲”为什么“苦涩地笑”,又“淡淡地说”?(6 分) ....答:

6.第⑧段中,“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如何理 解这个句子的含义?(4 分) 答:

7.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二] (14 分) 菊有黄花 丁立梅

①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②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 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

③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晋代陶渊明 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 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 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④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 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 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 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 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⑤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 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 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⑥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 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

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 笑着,啧啧叹着。

⑦现在思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⑧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 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 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 忘掉了这事。

⑨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⑩周日逛衔,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 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 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 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11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8.概述作者围绕“菊”写了“我”的哪些活动?(6 分) 答:

9. 请简要赏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 分) 答:

10.文章的结尾含义深刻,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文简析。(4 分)

答:

[三] (12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1)鸿儒 鸿: (2)劳形 劳: ..(3)甚蕃有闻 鲜: . 蕃: (4)鲜.12. 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13. 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 (2 分) 《陋室铭》:

《爱莲说》:

14. 两篇文章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2 分)

答:

得分 评卷人 三、写作 (40 分)

15. 请以“播种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体特征应鲜明。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500 字。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答…………………题…………………不…………………过…………………此……………………线……………………… 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20分) 1. (8分)

(1)①关山度若飞 ②独怆然而涕下 ③何人不起故园情 ④荡胸生曾云 ⑤黄梅时节家家

雨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共6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共2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

分。) 2.(4分)

(1)yì 嵌 (共2分。每空1分) (2)门眶 门框 (共1分。每空0.5分)

(3)弯(腰)曲(背) (共1分。意思对即可) 3.(3分)(1)(能)拥有一辆自己的(人力)车 (2)尼摩(船长) 鲸鱼骨头

(共3分。每空1分)

4. (5分)

(1)示例:老师,您是园丁,培育我们茁壮成长;我真诚地祝福您万事如意!

(共2分。语言简洁,符合要求即可) (2)①去掉“等”,或把“……”改为逗号。 ②“增加”改为“增强”。

(共3分。标点修改1分,病句修改2分) 二、(40分) [一] (14分)

5.(6分)“苦涩地笑”,是因为他未能及时回家割麦;也未能挣到钱,满足孩子们的愿望。 “淡淡地说”是因为父亲不想为回来晚开脱,也不想宣扬自己助人之事。

(共6分。每问3分,意思对即可)

6.(4分) 这一颗杏子来之不易,它承载着孩子们的渴盼,也承载着父亲的责任和对孩子们 深挚的爱。 (共4分。意思对即可)

7.(4分) 补充交待了故事情节;使“父亲”这一形象更加丰满;表现出父亲既对家庭负责,讲究信用,又具有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共4分。意思对即可) [二] (14分)

8.(6分) )①“我”在姐姐帮助下,梳着仕女发型,顶着满头菊花跑出家,惹得村人围观。 ②“我”羡慕菊花枕,决心做一只却没做成。③“我”周日逛街买回一盆黄色的菊花。

(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4分)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野菊花开放的姿态,表现它“随意又随

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爱和赞美。 (共4分。意思对即可) 10.(4分)最后—句点明并升华了文章的主旨,黄色的菊花勾起了作者对孩提时的美好回忆和对美的追求,驱散了秋天的寒意,让心灵一片温暖,而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已不言而喻。

(共4分。意思对即可)

[三] (12分)

11. (4分)(1)大 (2)使……劳累 (3)多 (4)少 (共4分。每小题1分) 12. (4分)(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3. (2分) 《陋室铭》: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不慕名利、洁

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4. (2分)示例: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共2分。符合要求即可) 三、写作 (40分) 15.(40分) 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