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来源:华佗健康网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后经整理、修改、补充,于1957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1957年,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矛盾的性质和状况法阵了根本性的变化。估计上,苏共二十大召开,波兰、匈牙利事件爆发,也暴露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许多矛盾。在这篇著作中,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剖析社会主义社会,创立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这一学说的主要内容有: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性质特征,毛泽东肯定了马欧诺仍然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动力,之粗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们之间既有基本适应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的一面,但性质与旧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他们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二、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矛盾,即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还表现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民主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的矛盾等,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阶级斗争,但国内主要矛盾已不是属于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三、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处理敌我之间的矛盾,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在这个总方法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和政策。这就是在经济方面实行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和走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在科学文化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以及团结知识分子、搞好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毛泽东这个讲话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我们的新国家,根本的任务已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分发展生产力,要走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毛泽东提出的这一学说,奠定了进一步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讲话公开发表前,反右派斗争已经开始,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在讲话稿的整理过程中加紧了强调阶级斗争很激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这些同源讲话精神不协调的论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