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超早期动脉溶栓并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来源:华佗健康网
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1O月第23卷第20期 ・专科护理・ 尿激酶超早期动脉溶栓并支架成形术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何敏 常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3) 摘要 目的总结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并支架成形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急性缺血 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并支架成形术的术后临床资料。应用美 闲立卫生院卒中评分(即NIHSS评分)以判断患 者的意识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7例患者缺血症状均缓解,2例因术后颅内出血死亡。神经功能 评分明显改善。结论溶栓并支架成形术能够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愈率.但也具有一定危险性。做好术后 监测对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尿激酶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支架 护 Key words Urokinase Acute ischemic stroke Bracket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2。R65I.1 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l002 6975(2O08)20—1838 03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 1.3 方法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即 率及致残率高。动脉内接触性溶栓(IAF)作为急性 NIHSS评分)以判断患者的意识和神经功能 ,分 脑梗死的紧急处理方法之~,已逐步在国内开展起 值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此次应用改良表评价 来,其疗效非常显著,对发病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 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神经功能评分情 患者进行早期介入溶栓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起 况。 着重要作用。我科2007年1月~2008年3月共收 1.4结果 经过造影发现椎动脉闭塞4例.基底动 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合并支 脉闭塞4例,颈内动脉闭塞l例;采用尿激酶溶栓同 架成型术的患者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时行狭窄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型术后完全再通4例。 1资料与方法 基底动脉4例:完全闭塞2例。经术后完全再通3 例。颈内动脉l例:经术后完全再ji!l 9例患者中7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 例患者缺血症状均缓解,2例因术后颅内出血死亡 龄19~66岁,平均年龄42.5岁,合并高血压4例, (表1)。 糖尿病2例,返流性食管炎1例。伴有意识障碍3 表1溶栓前后NIHSS评分比较 例.失语2例,感觉障碍3例。9例均经全脑血管造 影术确诊。 1.2排除标准 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发病时间小于6 h,经头颅CT平扫,除外脑出血。 以下情况不在选择范围之内:(1)未控制的高血压, 收缩压>29.33 kPa或舒张压>16 kPa;(2)头颅 2讨论 CT平扫显示大面积低密度改变;(3)血小板计数< 80×1O。/l ;(4)有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目的是使闭塞血管在神经 细胞尚未死亡前再通,增加脑灌流量.改善微循环, 从而缓解或减轻局部脑缺血,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 基金课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级护理课题(编号: 2005一l0) 细胞功能。及时通过脑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病变与 作者简介:何敏(1976一)。女,护师,大专.从事神经内科 狭窄程度并早期支架置入,对患者预后起到积极的 护理 治疗作用。通过表】看出,溶栓术支架前后神经功 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l0月第23卷第2o期 ・ 1839 ・ 能数值变化有一定性差异,前后比较分值所占人数 下降。说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3护理 3.2用药观察 3.2.1抗凝药物的观察 术中由于要应用大量抗 凝药物(波立维、尿激酶):术后要观察神志,皮肤黏 膜、皮下及各系统出血情况。保证患者安全,避免磕 碰伤,尽量减少有创操作,监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 床边24 h监护,每15 min监测 足部皮肤色泽、温度,手术侧肢体敷料的渗血、渗液。 注意术后凝血功能、血小板,向患者解释抗凝的必要 3.1病情观察 3.1.1心电监护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触摸双侧足背动脉搏 动,观察足部皮肤色泽、温度、知觉变化并详细记录, 2 h后每30 min监测一次,若趾端苍白。小腿剧烈疼 性。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交流渠 道,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将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详细 痛、皮肤温度下降、感觉迟钝,提示有股动脉栓塞的 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 ’]。9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 足部皮肤温度凉,给予保暖后温度恢复正常。 3.1.2生命体征监测 溶栓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神 经功能评分,了解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严密观察 患者的意识状态,言语、肢体瘫痪恢复情况,与术前 的意识、言语、肢体瘫痪程度相比较,术前3例伴意 识障碍的患者术后1例转清,2例于术后第2天出 现意识障碍加重。2例失语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变,5 例肢体瘫痪患者患侧肌力均有所加强1~2级。 2.1.3动脉鞘观察术后患肢带留动脉鞘,应观察 动脉鞘的位置、深度、固定情况,动脉鞘处有无出血、 渗血、皮下血肿,叮嘱患者带留动脉鞘侧肢体要保持 绝对制动,保持髋关节伸直,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 束。术后4~6 h拔除动脉鞘,局部给予按压30 min 后绷带加压包扎,并叮嘱患者继续绝对平卧24 h, 造影侧肢体局部制动8 h,观察局部敷料有无出血、 渗血,皮下有无血肿。9例患者中l例拔鞘后发现 局部皮下血肿,面积为7 cm×8 cm,给予局部压迫 后绷带加压包扎,24 h绷带拆除后腹股沟处皮肤有 大片青紫,其他8例患者未见异常。 3.1.4并发症观察本组9例患者中有2例24 h 内出现意识障碍加深,行头CT检查提示脑出血,数 日后死亡。此外应注意有无口腔黏膜、牙龈、眼底出 血,皮肤黏膜、皮下及全身各系统出血倾向,因术中 应用大剂量抗凝药物,术后要多次进行化验凝血功 能检查,注意局部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提高穿刺成功 率,同时增加按压时间。1例在术后第2天出现阴 道出血且腹股沟处皮下血肿。1例患者术后3 d出 现消化道出血,量在每日30~5O mJ,胃内容物潜血 阳性,通过早期洗胃应用止血药物洛赛克静脉点滴 等,1周后症状改善出血停止,并能够进食。9例患 者均带留置尿管,均未发生泌尿系感染。术后早期 鼓励患者多饮水,早期饮水量均在800 ml。1例因 消化道出血给予留置胃管。 地告诉患者,消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积极配合治 疗。因溶栓支架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多发严重狭窄 及闭塞,脑内供血不足,其他血管随时有闭塞可能, 因此抗血小板药物不能停用,对于这些特殊的患者 观察抗凝药物的副作用极为重要,术后抗凝药物的 使用增加全身出血的危险,而老年人凝血机制差,血 小板功能弱,血管脆性大,大大增加了老年患者术后 出血的可能口]。在护理中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避 免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咳嗽、大便用力等,给予患者 使用通便药物,必要时给予人工协助排便,避免用力 引起血压波动。同时注意观察有无皮肤黏膜瘀斑、皮 下血肿、咯血、血尿及便血,观察患者意识、视力、警 惕脑出血、做穿刺时加强按压时间,注意尿常规、凝 血功能检查报告。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工作。 3.2.2缓解血管痉挛药物的观察 针对患者的临 床症状,术后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尼莫通能有效 降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 。】,缓解因血管痉挛引起的 头痛,遵医嘱给予尼莫通持续泵人,共1~2 d,患者 均使用微量注射泵,应用避光标准50 ml泵用注射 器泵入尼莫通注射液(常规为0.5~1 rag/h),根据 血压调节药物速度及用量,使患者血压波动在正常 范围.由于该药可引起血压下降,用药过程中严格监 测生命体征。同时注意观察泵入药物处局部皮肤的 情况,避免皮下渗液引起局部皮肤受损。因药物对 血管的刺激性,在泵入此药时,注意观察穿刺处皮肤 情况,保证药物准确泵人,定时监测血压变化,倾听 主诉。 3.2.3因术中应用造影剂不当术后可引起头痛、恶 心、呕吐等症状,严密观察头痛的性质、部位、程度、 持续时间及瞳孔的变化并与颅内出血鉴别,必要时 采取辅助检查手段鉴别,有1例术后出现头痛呕吐, 考虑与患者椎基底动脉病灶引起呕吐有关。采取适 当抬高床头病将头偏一侧,防误吸发生。第2天患 者病情基本稳定,呕吐消失。 3.3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起病急,急诊术后返回病 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1O月第23卷第2O期 房,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烦躁不安,此时要多与患 者及家属沟通,告知术后注意事项,消除顾虑,使其 积极配合治疗。 3.5.3药物指导 遵医嘱按剂量、时间、方法规律 服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出院时常规带抗凝药物,告 知患者药物可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观察皮 肤黏膜出血倾向,如牙龈、鼻腔、眼底、皮下有无出血 3.4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内安静、温湿度适宜,尽 量安排小病房,减少人员走动,监护设备调节适合的 点等,指导患者应用软毛牙刷刷牙,避免磕碰.同时 注意有无皮疹发生。 3.5.4专科指导 注意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同时 报警,保证充分休息,避免情绪不稳定,各种操作尽 量集中进行,减少有创操作的次数;鼓励患者多饮用 白开水,以利于造影剂排出及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可 食用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既往有糖尿病患者要监 注意有无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症状的 发生,及时就诊。出院后3~6个月来院复查凝血功 测血糖;采用平卧位24 h,手术侧下肢保持绝对制 动8 h,保持髋关节伸直,对于躁动不能严格卧床患 者.经家属同意签字进行患肢保护性约束。 3.5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 3.5.1饮食指导 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高纤维、 易于消化的饮食,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食用无糖食 物,保持大便通畅,每日多饮用白开水。 3.5.2锻炼指导 劳逸结合,注意休息,保持充足 睡眠,避免劳累,可进行一些如散步、慢跑等运动,保 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偏瘫肢体定时康复训练。 能,脑动脉超声,颈动脉超声。 参 考 文 献 [1] 马红,魏伟,沈越.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嗣手术期护理[J].闷 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6(6):268—269. E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83—6O1. E3]张琳,涂围红.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凝的观察 与护理28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9. (收稿日期:2008—04—29) 射频消融治疗d,JL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 杨榕 梁秋娄 林亚洲 (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福建福州350001) 摘 要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4,3L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124例需要行射频消融治疗的 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124例患儿中,室上速复发2例。室速复发2例,经第2次消融获得成功。房速、室 速未能成功各1例,术后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发作明显减少。其余118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 积极宣传射频消融知识,做好心理指导,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 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小儿 快速心律失常 Child 护理 Rapid arrhythmia Nursing Key word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中图分类号:R472。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6975(2008)20—1840—02 射频消融术因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已成为治 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但由于患儿欠 合作,以及心脏小、壁薄、血管细、手术操作难度高、 风险大,易发生并发症,详细而周密的护理至关重 要。我院1994年12月~2007年l2月共施行该术 124例,该手术针对患儿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 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4例,男8l例,女43 例,年龄1.5~14岁,平均年龄l2.4±7.3岁。其中 室上性心动过速97例,右房房速5例,室性心动过 速22例,均有反复发作,使用控制心律失常药物效 作者简介:杨榕(1964一),女,福建,大专,主管护师,从事 临床护理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