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学核心素养与深度教学

来源:华佗健康网
数学核心素养与深度教学

所谓“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价值。不管是数学还是其他学科,深度教学并不追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不是指教学内容越深越好,而是针对传统知识教学过于注重表层的符号教学而提出来的。它基于把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彰显课程教学的情感熏陶、思想交流、价值引导功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度教学根植于新的知识论基础,从知识的内在构成来理解知识教学的本质与价值。从知识的内在构成看,知识具有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第一是符号表征,指人类关于世界认识所达到的程度或状态,即“关于世界的知识”;第二是逻辑形式,指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具体包括知识构成的逻辑过程和逻辑思维形式;第三是意义,指知识内具的促进人的思想、精神和能力发展的力量,它是内隐于知识符号的价值系统,对人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乃至整个精神世界具有启迪作用。任何知识都具有内在结构。即使是通常被人们称为是“客观公正”、“价值中立”的科学知识也不例外。事实上,“我国新课程强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内在结构及其对知识教学价值的要求。”但是,由于传统知识教学秉持传统认识论的知识立场,从“事实取向”理解知识和课程,缺少过程意识和价值关怀,导致知识的内在构成被分割,“符号表征”被看作是知识的全部和教学的唯一。

深度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实现

深度教学有助于教师正确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与方向,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深度教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实现。深度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超越,它反对教学的功利化取向,摒弃知识的强制灌输和强化练,强调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存处境,重视挖掘知识内在的意蕴与学生个体世界的关联与传统教学相比,深度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从教学目标看,深度教学是一种发展取向的目标定位。在教学目标上,深度教学强调全面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目标,从而“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它从学生的生成与发展出发,围绕着学生的知识获得、品格塑造、德性养成和价值观形成来处理知识问题和开展教学活动。其次,从教学内容看,深度教学注重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深度教学不再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的、线性的知识体系,而是视之为一种“经验性”、“实践性”存在。正如当代课程论专家派纳认为的,课程是个体“履历经验”的重组,是学生生活世界独有的东西,学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绝对不能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而要关照个体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生活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假定性意义”向“个体性意义”的转化。

再次,从教学方式看,深度教学是一种对话中心的教学。深度教学超越了“传递中心”的藩篱,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中心”。对话有助于人们消除分歧、克服偏见、达成共识,不仅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基本形式,而且也是人们意义分享、价值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以对话为中心的教学视野下,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在与教师、同伴、文本及自我的平等对话与深切交流中不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内化,从而生成新的个体化知识和意义理解的过程。

最后,从教学结果看,深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当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8]的确,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深度教学重视通过知识内涵的意义挖掘,为学生提供精神的养料,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从知识的学习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从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观念的解放,在知识的学习中解决一个又一个生活的疑问和困惑。由此,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不再是残酷的智力厮杀和艰难的认知过程,而成为“诗意的栖息”、“精神的皈依”。知识学习不再是痛苦的事情,而成为快乐的旅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