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张锡纯健脾消积法治疗妇科病特色

来源:华佗健康网
中医文献杂志[12]

张聿青•张聿青医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

[19] [20]

王玉兴.黄帝内经灵枢三家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124,203.[13] [14] [15]

社,2013:127-128.黄英志.叶天士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张印生,韩学杰.孙思邈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 版社,2009:922.纪旳.阅微草堂笔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45.社,1999.石汝杰,宫田一郎.明清吴语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

[21] [22]

社,2005:120,676.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9:215.(修回日期:2018-12-14)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16.杨明照•新编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542.钦定四库全书(第八四八册)•子部[M].884.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4.[16]

[17] [18]

论祐锡純健脾淌衣法診疗

曲科病特色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刘庭玮袁久林△摘要:张锡纯是晚清民国著名医家,他在中医妇科病(尤其在干血瘠)的论治上独树一帜,对妇产科疾病的用药 也独具匠心。其注重临床实践和理论基础,结合女性特有生理、病理特点,因人施治。他在治疗妇科相关病症时既 能变通运用古方,又善于创制新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妇科常见疾病运用健脾消积的方法尤其值得 我们深入研究与继承发展。关键词: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妇科病 健脾消积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737 (2019) 03-0025-04Discussion on the Strengthening Spleen and Resolving Accumulation

Method Proposed by ZHANG Xichun in Treating Gynecological Diseases

LIU Tingwei, YUAN Jiulin(Shanghai Univ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 China)Abstract: As a well-known TCM docto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ZHANG Xichun had unique treatment method and formulas applied for th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s ( esp. Gan Xue Lao - emaciation due to blood disorder) . He emphasized both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basis by taking female's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into account for individual-concerned treatment. Dr. Zhang was also known for his good mastery of previous formulae as well as his innovation and originality in creating his own.

In his work of Yi Xue Zhong Zhong Can Xi Lu , the spleen-strengthening and accumulation -resolving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 recorded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and development.Keywords:ZHANG Xichun; Yi Xue Zhong Zhong Can Xi Lu; gynecological diseases; spleen-strengthening and accumulation-resolving△通讯作者,E-mail: yuanj120032001 @ aliyun. com—25 —2019年第3期张锡纯,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是清末民初 中国医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医家,也是力倡和奠定 中西医汇通的代表医家之一。张锡纯不仅擅长伤

规》说:“经血生化之源耳。”如果脾胃受损,血海空

虚,月经不行,故调经之要以补脾胃为本。妇科瘀 血症、经闭症皆重在调气、补脾、养血,不可妄用峻 烈攻泄之品。血虚者不可妄用破气活血之剂,免伤

寒、温病、内外诸科,而且对妇科也有其独到的见 解。其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结合女性特有生

脾胃⑷。傅山在《傅青主女科》中辨证以肝、脾、肾

理、病理特点,变通运用古方,创治疗妇科疾病的新 方17首,包括经、带、胎、产等。笔者查阅分析相关 文献,从理、法、方、药等方面总结张锡纯对妇科病

三脏立论,治法以培补气血、调理脾胃为主,尤善以 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疾病。⑸张锡纯深受其影响, 对月经病诊治用药,特别重视培补后天脾胃。女子

辨治的理论阐述与临床经验,认为治疗妇科血瘀证 以血为主,凡经、孕、产、乳无不以血为用。脾生血, 血之统摄也在脾,故脾充血旺,统血守职,则月事正

和经闭调脏腑注重脾胃⑴、调气血善用消积是《医

学衷中参西录》治疗妇科病的一大特色。健脾消积法治疗妇科病常;脾不健运,无力生血,不能统血,则月事失常,或 发为闭经,或发为崩漏。因此,调理脾胃为张锡纯 治疗月经病的又一重要法则。脾胃为气血生化之

1•衷中参西,力主汇通张锡纯认为,医学应以活人为宗旨,不宜有中

源,故张氏强调养血调经。《治女科方》载:“自当调 其脾胃,使之多进饮食,以为生血之本。”《素问•上

西之界限存于胸中。力主中西医汇通:“夫愚之著 书以衷中参西为名,原欲采西人之所长以补吾人之

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

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任脉属肾,冲脉隶属 阳明通于厥阴,为血之海,调节十二经气血,调节月

所短。”即以中医为本,以西医为用,取长补短,以推 动中医学发展。中西医应该相互尊重、互相了解和 学习,掌握对方的内容与规律,共同从事医学研究。

经以及肝、肾、胃气之升降。女子闭经,多因先天肾 气不足,后天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冲任空虚,

如妇科附方西人铁锈鸡纳丸、中将汤、麦角合固 冲汤。月事不行。《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湿肿满,皆 属于脾”。盖脾为娇脏,居于中焦以升降运化,若有

2. 博采众长,继承创新张氏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自序中云:“夫事贵

瘀积,气机不畅,是以易致胀满。张锡纯自制固冲 汤固冲摄血,益气健脾,止血不留瘀,扶正固本,作 为体现益气健脾、固崩止血治法的代表方而收载于 全国统编规划教材《方剂学》之中⑷O师古者,非以古人之规矩准绳限我也……贵举古人 之规矩准绳而扩充变化之,引申触长之。”如张氏所

创的安冲汤、固冲汤,即是在《素问》卷十一“四乌鲫 骨一芦茹丸”的基础上,合参便益气摄血,再佐龙

4.活血通经,健脾调冲血瘀者宜健脾调冲化其源,不可强行破气活 血,血脉通畅而瘀自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 虚劳热方》(以下简称治阴虚劳热方)载:“女子月 信,若日久不见,其血海必有坚结之血。”凡治本病,

骨、牡蛎等固涩而成。体现了张锡纯在治学上博采 众长,汲取历代医学之精华。《医学衷中参西录•

治女科方》(以下简称治女科方)中提到论治女子血

崩有两种特效药,以臭科子、天茄子服之,皆采自民 间。说明张氏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的好学精神,善 于学习他人的一技之长以丰富自己的学识。任何

但知用破血通血之药,往往病犹未去,而人已先受

其伤。并对冲脉理论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医学衷

中参西录•论女子癥痕治法》载:“女子癥痼,多因 产后恶露未净,凝结于冲任之中,而流走之新血,又

自然科学的发展史,都是后人站在前代科学巨匠的 肩上向新的科学高峰不断攀登的历史。⑵日凝滞其上以附益之,遂渐积而为癥痕矣。本证初 起若在数月以里,其身体犹强壮,所结之癥痕未甚

3. 扶正固本,健补脾胃肝脾两经为月经的生化之源,经血的生化是起

坚,可用《金匮要略》下瘀血汤。若其病逾年,癥痼 腹满,硬如铁石,月信闭塞,再以前方,必不任受。

于中焦,依靠脾胃纳入水谷精微而化生。《灵枢• 决气》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⑶张

故自拟理冲汤,惟治以拙拟理冲汤补破之药并用,

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所言:“血者,水谷之精气也, 源源而来,而实生化于脾。”脾主统血,唐容川《血证

其身形弱者服之,更可转弱为强。”化瘀而不伤气 分,使癥痕得以徐徐尽消。《治女科方》载:“妇女多 忧思,阻遏阳气不能外达,或转因发动而内陷。”导

论•脏腑病机论》指出:“人身之生,总之以气统 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景岳全书•妇人

—26 —致胃肝肾等脏腑经络郁闭、气机失畅、冲气上逆,因

中医文献杂志此总结出妇科疾病大多与冲气上逆有着紧密的联 系⑴。张氏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答月影女士问疼 经治法》指出:“冲与血室相通,在女子则上承诸经

用,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胃之妙品,脾胃 健壮,益能运化药力以消积也。且为鸡内金含有稀

盐酸,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 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弦癖、女子癥痕,久久服之皆

之血,下应一月之信。”《治女科方》载:“冲与血室为

受胎之处……冲脉无病,未有不生育者。”他认为冲 能治愈。又凡虚劳之证,其经络多瘀滞,加鸡内金

脉盛衰,对女子月经及胎孕具有重要影响。若冲脉 于滋补药中,以化其经络之瘀滞而病始可愈。至以

瘀阻,则百病乃生,治疗妇女冲脉之病,提倡活血疗 冲,谨守病机。⑻自制调理冲脉数方,辨证用药分

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见者,尤为要药,盖以其能助归、 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多进饮食以生血也。明,至今妇科每用则效。女[1《治女科方》理冲汤、理 冲丸:“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 瘟,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 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

2.灵活善用健脾消积、调理气血之药张氏对运用鸡内金重在调理冲脉,重在调和脾 胃,屡次提到本品除开胃健脾之外,有化瘀之力,又

不伤气分。张氏认为鸡内金为治疗女子干血虏之

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 癥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室

要药,女子干血病是一种顽固性的闭经,鸡内金善 于治疗女性闭经。鸡内金健脾以助生化之源,使其 气血生成旺盛,上注于肺,肺朝百脉,输布周身五脏

女月闭血枯,服药愈者甚少,非其病难治,实因治之

不得其法也。”《素问•阴阳别论》谓:“二阳之病发 心脾,有不得隐曲,在女子为不月。”《治女科方》曰:

六腑,下注血海,使血海满盈不溢,自无经闭之虞。 瘀滞不通者,亦可达活血化瘀之目的。《治阴虚劳 热方》:“仲景于《金匮要略》列虚劳一门,特以血痹

“夫二阳者,阳明胃腑也。胃腑有病,不能消化饮 食,推其病之所发,在于心脾。又推其心脾病之所

虚劳四字为提纲,盖知虚劳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

发,在于有不得隐曲(凡不能自如者,皆为不得隐 曲)o盖心主神,脾主思;人有不得隐曲,其神思郁

者,又未有不虚劳者;并知治虚劳必先治血痹,治血 痹亦即所以治虚劳也。”认为虚劳由于久病入络,多 虚多瘀。常用鸡内金与滋补药同用如:山药、白术、 玄参等,可通经络瘀滞、运化药力,凡治本病,若用

结,胃腑必减少酸汁(化食赖酸汁,欢喜则酸汁生者 多,忧思则酸汁生者少)不能消化饮食,以生血液, 所以在女子为不月也。夫女子不月,既由于胃腑有

破血峻猛的药,人恐先受其伤,鸡内金药性平和、毫 无开破之弊。\"°)在治疗妇女血枯经闭一类病证时, 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白术与鸡内金等配伍常能起到

病,不能消化饮食。治之者,自当调其脾胃,是指多 进饮食,以为生血之根本。”张锡纯自创资生通脉汤 治室女月闭血枯,饮食减少,灼热咳嗽。故方中用 白术以健胃之阳,使之喟动有力,消化饮食。山药、

事半功倍的疗效,因此自制资生汤、资生通脉汤,并 言内金、于术、山药为不可挪移之品。后又推而广

龙眼肉,以滋胃之阴,俾其酸汁多生。鸡内金原含 有酸汁,且能运化诸补药之力,使之补而不滞。⑼用药经验之,凡饮食减少、虏瘵羸弱已甚者,张氏皆从脾胃入 手,使患者多进饮食,资生气血,身体自然渐渐复

原。故将此方立为群方之首。此外治妇女经闭不 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经闭血枯的理冲汤中也用鸡内

1.善用对药、配伍巧妙张锡纯治疗疾病时宜选对症之药,其治疗妇科

金以健补脾胃,消化瘀积。⑴)张锡纯调理脏腑,注重脾胃,在临证时尤其善 用山药、白术:张氏熟谙药性,且多阐发,用药出神

经带胎产等疾病,组方严谨,药味少,用量大,针对

性强,立意明确,配伍巧妙,善用对药,并着重指出 对药配伍原则:取其药性化合,借彼药之长,以济此 药之短。如人参与黄便,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 鸡内金与山药,茜草与海螺躺,取长补短,相得益

入化,经验十分丰富,临证以喜用山药而著称,在妇

科中也不例外。在其自创约一百七十首方剂中,有

五十方运用了山药。《治阴虚劳热方》:“山药之

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 补肾兼补脾胃,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其用生

彰。《内经》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 血。”《医学衷中参西录•鸡内金解》:“血之来源,原

山药以滋真阴、固元气、补肾敛冲、滋养全身。他认

在脾胃能多消饮食。鸡内金与白术并用,原能健脾 胃以消饮食也。脾为后天资生之本,居中央以灌溉

为养血调经“自当调其脾胃,使之多进饮食,以为生 血之本。”如治血枯经闭之证的资生通脉汤,或治阴 虚劳热、血枯不月的资生汤。以山药滋脾阴,以白

—27 —四旁。”用鸡内金为脏器疗法,若再与白术等分并

2019年第3期术益胃阳。刚柔相济,润燥并施,更加内金健胃化

论、临床均具有重要的启迪与参考价值。我们应该 对其认真钻研并继承发扬,以推动中医学术的发

食消积。3.善用破血化瘀药张锡纯认为女子月信,若日久不见,其血海必

展。治疗妇科血瘀证、经闭证等要以扶正固本,健 补脾胃,破血消积为首要原则。参考文献[1] [2]

有坚结之血,属于瘀血重症,往往是日积月累而成。 若用普通的活血化瘀药,不能治本,此时必须用破

血祛瘀药。他最喜用是乳香、没药,三棱、莪术两组

谭展雙,雷磊.《医学衷中参西录》月经病治疗特色浅析[J].山 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3):246-247.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处方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

对药行气活血,金铃泻肝汤、活络效灵丹等18首方

剂均使用了乳香、没药,而理冲汤、理冲丸等7首方 剂均用了三棱、莪术。《本草纲目》载“乳香活血,没

版社,2003:6.[3] [4] [5] [6]

灵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8.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 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乳香、没药解》称“此二药

哈孝贤,高金亮•试论张锡纯治疗妇科病的经验特点[J].中医 杂志,1985(10) :58-60.乔连厚.《傅青主女科》活血化瘀法初探[J].山西中医,1992(3) :14-16.朱玲.浅析张锡纯妇科用药特色[J].中国中医药报,2001(3): 1-3.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三棱、 莪术均有破血消积止痛之功,一般医家畏其药性峻

猛不常用,而张氏临床精心体验,认为莪术破气中

之血,三棱破血中之气,二药同用,有相辅相成之

[7] [8]

张玉辉,于峥,杜松.张锡纯“冲脉理论”探析[J].中国中医基 础医学杂志,2015,21(11):1361-1362.衣华强.张锡纯冲脉思想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效。张锡纯若遇瘀血日久羸弱气虚,运用三棱、莪 术时,补气之药一般数倍于理气之药,以保病去而

:125-126.(2)[9] [10]

气分不伤,或加鸡内金,去三棱、莪术。〔⑵水蛭也是 张氏的常用的动物活血药,盖“水蛭以食血以身,其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356-360.李旺,张淑萍.张锡纯运用鸡内金经验浅析[J].陕西中医, 2006,27(1):99-99.[11] [12] [13]

身与他物紧贴,即能吮他物之血,故其破瘀血之功 独优也”。张氏立足临床,善用动物祛瘀药,扩大了

普琼惠,胡军•张锡纯运用鸡内金探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 志,2008,29(11):29-29.前人的用药范围,对治疗妇女血瘀证提供了 门径。问李知行.浅述张锡纯应用三棱、莪术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 学学报,2011(5):546-547.综上,张氏治疗妇科血瘀证和经闭证等疾病 时,调脏腑注重脾胃、健脾消积是《医学衷中参西 录》治疗月经病的一大特色。该研究对现代中医理

梁菲梅,许丽绵,卢蔚起•论张锡纯治疗妇女瘀血症的学术思

想及用药经验[J].中国医药科学,2011,1(8):117-117.(修回日期:2019-01-23)•征稿通知•《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中医文献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4737,国内统一刊号:CN31-1682/R ),1983年创刊,是全国唯一的一份中医药 文献专业类学术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始终坚持“汇集占今中医药文献,弘扬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办刊

宗旨,设有:“文献研究”、“学术探讨”、“名医经验”、“经典与临床”、“流派研究”、“医林人物”、“验案选介”、“验方拔萃”、“文献 综述”、“医药学史”、“书刊述评”、“高校园地”等特色栏冃。为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实践应用、临诊感悟提供了交流、展示

的平台,倍受国医大师、文献泰斗、史学专家和广大作者的关注和支持,得到业内同行的首肯、广大读者的厚爱和青睐。为丰富和活跃《中医文献杂志》的栏冃和内容,扩大中医文献研究的专业领域,让文献研究具有更扎实的史学基础和更深

厚的文化底蕴,我刊特向历史学、文字学的专家、学者、高校学生等,广泛征集中医文献研究相关论文,凡涉及中医药发展历 史、中医文献中古文字的用法和考证、中医人物生平著作等的考证、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中医学相关书籍的述

评、各地档案和地方志等史料中涉及中医学内容的研究等,均欢迎积极投稿我刊,我们将以负责的态度,认真审阅来稿,尽量 缩短审稿周期,及时向投稿作者反馈审稿意见,共同努力提高中医文献研究的质量。我们将一如既往继续搭建一个争鸣、灵动、实用的中医研究交流平台,营造清新、真实、互动的学术氛围。让我们共同来

耕耘《中医文献杂志》这块园地,并期待着共同的收获、,如果您对我们杂志有兴趣,或者您有相关的研究内容,希望进一步了 解我们杂志,欢迎来电来函我们将根据您的需要寄送杂志样刊。编辑部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邮编:200020o 电话:(021 )54669083 投稿网址:http://zywxzz.zywxg.com。《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2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