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夜蛾生物杀虫剂的筛选和药效比较
来源:华佗健康网
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41卷第8期 .-——127--—— 朱丽梅,沙进成,谢洪芳,等.斜纹夜蛾生物杀虫剂的筛选和药效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127—128 斜纹夜蛾生物杀虫剂的筛选和药效比较 朱丽梅 ,沙进成 ,谢洪芳 ,罗 凯 ,樊红榆 ,刘洋洋 ,徐小青 ,刘卫东 (1.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36;2.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沟百安食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江苏南京211514; 3.江苏省南京市植保植检站,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6种生物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幼虫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防治效果最好,3 d防效 为90%,其次为甜核・苏云金杆菌混剂,防效为80.37%;药后7 d,6种药剂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斜纹夜蛾核型多 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药效为96.00%,与短稳杆菌、乙基多杀霉素、多杀霉素和印楝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多杀 霉素对斜纹夜蛾7 d的防效为77.43%,略高于乙基多杀霉素和短稳杆菌的防效,但无显著性差异 印楝素的防治效果 最差,为64.33%。 关键词: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杀虫剂 中图分类号:¥4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3)08—0127一O2 斜纹夜蛾( D却tem litura)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间 国陶氏益农公司);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江苏省 歇性发生的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华北地区年发 镇江市润字生物开发有限公司);0.3%印楝素乳油(金陵科 生4~5代,长江流域5~6代,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则 技学院植保实验室配制)。 全年均可发生,无越冬现象。幼虫危害猖獗,食性杂,可危害 1.2试验设计 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豆科等99科290种以上的蔬菜和农 1.2.1 室内生物测定从金陵科技学院园艺站试验地采摘 作物…。由于斜纹夜蛾发生世代较多,寄主范围广泛,长期 斜纹夜蛾卵块数个,卵块孵化后,用试验地种植的大豆叶片饲 以来,人们使用各种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农药的大量频繁使 养(20~25℃)到3龄,选择大小一致的3龄健康幼虫进行试 用,使该虫害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 验。各供试药剂稀释成相应倍数,将试验地种植的大豆叶片 及 制剂等都产生了抗性 ,导致生产上防治困难。此外, (未接触过任何农药)浸入药液5 s,以清水为对照,放在通风 频繁地使用化学农药破坏了生态环境并威胁人类健康,斜纹 处晾干,浸过药的叶片放入9 cm培养皿中,叶片茎基部用湿 夜蛾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报道的对斜 润棉花球包裹保湿,每皿接入斜纹夜蛾10头,每处理重复3 纹夜蛾有防治效果的生物农药主要有微生物源杀虫剂、植物 次。接虫后1、3、5 d观察处理幼虫的死亡数和存活数。计算 源杀虫剂和抗生素类三大类。其中微生物源杀虫剂包括斜纹 死亡率:死亡率=死亡虫数/试验总虫数×100%。 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等;植物源杀虫 1.2.2田间药效试验试验于2012年9—11月在金陵科技 剂包括有印楝素、鱼藤酮、苦参碱等;抗生素类杀虫剂包括多 学院园艺站试验田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3次重复, 杀霉素和乙基多杀霉素等 ,但尚无这几种生物杀虫剂对 共21个小区,每小区5—10 m。,种植茄子10—15株,常规栽 斜纹夜蛾的药效比较报道。为了筛选对斜纹夜蛾高效的生物 培管理。试验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 杀虫剂,了解不同生物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药效,本试验测定 列,田间80%以上的斜纹夜蛾为2~3龄期,对植株进行均匀 了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室内生物活性,并比较了斜纹 喷雾。用药液量为900 kg/hm 。处理后1、3、5 d分别调查小 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6种药剂对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以 区内所有虫量,计算防治效果。计算公式: 期为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数一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 活虫数×100%; 1材料与方法 校正防效=(药剂区虫口减退率一空白区虫口减退率)/ 1.1供试药剂 (1一空白区虫口减退率)×100%。 2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河 1.3数据处理 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16000 IU/mg甜核‘苏云金可 室内农药生物测定所得数据经3次重复,对各重复结果 湿性粉剂(武汉楚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60 g/L乙基多杀霉 进行方差分析,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数据进行 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5 s/L多杀霉素悬浮剂(美 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收稿日期:2013一O1—22 基金项目: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委员会推广项目(编号:20121D47);金 2.1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的室内生物 陵科技学院博士基金(编号:jit-40610045)。 活性 作者简介:朱丽梅(1972一),女,甘肃酒泉人,博士,教授,从事园艺病 由表1可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表现 虫害防治的教学与科研工作。E—mm1:910703164@qq.com。 较高的生物活性,致死速度较快,幼虫死亡率与病毒浓度的关 一128一 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41卷第8期 2.2 6种生物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系见表1,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液的浓度越高,斜纹 夜蛾幼虫的死亡率也越高,施药1 d后,病毒600倍液的死亡 试验结果(表2)表明,6种生物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均有 一率为93.33%,120o倍液为66.67%,2 500倍液和5 000倍液 的死亡率均为60.00%;3 d和5 d后,600倍液和1 200倍液 浓度死亡率均为93.33%,2 500倍液和5 000倍液5 d的死 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防治效果 最好,药后1 d防效为49.67%,其次为甜核・苏云金杆菌,防 治效果为41.10%;短稳杆菌、多杀霉素和乙基多杀霉素的防 治效果均小于20%,防效最差的为印楝素,其防效仅为 一亡率分别为86.67%和73.33%,不同浓度间杀虫活性无显著 差异。在施药3 d和5 d时,1 200倍液药效与600倍液的防 治效果相同,均为93.33%,因此选择死亡率最高和浓度最低 的1 200倍液作为田间试验施用的浓度。 表1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 0.97%;药后3 d与1 d相比,6种生物杀虫剂的药效均有 明显提高,其中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药效最好,防效为 90.00%,其次为甜核・苏云金杆菌,其中斜纹夜蛾核型多角 体病毒与乙基多杀菌素和短稳杆菌的防效差异显著;药后 7 d,6种药剂防治效果均在60.0o%以上,斜纹夜蛾核型多角 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药效为96.00%,药效最高,多杀霉 素对斜纹夜蛾的7 d的防效为77.43%,略高于乙基多杀霉素 和短稳杆菌的防效,但无显著性差异,印楝素的防治效果相对 较差,为64.33%。 表2几种生物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田间药效比较 3讨论 参考文献: [1]周晓梅,黄炳球.斜纹夜蛾抗药性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进展[J]. 昆虫知识,2002,39(2):98—102.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MNPV)是目前对斜纹夜 蛾较为有效的微生物杀虫剂之一,能在短期内杀灭害虫并对 其种群有延续致病作用,对人畜安全,有利于保护天敌和生态 环境,且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已有的报道表明该病毒对寄 主均有较强的专一性,但杀虫速度相对于化学农药较慢,试虫 一[2]吴存兵,汤锋,吴君艳,等.江淮地区斜纹夜蛾对杀虫剂的抗药 性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81—5282. [3]蒋杰贤,梁广文,庞雄飞.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 增长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0,27(2):146—150. [4]周志成,周向平,黄石旺,等.6种生物杀虫剂防治烟草斜纹夜蛾 般在3 d时才死亡。而本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病毒无论 室内和田间的杀虫速度均较快,在药后1 d已表现出了较高 的杀虫活性,田间死虫有典型的虫体倒挂症状,其原因尚需进 一药效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2007(5):111—113. [5]蒋杰贤,梁广文,曾玲.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的时间 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00,12(4):599~60214. [6]蒋杰贤,梁广文.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试验种群的控 制作用[J].昆虫天敌,1999,1(21):l3一l7. [7]王成燕,钟万芳,刘宝生,等.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 毒异源重组后的变异[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86— 990. 步研究。 几种生物农药对斜纹夜蛾田间药效比较结果表明,6种 生物杀虫剂对斜纹夜蛾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斜纹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甜核・苏云金杆 菌,斜纹夜蛾的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印楝素、多杀霉素、乙基多 杀霉素和短稳杆菌4种生物农药的杀虫活性相比有显著性差 异,在6种生物农药中药效最好,由于昆虫病毒对人畜安全且 能够在害虫种群中形成流行病,从而达到长期有效控制虫口 [8]戴建青,黄志伟,杜家纬.印楝素乳油对斜纹夜蛾的生物活性及 田间防效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6):1095—1098. 密度的目的,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因此可作为 有机蔬菜生产中防治斜纹夜蛾的首选药剂。 [9]孙以文,郭慧芳.蛇床子素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 效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3):134—1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