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构建高效课堂背景下的物理实验教学

来源:华佗健康网


构建高效课堂背景下的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技能。近年来,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必考内容,而且分值比例逐年增加,切实体现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呢?现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二。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甚至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的标准往往只是一个升学率。评价学生也是看分数。大部分教师仍以应试、升学为轴心来安排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实验只限于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让学生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而这与现行的新课标背道而驰,培养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归纳能力。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看实验”的教学模式,改变“实验时热热闹闹一阵子,过后烟消云散”的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直观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抽象物理概念的理解、记忆,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求状态。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率

演示实验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课程需要,利用实验器材演示实验内容,将物理现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规律和总结实验结论的一种实验模式。农村学校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器材十分缺乏,仅有的实验器材也不配套,使有些必做的实验也很难完成。即便通过借用、维修、改进等多种办法做实验也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实验既浪费时间,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如在教学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一节时,教师将响铃的闹钟放在钟罩内,用抽气机抽气,听声音的变化。由于实验装置不够密闭,加上环境比较嘈杂,所以学生很难得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声音”的结论。如能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将会使实验现象得以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当然,有些学生会感到实验现象不够真实,有造假的嫌疑。这时可适当添加视频演示,图声并茂,既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验效果。 三、通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结合教学实际,扎实有效地完成分组实验是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机地结合实验要求,扎实地进行适应我们学生的分组实验。 第一,优化学生组合。农村学生由于经历及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同,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所以在分组时,应注意将成绩好的学生和学困生,动手能力强的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分在一起,以便于互相帮助。

第二,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分组实验中,不可“管”得

太死,也不能“放任自流”。尤其对自控力较差、“玩实验”心理较强的学生,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进行分组实验中,教师应全面监控每一环节,既给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又让他们能有效地完成实验研究。

第三,信任学生且耐心对待学生。物理实验是一个充满问题而且偶然性极强的实践过程。许多实验内容即便是利用精密的实验器材,严格地按照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甚至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对出现的误差和错误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引导,切不可敷衍了事,强制学生死记课本上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如果时间允许,应帮助学生重做或让学生课后抽时间补做实验,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同时也起到言传身教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突发事件的心态和严谨的求学态度。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搞好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理论修养。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教学模式,开阔思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其次,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的求知态度和道德修养。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科学规范的操作,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真正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最后,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

实践证明,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物理实验教学更是如此。我们无须幻想寻找一种万能的实验教学方法、一些精密的实验教学仪器。而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探索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新出路,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