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WMn热处理
试验用CrWMn钢为 40mm棒材,为淬火+低温回火态,硬度58HRC。其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CrWMn钢的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w(%)
元素 C Cr W Mn Si 含量 0.90~1.05 0.90~1.20 1.20~1.60 0.8~1.10 0.15~0.35 对CrWMn钢的复合热处理分为两个步骤,一是预处理,二是淬火+低温回火. (a) 常规退火(b) 等温球化退火 (c) 循环球化退火(d) 高温固溶+循环球化退火CrWMn钢经不同工艺预处理后,选择组织形态、分布较好的试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淬火+低温回火的最终热处理,观察其组织形态与分布,测定硬度变化。 CrWMn钢淬火+回火工艺3 试验结果及分析 CrWMn钢经不同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照片,CrWMn钢经常规退火后的硬度为180~190HB,热处理工艺处理后为180~200HB。 CrWMn钢预处理后组织
(a) 常规退火(b)等温球化退火(c) 循环球化退火(d) 固溶+循环球化退火由图3可看出,经常规退火处理后的CrWMn钢组织中碳化物呈片状分布;经810℃等温球化退火处理后,碳化物呈不规则的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不均匀;经790℃/680℃3次循环球化退火处理后,颗粒状碳化物尺寸变小,分布较为均匀;
经1050℃固溶加790℃/680℃3次循环球化退火处理后,碳化物呈细小颗粒状析出且弥散程度高。
从工艺上看,在获得相同硬度情况下,用790℃/680℃3次循环球化退火,不仅可代替830℃等温球化退火,而且能改善组织中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缩短球化退火时间,节约能源。这是因为循环球化退火在Ac1(750℃)以上加热保温过程中,片状珠光体中的碳化物从尖角处溶解破断,而在Ar1(710℃)以下保温过程中,在原片状碳化物的平面处析出颗粒状碳化物,从而加速了CrWMn钢球化过程的进行,改善了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在1050℃高温条件下,CrWMn钢中大量难溶的W、Cr等合金元素的碳化物溶入奥氏体中,经油淬后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在随后进行的790℃/680℃循环球化退火过程中,则会弥散地析出点状的W、Cr的碳化物。
因此,对于一般要求的CrWMn钢,采用790℃/680℃3次循环球化退火工艺,既可满足组织和硬度的要求,又能提高生产率,降低能耗;而对要求较高的可选用1050℃高温固溶加790℃/680℃3次循环球化退火的预处理工艺。 CrWMn钢不同温度淬火+低温回火后组织
(a) 790℃淬火+200℃回火(b) 830℃淬火+200℃回火(c) 870℃淬火+200℃回火(d) 900℃淬火+200℃回火4 结论
(1) 对CrWMn钢采用790℃/680℃ 3次循环球化替代常规退火、等温球化退火,不仅可以改善其组织状态和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热处理生产率,降低能耗。
(2) 1050℃固溶加790℃/680℃ 3次循环球化退火,可进一步改善CrWMn钢的组织状态分布,提高其性能。
(3) 经1050℃固溶加790℃/680℃ 3次循环球化退火处理后,再经830℃油淬200℃回火处理,CrWMn钢组织
Cr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钢的淬透性,在淬火加热时,Cr几乎全部溶入奥氏体中,增加钢的淬透性,改善钢的力学性能。Cr元素强烈的降低Ms点,是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并具有较大的的回火稳定性。
W 在淬火钢和回火钢内,W存在于马氏体及碳化物中。在马氏体中,W 原子与C原子的结合力很大,提高了马氏体在受热到600——625℃时的分解稳定性,因溶于马氏体中的W在560℃回火时其碳化物呈弥散析出,使钢具有高的热硬性(红硬性)。W和V的碳化物在高温加热时起到有力的阻止晶粒长大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