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病原体感染与妊娠糖尿病
发表时间:2013-01-31T10:05:08.8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2期供稿 作者: 李秀娟 张炎胜 张福辉[导读]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其发病率近些年呈现上升趋势
李秀娟 张炎胜 张福辉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361000)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2-0102-02
【摘要】 目的 探讨生殖道分泌物支原体感染和无乳链球菌感染与妊娠糖尿病的关系 方法 随机抽取曾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的妊娠糖尿病患者20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分泌物检验结果,结果 妊娠糖尿病组支原体感染率27.5%,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8%;无乳链球菌感染率9.5%,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2.5%。结论 妊娠糖尿病孕妇生殖道易于感染支原体和无乳链球菌,因此要特别防范监测和治疗糖尿病孕妇的生殖道感染情况,降低妊娠的不良结局。【关键词】妊娠糖尿病 支原体 无乳链球菌 前言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其发病率近些年呈现上升趋势[1]。其可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妊娠结局,对母亲的危害有妊高症,羊水过多,难产及软组织损伤,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早产,酮症酸中毒等等。对新生儿的危害有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低血糖等等。对妊娠糖尿病的研究,因而也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是产科学里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很多孕妇孕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症状,其对妊娠的危害很大。本研究主要针对临床常见且对母儿危害较大的支原体和无乳链球菌作为研究的病原体。通过选取我院曾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的妊娠糖尿病患者200例,和正常孕妇2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孕妇的感染状况。
1、临床资料和检测方法
随机抽取09年到12年间曾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的妊娠糖尿病患者20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检查结果。无乳链球菌检测方法,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集孕妇的宫颈分泌物拭子进行分离培养。符合血平板溶血,H2O2试验阴性,CAMP阳性菌株,用试剂盒鉴定到种,确认为无乳链球菌。支原体试验试剂盒用的是微生物培养法,主要根据支原体无细胞壁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抗生素抑制标本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而通过添加营养剂使得支原体能快速、大量的生长。再根据解脲支原体利用尿素产碱的特性,能使酚红变色,从而指示是否有支原体生长。 2、结果
2.1两组支原体的感染率比较:妊娠糖尿病组200例中支原体感染55例,正常孕妇组中支原体感染16例,其感染率27.5%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8%(X2=26.046,P<0.01) 表1 两组支原体的感染率(%)
2.2两组无乳链球菌感染率比较:妊娠糖尿病组200例中无乳链球菌感染19例,正常孕妇组中无乳链球菌感染5例,其感染率9.5%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2.5%(X2=8.688,P<0.01) 表2 两组无乳链球菌感染率(%)
3、讨论
无乳链球菌又称B族溶血性链球菌,易寄居于女性的肠道和生殖道,健康人群也有一定的带菌率,当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下降时易增殖而诱发感染,产妇可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而诱发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新生儿主要通过母婴的垂直传播感染 ,有文献报道母婴传播率为20%[2]。支原体感染为妇科常见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可引发女性宫颈炎,盆腔炎,绒毛膜羊膜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不孕不育等。男性可引发附睾炎和前列腺炎等。如妇女孕期感染支原体还可能引发早产,流产等。支原体主要寄居于人体的泌尿生殖道,可引起女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不孕不育,并可引发不良妊娠结局[3],因此妊娠妇女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诊断非常重要。本次临床资料试验结果显示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率明显大于正常孕妇,分析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糖利于生殖道病原体的生长繁殖。这提示临床要更加关注糖尿病孕妇的生殖道健康,有发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异味,下腹不适更加要引起注意。发现问题尽早治疗,以免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
参 考 文 献
[1]杨慧霞,赵怿等.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结局影响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4,7 (14):1044-1045. [2]郭永建, 戴以聪等.孕妇产道 B群链球菌带菌状态及其母婴传播[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3,27(1):42-44. [3]邵长庚.泌尿生殖道感染及其致病问题.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6,(6):401-4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