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大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作者:李颖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4年第10期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种值得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文章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强化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 现状 对策 一、导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家庭教育自古就有,其显著作用日益被社会所关注,2010年2月颁布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家庭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指南,将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父母与教师作为孩子的领路人,对孩子的全面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我们相信变革》一书序言中特别谈道:美国家庭应该注重儿童教育,使自己的子女有能力与中国的孩子竞争将来就业的机会。奥巴马还专门对美国家长发表一个演讲,说:“家长们,你们要努力了,要和北京和班加罗尔的家长竞争了。如果你们这一代家长不再努力的话,美国的好工作就都被中国和印度的孩子拿走了。”奥巴马将儿童教育的竞争对象直接指向中国和印度,且忠告的主要是美国家庭,是家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国教育的警醒与深思。
研究发现:一个好学生,一个走上社会后品格高尚、有成就的人,大都与他从小受到的良好的家庭熏陶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而学校的问题学生,以及走上社会后暴露的种种问题,大都可以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优秀家长营造优秀家庭,问题家长促成问题孩子。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只顾教育问题学生是治标,教育问题家长,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要改变中国教育,也必须着力改变家庭教育。先打好“家长教育”这个“地基”,建好“家庭教育”第一层“楼房”,才能建设好“学校教育”的“高楼大厦”。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现在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因此,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在社会转型期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受着多方面的影响。而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突出而独特的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然而,由于一些家庭对子女的大学生活疏于关注和教育,同时和学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正确价值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树立和发展,当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及错误的价值观时,家长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当代大学生一般刚刚成年,年龄偏小,其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价值观还未最终确立,仍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家长希望子女在大学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思想道德、知识水平、人际交往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期待和要求。但长期以来,大学生家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家长与学校、学生联系不畅。目前高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普遍没有建立起来。相当多的家长,在子女升学后,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对子女生理、心理变化关注不够,缺乏必要的联系、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动放弃了教育子女的机会;其次,是学校、学生与家长缺乏沟通。在家长们中间存在着重智轻德、重中小学阶段轻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认为送子女上大学就等于进了人才“保险箱”的观念等等,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基本上失去了功能。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对策分析
1.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不能割裂开来,缺少哪一个环节,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如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有机结合起来,扬长补短,互为补充,明确责任,各有侧重,则有利于促进全面教育的有力开展,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教育。
2.充分发挥家长的表率示范作用。家长是家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及生活细节都会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示范表率作用。其行为不但影响子女的发展方向,而且决定能否赢得子女的信任和尊重,取得家庭教育的主动权。家长在家庭教育活动中,首先要自觉提高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高尚的人格。其次要以身作则,为子女做出表率。再次,坚持反思和慎独。
3.大学生离家求学,很难开展面对面式的家庭教育,但家长必须像以往一样,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校园网络资源,构建远程家庭教育工作平台,对孩子进行远程式的教育和指导,继续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家长可以利用电话与孩子随时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种情况,并就孩子存在的问题与学校、老师沟通和协商。家长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QQ、Email、BBS等网络平台,善于使用网络语言和交流方式,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走进他们的内心,以他们所能接受并欢迎的方式开展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关颖.家庭教育——为和谐社会奠基[J].理论与现代化,2006. [3]王爱平.家庭教育与大学生成才[J].教育研究,2002,(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周顺文.当代大学生家庭和学校德育内容的比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