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某公司35KV真空断路器检修试验规程

来源:华佗健康网
.

Q/DP

湖北****水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DP-@@@@.@@-@@-2013 A/0

35KV真空断路器检修试验规程

编写: 审核: 批准:

2013-@@-01发布 2013-@@-01实施

湖北****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

.

.

目 次

前 言 ............................................................................. III 1 适用范围 ............................................................................. 1 2 引用标准 ............................................................................. 1 3 术语/定义 ............................................................................ 1 4 真空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 ............................................................... 2 5 检修等级、项目及周期 ................................................................. 2 6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 4 7 检修作业程序及标准要求 ............................................................... 7 6 配合检修的其他项目及要求 ........................................................... 12 8 检修的文字、声像记录 ................................................................ 14 9 附件 ................................................................................. 1

.

.

前 言

本规程根据Q/DPSD-200-03-2011《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编写规定》规定,结合湖北****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规程,本规程为第一版本。

本规程由湖北****水电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规程由湖北****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归口管理。 本规程由湖北****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负责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湖北****水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 本规程编写人:***

本规程审核人:*** 本规程批准人:***

.

.

35k真空断路器检修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电厂35kV真空断路器的安装、检修试验及工程验收工作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电厂35kV真空断路器的安装、检修试验及工程验收工作标准。 2 引用标准

Q/DPSD-200-01-2011 管理手册

GB26860-2011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 GBJ147—9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验收规范 GB50150—9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验收规范 GB26861-2011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高压试验部分) GB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B 1984 交流高压断路器

DL/T402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P3855-96《3.6~40.5kV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通用技术条件》 DL/T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1066-2007 水电站设备检修管理导则

国家电网安监[2009]664号 国家电网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变电部分)(线路部分) 设备用户手册、说明书 3 术语/定义 3.1 真空断路器:

真空断路器是由高真空作为断路器的灭弧介质和灭弧后触头间隙的绝缘介质,触头在真空中关进行合、开断的断路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频繁操作、灭弧不用检修的优点。 3.2真空度

处于真空状态下的气体稀簿程度。“真空”,是指在给定的空间内,压强低于101325帕斯卡(也即一个标准大气压强约101KPa)的气体状态。

.

.

3.3断路器短时耐受电流

短时耐受电流(Icw)是指在一定的电压、短路电流、功率因数下,忍受0.05、0.1、0.25、0.5或1s而断路器不允许脱扣的能力,是对断路器的电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考核指标。 3.4额定短路开断电流

是表征断路器开断最大电流极限能力的参数。在额定电压下,断路器能保证可靠开断的最大电流,称为额定开断电流,其单位用断路器触头分离瞬间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的千安数表示。 3.5额定短路关合电流

在额定电压以及规定使用和性能条件下,开关能保证正常关合的最大短路峰值电流.。 3.6额定短路持续时间

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在合闸位置能承载额定短时耐受电流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数值一般在0.5s,1s,2s,3s,4s中选取。

4 真空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

型 号 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 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峰值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 ZW7-40.5/1250 40.5kV 1250A 63kA 25kA 额定短路关合电流 额定短路持续时间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直流分量 瞬态恢复电压(TRV)峰值 干式 绝缘水平: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湿式 63kA 4s 37kA 114 95kV 805kV 5 检修等级、项目及周期 5.1 日常维护项目

5.1.1 绝缘部件的检查与清扫; 5.1.2 机械转动部件润滑与检查; 5.1.3 紧固部件的检查与紧固; 5.1.4 断路器各运动部件行程的检查; 5.2 预防性试验项目 5.2.1 绝缘电阻; 5.2.2 交流耐压;

5.2.3 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交流耐压; 5.2.4 导电回路电阻;

5.2.5 断路器的机械特性试验(分、合闸时间,同期性,触头开距及弹跳)

.

.

5.2.6 操作机构合闸接触器、分合闸线圈的最低动作电压; 5.2.7 合闸接触器、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 5.2.8 真空灭弧室真空度的测量; 5.2.9 断路器电流互感器预防性试验检测; 5.3 定期检修试验项目

5.3.1 检查断路器及操作机构各运动部件润滑应良好; 5.3.2 检查各紧固螺栓紧固良好无松动; 5.3.3 检测断路器分合闸位置指示装应正确;

5.3.4 检查操作机构各运动部件应无脱落、卡阻动作情况; 5.3.5 检查动触头上的软联接夹片有无松动;

5.3.6 检测断路器一次主回路各绝缘衬套、套管、提升杆、无损伤,装配位置准确,绝缘良好; 5.3.7 检测断路器三相同期应满足规范要求; 5.3.8 检测断路器分、合闸速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5.3.9 检查断路器缓冲器的性能满足规范要求; 5.3.10 检测断路器的行程和超行程应满足规范要求; 5.3.11 有条件时,应检测真空灭弧室真空度; 5.3.12 测量每相主导电回路的电阻值应满足规范要求; 5.3.13 断路器分合闸最低动作电压值测试应满足规范要求; 5.3.14 检查辅助开关的动作位置准确、接触良好; 5.3.15 检查二次回路的接线紧固良好无松动; 5.3.16 检查操作机构箱加热除湿装置工作正常; 5.3.17 检查断路器构架及操作机构箱接地良好。 5.4 临时性检修项目

5.4.1 根据临时检修需求和目的等具体情况确定; 5.4.2 事故抢修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应尽快查找事故或故障部位,明确故障原因,并制定专项修试方案、严格组织实施,做好修试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验收评价;

2) 对于复杂和需要联系设备制造厂技术人员协助事进行故处理时,应向制造厂提供设备现事故及故障现象、设备损毁、备品备件、检修材料需求等信息,为快速修复事故和故障设备创造条件; 3) 事故或故障检修完成后,应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

.

6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6.1 资料及分析准备

6.1.1查阅开关运行档案,了解运行状况、运行中所发现的缺陷和异常(事故)情况、开断短路电流的次数等情况;

6.1.2查阅上次检修历次电气试验报告、检修总结和技术档案; 6.1.3 查阅设备制造厂资料,必要时联系制造厂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检修; 6.1.4 进行检修前的试验,确定附加检修项目。

6.1.5 针对设备的缺陷和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制订处理方案. 6.2 施工现场要求

6.2.1 施工现场检修、试验设备实行定置管理,作到摆放合理有序;

6.2.2 作好防潮、防尘和消防措施,室外检修工作还应做好防雨措施;同时应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准备足够的施工电源与照明。 6.3 人员组织及分工

6.3.1 开工前应组织足够的人力,包括指导检修的制造厂技术人员和协助检修的协作单位人员,确修试人员分工,明确安全和技术指导职责与权限;

6.3.2 检修物资的准备:包括检修消耗材料、设备备件、易损件、专用工器具等; 6.3.2 检修前的技术培训工作:学习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和本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技术资料; 6.3.3 编制检修工作的安全、组织、技术措施。(见附件一) 6.4 检修试验工器具准备

6.4.1 常用工器具及试验设备,见表1;

表1 工 器具及试验设备清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

名 称 水平尺 游标卡尺 力矩扳手 钢板尺 塞尺 螺丝刀 圆挫 手钳 尖咀钳 活口扳手 规格型号 500mm 0~300mm 100N·M 300mm 6×300mm 8寸 8寸 单位 个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把 数量 1 1 1 1 1 2 1 1 1 1 备 注 .

12寸 15寸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6.4.2 检修真空断路器的消耗性材料,见表2;

梅花扳手 呆扳手 微型套筒 电烙铁 内六角扳手 套筒扳手 锯弓 手动葫芦 安全绳 绝缘梯 绝缘人字梯 绝缘平台 安全警示标牌 毛刷 电吹风 数字钳形表 数字万用表 数字兆欧表 电气测试线包 断路器机械特性测试仪 高精度回路电阻测试仪 移动电源 6~32 6-22 5.5-14 1T “禁止攀登” 2寸 TE3673 DDC-3 TE200 把 把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把 只 付 付 付 只 各 把 个 个 块 块 套 台 2 1 1 1 1 1 1 1 1 2 2 2 1 1 1 2 1 1 1 焊锡丝等 除尘 除尘 绝缘电阻测试 分、合闸时间、同期、速度测试 导电回路电阻测试 带漏电保护 表2 检修真空断路器的消耗性材料清单

序号 1 .

名称 抹布 规格型号 单位 ㎏ 数量 2 备 注 .

序号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名称 白布 防雨塑料布 砂纸 白布带 相色胶带 塑料带 导电脂 黄油 硅脂 清洗剂 锯条 帆布手套 热缩管 密封胶 铁丝 规格型号 300、800、1200目 黄、绿、红 Φ20 #8 M10×30 单位 米 ㎏ 张 盘 盘 桶 桶 kg ㎏ 根 付 m kg 套 套 套 数量 2 10 各4 2 各1 1 1 30 5 10 6 2 5 24 5 5 备 注 15 不锈钢螺栓 M10×45 M12×45 4.5.8 消防器材的准备:干式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器材。 4.5.9 备用器材的准备:电火焊设备。 6.6 真空断路器检修试验危险点分析 危险点分析见附件6

6.6 真空断路器检修试验质量控制及工艺流程 见附件1、附件2

4.6.1 检修关键工艺见表3

表3 序号 1 检修项目 检修前试验 检修过程 真空灭弧室的耐压试验 行程(开距、压缩)的测试 速度的测试 类 别 .

.

2 3 4 5 拆除已损坏的真空灭弧室 安装合格的真空灭弧室 各部分轴销、轴孔的检查 传动机构的检修 缓冲器的检查 弹簧机构的检查储能系统的检查维护 维护 合、分闸部件的检查 灭弧室开距的调整 接触(压缩)行程的调整 调整 机构半轴扣接量的调整 扇行板与半轴间隙的调整 分合闸运动检查 真空灭弧室更换 柜内相关设备的检修 刀闸的检修 避雷器的检修 互感器的检修 机械特性试验 绝缘特性试验 相关设备的试验 带电显示器的试验 五防连锁试验 6 7 8 试验 五防功能检查 * 合计 一类:7 二类:7 重点关键:3 注:一类:* 二类:** 重点关键:*** 4.6.3危险点评价及控制 见附件五

7 检修作业程序及标准要求 7.1 检修前的试验检查及要求 5.1.1外观检查及试验见表4 序号 1 2 3 4 方 法 与 要 求 应经常保持真空开关的清洁,特别应注意及时清理绝缘子,绝缘部分 绝缘拉杆和其它绝缘件的尘埃;对于真空灭弧室绝缘外壳上的尘埃应用洁净的干布擦拭。 凡是活动摩擦的部件,均应保持有干净的润滑油,使操动机机械转动部件 构动作灵活,减少机械磨损。磨损严重的零部件要及时更换。 紧固件 所有紧固件均应定期紧固,防止松脱。 对真空灭弧室的开距、接触(压缩)行程进行测量并记录。若接触行程与规定值偏差较大,应及时调整。接触行程的变行程的检查 化就是灭弧室触头的磨损量,因此每次接触行程调整后必须进行记录,累积达到触头磨损厚度时,应及时更换灭弧室。 先进行手动分、合闸,再进行电动分、合闸。通过断路器的分、合闸动作试验 分、合闸动作检查动作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检 查 项 目 表4 备 注 5 5.2 真空断路器本体的检修与要求 见表5

表5 序号 .

项 目 方 法 与 要 求 备 注 .

序号 项 目 方 法 与 要 求 备 注 1 2 3 1 一般采用工频耐压法 有条件可2 在做工频耐压试验时真空灭弧室的触头要保持在额定开距; 用真空度灭弧室真空度的检3 加压过程:电压自零逐渐升至70%额定工频耐受电压时,稳测试仪测查 定1min,然后均匀升至额定工频耐受电压,保持1min,不出量。 现试验设备跳闸或电流突变即为合格; 1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顺序将已损坏的灭弧室拆下; 2 新的真空灭弧室装上断路器前,必须将导电接触面砂光,且严禁涂油; 3 装配后的真空灭弧室,其动导电杆必须仔细调整,使其保持在灭弧室的中间位置,并且使动导电杆在分、合闸过程中不擦碰灭弧室。导电杆与灭弧室的同轴度误差一般要求不大于2毫米; 4 波纹管在作开断与关合操作时,不受扭力,不应与任何部真空灭弧室的更换 位相摩擦。安装调整时必须特别注意对波纹管的保护,波纹管的压缩拉伸量不得超过触头允许的极限开距; 5 灭弧室端面上的压环各个方向上的受力要均匀。同时三相垂直及水平位置不超过1毫米; 6 安装完毕后对灭弧室应做真空度试验; 7 断路器合闸后,测量其主回路的电阻值; 8 测量断路器行程和超行程,并调整至规定值; 9 全部试验合格后须进行不带负载的合、分闸操作各10次,方能投入运行。 1 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及机构未储能状态下,取下传动杆件 轴销; 2 用汽油清洗各轴销; 3 检查轴销有无变形,有无严重磨损,严重者应更换; 传动部件检查 4 轴销、轴孔配合间隙应大于0.2mm,小于0.35mm; 5 检查拉杆接头螺纹是否有卡伤,如有用丝搬处理; 6 检查接头、焊接缝不得有开裂现象,并帽、弹簧垫应齐全; 7 拉杆拧入接头的深度不小于20mm。 缓冲器的检查 1 检查缓冲弹簧应无锈蚀变形; 2 缓冲行程是否合格(根据产品技术参数); 3 油缓冲器应无漏油现象。 1 绝缘拉杆不应有弯曲、变形或开裂; 2 用洁净的干布擦拭绝缘拉杆,用毛刷(电吹风)去除其表面粉尘及棉絮; 3 绝缘支柱不应有破损、开裂现象。 1 弹簧应无变形及锈蚀 2 弹簧应涂防锈漆 4 5 绝缘部件的检查 6 分闸弹簧的检查 5.2.1 断路器检修时,应首先将储能电机电源断开,并将机构合闸弹簧能量释放。释放合闸弹簧能量的方法是将断路器进行一次“合-分”闸操作。 5.2.2 真空灭弧室的更换方法

5.2.2.1 断路器在分闸位置,机构能量释放,储能回路电源断开;

.

.

5.2.2.2 卸下断路器连接母线;

5.2.2.3 卸下绝缘拉杆与杠杆之间的连接轴销; 5.2.2.4 拧下导电夹上的紧固螺钉; 5.2.2.5 拧下上出线座;

5.2.2.6 双手握住灭弧室往上提即可将灭弧室取下;

5.2.2.7 安装新灭弧室前将灭弧室上端面及动导电杆上与导电夹连接的部位用钢丝刷刷净; 5.2.2.8按拆卸时反顺序将灭弧室装好; 5.2.2.9 装好上出线端;

5.2.2.10 拧上导电夹上的紧固螺钉;

5.2.2.11 装好绝缘拉杆与杠杆之间的连接轴销; 5.2.2.12 装上断路器连接母线。 5.3 操作机构的维护检修见表6

5.3.1 检修应将断路器置于分闸、机构未储能状态下进行。

表6 序号 维护检查项目 1检查储能电机碳刷磨损情况 2检查棘轮、棘爪有无严重磨损及其啮合情况 储能部分 3储能弹簧是否有变形、锈蚀现象 4 行程开关动作是否可靠,位置是否合适 5 储能标志检查 1 凸轮连杆机构检查 2 扇行板检查 合闸部分 3 扇行板合闸位置与半轴扣接量检查 4 合闸铁心有无变形;运动有无 卡滞 1 半轴是否有变形;与扇行板扣接处有无撞击凹痕 分闸部分 2 复位弹簧有无变形 3 分闸铁心有无变形;运动有无 卡滞 1 检查切换动作是否灵活可靠 辅助开关 2 检查触点是否烧伤;触点是否良好 1 接触面是否烧毛,端子是否紧二次线端子 固; 2绝缘是否良好 部 位 方 法 与 要 求 磨损量不得超过电机碳刷的标志线 棘齿无严重磨损,棘爪动作灵活,复位可靠,啮合良好,加涂润滑油 弹簧应无变形及锈蚀,并涂防锈漆 行程开关触点接触良好,动作灵活,拐臂接触滚轮行程开关应有1~2mm剩余行程。 标志正确 各部件无变形、锈蚀 扇行板尖角无变形无严重磨损,复位灵活、无卡涩;储能复位后与半轴间隙2~3mm, 要求2~4mm 行程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机构未储能,断路器分闸状态下,半轴动作灵活;与扇行板扣接处应无撞击凹痕 复位弹簧复位可靠,无变形 行程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触点随断路器分合闸位置切换准确,灵活。 接触良好;如有烧伤痕迹,应用0#砂布处理。 绝缘电阻大于1MΩ 1 2 3 4 5 .

.

5.3.2操动机构安装固定后,不应有明显的倾斜;

5.3.3 机构检修后与断路器之间的连接一般应在断路器与机构都处于分闸位置时进行,连接之后,要求机构处于储能位置时,凸轮连杆机构的扇行板一定要复位到脱离半轴2~3mm,保证半轴自由复位; 5.3.4 机构与断路器连接以后,应进行慢合慢分操作,以发现整个系统是否有卡阻现象。机构慢合慢分动作要用专用合分闸扳手来实现;

5.3.5核对各操作元件的额定电压(或电流),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并在机构各转动部分、机构与断路器之间连接的转动部分适当加润滑油;

5.3.6 机构储能,进行合闸、分闸操作,并检查各项指示是否正确; 5.3.7 机构要定期进行润滑,并将松动的螺钉螺母拧紧。 5.4 真空断路器技术参数的调试 见表7

表7 序号 1 项 目 总行程的调整 方 法 与 要 求 主要通过调整弹簧操作机构的输出行程来达到。要求保证断路器的开距与压缩行程合格(开距与压缩行程参看产品技术参数 ) 如开距不合格时可按如下方法调整(开距参看产品技术参数 ) 1 旋转与真空断路器灭弧室动导电杆的联接头,开距小则紧几扣,开距大则松几扣。对于螺距为1.5毫米的联接头,旋转90º、180º、270º、360º调节距离分别为0.375、0.75、1.125、1.5毫米。对于螺距为1毫米的联接头,旋转90º、180º、270º、360º调节距离分别为0.25、0.5、0.75、1毫米。 2 转动灭弧室。由于灭弧室的固定方式不同,其调节量也有所不同。对于一端固定的灭弧室,其最小可转动60°或90°,对于两端固定的灭弧室则可任意调整转动角度。开距小则将动导电杆下部丝扣旋紧几扣,开距大则旋松几扣。此法属微量调节,特别适用于三相同期性的调整。 3调整分闸限位的厚度。适用于限位为橡胶垫或毡垫的断路器,增大厚度则开距变小,减小厚度则开距变大。此方法由于制造厂在产品出厂时已调好,一般维护检修时不宜采用。 在总行程合格时,通过调整开距(方法1)来达到。在开距合格时,则需调节总行程来达到,即调整机构的输出行程。超行程小,则增大机构输出行程,超行程大则减少机构输出行程。(压缩行程参看产品技术参数) 通过调整断路器三相开距或超行程的一致性来达到要求 操作机构的分合闸速度主要依靠设计制造时考虑。分合闸速度用分闸弹簧来调整,分闸弹簧力越大,分闸速度越快,同时合闸速度相应变慢;反之分闸弹簧力越小,分闸速度减慢,合闸速度加快。 合闸弹跳时间与超行程大小、合闸速度有关。超行程大则弹跳时间小,超行程小则弹跳时间大;合闸速度大则弹跳时间大,合闸速度小则弹跳时间小。调整时可反复调节分、合闸弹簧力的大小,以达到最佳值。 表8 序号 . 2 开距的调整 3 4 5 压缩行程的调整 三相同期性的调整 分合闸速度的调整 6 触头的合闸弹跳的调整 5.5 弹簧机构的调整 见表8 项 目 方法与要求 .

1 2 3 4 5 6 扇形板与半轴扣接量的调整 辅助开关的调整 微动开关的调整 合闸弹簧的调整 机构与断路器的配合调整 自由脱扣的检查 扇形板与半轴在机构合闸位置时的扣接量要求2~4mm,扣接量的大小,可通过调整调节螺钉来实现。 辅助开关的切换应准确可靠,可通过调节辅助开关支架与拐臂的夹角来实现。调整时把输出轴分别处于合闸位置和分闸极限位置,再把辅助开关调整到输出轴相对应的合分位置,紧固各装配螺钉。 在储能过程中,当挂簧拐臂拉长合闸弹簧旋转过中时,应保证微动开关驱动凸轮使微动开关的触点转换,切断电机电源。 调整合闸弹簧的予拉长度,可以满足断路器的合闸速度的要求 调整机构与断路器的拉杆长度,满足断路器的行程,超程及速度的要求。 机构储能后,手按住分闸按钮,再按合闸按钮,此时断路器不合闸,机构能量释放。 5.6断路器动作检查

5.6.1 储能动作检查:储能可靠,棘轮、棘爪动作正常;储能结束后行程开关能准确断开电机电源。 5.6.2 合闸动作检查:运动过程无异常现象,机构扇形板与半轴扣合正常。开关各部位行程合格,缓冲器动作正常。

5.6.3 分闸动作检查:运动过程无异常现象,分闸时机构扇形板复位灵活,与半轴与半轴间隙合格。

5.7 常见故障见表9

表9 常 见 故 障 半轴复位困难 合分信号给出后,半轴不动作 机构与断路器连接后,扇形板不能复位到正常位置 原 因 半轴复位扭簧软 推板角度不适,有松动,半轴转动不灵活。 解决方法 换复位扭簧,保证其质量 旋紧推板螺钉,调整推板角度,在半轴的转动部位加润滑油。 机构输出轴分闸位置不正确。 调整机构与断路器之间的拉杆长度来调整机构输出轴的分闸位置。 行程开关安装位置不合适。安装位置偏下,致使合闸弹簧尚未储能完毕,行程开关触点已经切换,切断了电机电源。 行程开关位置偏上,致使合闸弹簧储能完毕后,微动开关触点还没有切换,电机仍处于工作状态。 1操作电压过低 2合闸电源容量不够 3合闸线圈烧毁 4接线错误 5合闸过程中跳闸(分闸锁扣未扣住) 6分闸锁扣的尺寸不对 7辅助开关的行程调整太大 1操作电压过低 调整行程开关上下位置来实现电机准确断电。 机构合闸储能弹簧储能不到位 机构电机不断电 调整行程开关上下位置来实现电机准确断电。 合闸失灵 分闸失灵 . 检查操作电压 检查合闸电源 更换合闸线圈 改正接线 调整分闸锁扣位置 调整分闸锁扣扣合尺寸 调整辅助开关行程 检查操作电压 .

常 见 故 障 原 因 2分闸线圈断线 3辅助开关接触不良 4分闸铁芯的行程未调整好 5分闸锁扣扣合尺寸不当 6分闸锁扣上的销子脱落 解决方法 更换分闸线圈 检查调整辅助开关接触情况 调整分闸铁芯的行程 调整分闸锁扣扣合尺寸 处理销子脱落的缺陷 6 配合检修的其他项目及要求 6.1 保护专业

6.1.1 有关文件和记录的准备

6.1.1.1准备该断路器的二次回路设计图(保护、控制信号原理图等); 6.1.1.2 准备该断路器保护装置说明书; 6.1.1.3 准备试验大纲及报告; 6.1.1.4 准备该断路器定值; 6.1.1.5 准备历年调试报告。

6.1.2 有关检修、试验设备和工具的准备见表10 序号 名 称 规格型号 1 升流器 2 保护试验台 3 组合工具 4 除尘工具 5 电烙铁 6 钳型卡表 7 万用表 8 摇表 1000V 9 试验线包 10 电源线及电源板 表10 单位 数量 备 注 台 1 台 1 套 1 套 1 个 1 个 1 块 2 数字与指针各一 块 1 绝缘电阻测试 套 1 个 1 带漏电保安器 6.1.3 材料的备品备件: 准备该开关同型号继电器、插件、试验用转插板和各种类型芯片(微机保护)以及独股线等。 6.1.4 作业过程

6.1.4.1 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办理工作票手续,明确工作任务及工作范围;

6.1.4.2 CT试验及检查:试验其伏安特性、极性、变比;检查CT二次绕组不开路、接线正确;测量绝缘电阻不小于1MΩ 6.1.4.3 保护装置校验

.

.

6.1.4.4 整组试验;通知其他班组将对开关进行整组试验;投入被试开关有关压板;投入保护、控制、信号电源;模拟各种故障,试验保护整组传动回路,保护与开关均应正确动作,灯光信号均正确,后台机显示的故障信息(微机型保护)均正确。

6.1.4.5 检验收尾:清扫现场,拆除试验接线,恢复原接线、压板。 6.2 高压专业

6.2.1 有关文件和记录的准备

6.2.1.1准备该断路器的出厂技术报告;

6.2.1.2 准备该断路器有关技术文件(如说明书); 6.2.1.3 准备试验大纲及报告; 6.2.1.4 准备历年试验报告。

6.2.2 有关试验设备和工具的准备见表11

表11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摇表 2500V 块 1 绝缘电阻测试 2 动作电压测试仪 件 1 分、合闸最低动作电压测试 断路器机械特性3 套 1 分、合闸时间与同期测试 测试仪 4 交流耐压试验仪 套 1 交流耐压试验 5 直阻测试仪 XD-100A微欧仪 台 1 导电回路电阻测试 分合闸速度测试6 套 1 分、合闸速度测试 装置 7 电源线及电源板 个 1 带漏电保安器 8 试验线包 套 1 6.2.3 作业过程

6.2.3.1 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办理工作票手续,明确工作任务及工作范围; 6.2.3.2 高压试验时应通知其他班组,对被试品围设试验用临时遮拦,并设专人监护。

6.2.3.3 断路器绝缘试验:绝缘电阻;交流耐压;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交流耐压;导电回路电阻;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真空灭弧室真空度的测量等项目。

6.2.3.4 断路器的机械特性试验:分、合闸时间;分、合闸速度;同期性;触头开距及弹跳;分、合闸最低动作电压等项目。

6.2.3.5 开关柜其他设备试验:如隔离开关、CT、避雷器、带电显示装置、开关柜五防连锁功能及开关柜整体耐压试验等根据《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 6.2.3.6 高压试验有关项目不合格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

.

6.2.3.7 检验收尾:对被试品进行充分放电后,拆除试验接线、试验遮栏,清扫现场;通知其他班组高压试验完成 6.3 直流专业

6.3.1 有关文件和记录的准备

6.3.1.1 准备该断路器的二次回路设计图(直流部分); 6.3.1.2 准备该断路器技术资料; 6.3.2 作业过程

6.3.2.1 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办理工作票手续,明确工作任务及工作范围 6.3.2.2 控制、操作、信号电源检查;

6.3.2.3 电气元件各部分保险的配置检查;如机构储能电机保险的配置检查。 8 检修的文字、声像记录

7.1对检修工作重要项目进行记录,记录应归档以备下次检修时查阅,为今后提供分析的依据。 7.1.1 填写检修质量验收卡 见附件三 7.1.2 填写缺陷处理及部件更换记录 见附件四 7.1.3 填写开、竣工报告 见附件六 7.1.4 填写检修工作卡 见附件九 7.1.5 填写设备检修记录台账 见附件十

7.2 声像记录指在本次检修过程中对主要检修部件检修过程的图片和录象资料。声像记录应归档以备下次检修时查阅,为今后提供分析的依据。

声像记录应包括:真空开关检修全过程的录象资料、关键部件检修的图片、关键技术参数检查与调整的图片。

.

.

9 附件 附件一:

断路器外观检查 及试验

断路器本体的检查 真 空 度 行 程 紧固件 绝缘件 运动部件 缓冲器

操作机构的检查 储能部件 合闸部件 分闸部件 合闸保持

运动部件 缓冲器 机械特性 试验 试 验 高压试验 速 度 绝缘电阻 同期性 交流耐压 触头弹跳 直流电阻 缓冲器行程 缓冲器动作 真空泡耐压 动作电压 断路器本体 调 整 操作机构 开 距 铁芯行程 超行程 扇 形 板 间 隙 扇形板扣合量 机构输出角 棘爪活动间隙 .

.

附件二 检修及试验工艺流程

断 路 器 动 作 检 查 断路器投运前的检查 结 论 .

储合分缓能闸闸冲动动动器作 作 作 动作 五防功能 带电显示 检查 装置检查 .

附件三:

质量验收

变电站名称: 日期: 运行编号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开关型号 技术要求 清洁,无损伤 灵活,无磨损 紧固,无松脱 见产品技术要求 见产品技术要求 见产品技术要求 见产品技术要求 见产品技术要求 见产品技术要求 a.微动开关准确切换。 b.储能后,扇形板能正常复位,无卡阻。 不出现合不上现象,辅助开关切换正确,合闸缓冲器行程符合要求。 辅助开关切换正确,分闸缓冲器符合要求。 见产品技术要求 见产品技术要求 见产品技术要求 良好 正确 机构型号 检查及处理情况 检查人 验收人 验 收 内 容 项 目 绝缘部分 机械转动部件 紧固件 开距 超行程 油缓冲器缓冲行程 分闸位置时扇形板与半轴的间隙 合闸位置时扇行板与半轴的扣接量 储能时间 储能检查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验收意见及 评价 合闸检查 分闸检查 分合闸低电压动作试验 30~65%Ue 合闸速度 分闸速度 导电回路电阻 带电显示装置检查 五防功能检查 检修技术负责人: 运行技术负责人:

生技部门专责人:

验收日期: 年 月 日

.

.

附件四:

缺陷处理及部件更换记录

变电站名称: 运行编号 发现 时间 缺陷 卡号 开关型号 机构型号 处理 情况 缺 陷 处 理 内 容 缺陷部位 程度 处理日期 处理人

.

.

附件五:

部 件 更 换 记 录

变电站名称: 运行编号 开关型号 机构型号 检修工作人员 更换内容 日期 更换部件 处理情况 旧部件参数 新部件参数 .

.

附件六:

危险点评价及控制

序 号 作业 活动 危险因素 1检修现场物品摆放不合理,人员行走不便或容易误碰损坏设备 可能导致的事故 人员摔倒 设备损坏 判作业条件危险性别 评价 依L E C D 据 LEC3 1 1 3 法 危险 控 制 措 施 等级 1 检修作业前对现场进行检查,合理选1 择摆放位置,遵守定置管理. 2 检修前检查安全遮栏及所做安全措施是否齐全,履行工作许可手续,召开开工 会,布置工作任务并派专人现场监护 2 检修现场的布 置 1 2 检修设备周围人员 无遮栏或现场无触电 LEC3 1 15 45 专人监护,无关法 人员靠近设备 LEC 对现场不熟悉引人员法 1 1 1 发危险 触电 1物件太大、太重,搬运不当或人员不够等造成伤害 2 搬运梯子、管子等长物时误碰带电设备 人员LEC3 1 7 擦伤 法 人员触电 1 厂家人员进入2 检修现场工作 现场搬运物品 3 对参加检修的厂家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情1 况介绍,详细交代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并履行签字手续 1 在现场搬运物件时要讲究方法,对较2 重物件应共同齐心合力搬运,不允许工作中嬉笑打闹和不遵守规定 2 现场搬运梯子、管子等长物件时,应两人放倒搬运,并时刻注意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接临时电源要在专用检修电源箱中引1 接,采用绝缘良好、无破损的导线。拆接前检查漏电保安器无异常,将漏电保安器打至“分”的位置再拆接。现场临时电源的管理符合《临时电源使用管理规定》 2 1 进入现场必须带安全帽,传递物品禁止上下抛掷,用专用绳索和工具袋传递 2 多班组工作,班组成员之间要协调配合好,认真执行“三不伤害”制度,并1 加强监护 21 拆、接临拆、接引线时短引发 时电源 路引发火灾或人火灾 LEC1 1 3 身触电 人员法 4 触电 3 多班组1 未带安全帽高空LEC6 3 3 交叉工时,上方工具或落物法 作 物件掉落伤人 伤人 2 班组自做安全措施不全,监护不到位,造成其他班组或本班人员受伤害 其他工人员违章抽烟,6 作 引发火灾 5 人员LEC3 1 3 触电 法 54 9 火灾LEC6 2 15 180 4 严禁任何人员在变电站现场抽烟,防止事故 法 任何火灾隐患 .

.

附件七:

工 程 开 工 报 告

填报单位: 年 月 日 工程编号 开工时间 工程地点 工程主要内容及 进度安排 设 备 材 料 到 货 情 况 工程名称 计划竣工时间 批准费用 批复意见 申 请 开 工 意 见 .

.

附件八:

工 程 竣 工 报 告

填报单位: 年 月 日 工程名称及编号 施 工 日 期 完成工作内容: 处理重大缺陷: 更换主要部件 遗留缺陷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工程效果 质量评价及验收意见: 单位负责人: 填报人:

.

.

附件九:

备品、备件(供参考)

备品、备件 序号 名 称 规格(图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分合闸线圈 个 各1 2 储能电机 个 1 3 行程开关 个 2 4 辅助开关 个 1 .

.

附件八:

设备检修记录台账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站名_______________ 安装地点 开关型号 机构型式 出厂日期 投运日期 运行编号 制造厂 出厂编号 断流量 额定电流 检修时间 检修情况记事(包括遗留问题) 检修人员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