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

来源:华佗健康网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9-09-23T15:12:18.7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作者: 江玲[导读] 院采用结构式摘要的陈述方式,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江玲

(江油市人民医院; 621700)

【摘 要】采用结构式摘要的陈述方式,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家庭护理常规。方法:选择 2013 年6 月至 2016 年 10 月调 查了呼吸内科 15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分三组走访调查,家庭护理、常规护理和分级护理各 50 例。家庭护理在常规护理和分级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在家合里氧 疗、提高身体素质、远离过敏原。结果:特别护理组 30 例患者中,治疗依从性为

95.6%,护理满意度为 55,平均三年可有复发。常规护理组 30 例患者中,治疗 依从性 92.1%,护理满意度 35,平均半年可有复发。结论:家庭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144-03

前言: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的肺部过敏性疾病,它多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尤其在冬春两季的寒冷季节,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猝死率高。根据资料显示:“哮喘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和经济负担超过了结核病和艾滋病的总和。”因生态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重,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目前全世界有哮喘病人 1.5 亿~2 亿人,即相当于全俄罗斯的人口总数,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每年死于哮喘病的人达 18 万之多。其中我国哮喘发病率为 1%~5%,约有 3000 万哮喘病人。经查阅有关流行病学资料,全球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三种疾病总体发病率约为 10%以上。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对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都会发生严重影响,可导致误工、误学,导致活动、运动严重受限,使生命质量明显下降,并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对家人的生活发生极大负面影响。虽然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但以抑制炎症为主的规范治疗能够控制哮喘临床症状。国际一项研究表明,经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固定剂量升级和维持治疗,哮喘控制率接近 75%。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而不正确的治疗哮喘其代价会更高。而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进行有目的的、用药指导、预防复发措施、健康教育和有预见性的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可使患者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对提升其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支气管哮喘护理常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有效合理的护理常规,使支气管哮喘的控制得以维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 2008 年 1 月~2009 年 12 月收住的支气管哮喘病人 150 例。 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0 例病人中,男 80 例,女 70 例;年龄 5~72 岁,平均 39 岁。病 程 1h~42 年。有哮喘家族史者 50 例,上呼吸道感染 38例,吸入刺激性气体 10 例,精神紧张 32 例,劳累 20 例,其余无明显诱因。住院时间 13~24d。主要症状为首次或反复发作的喘息性呼吸困难,其中 42%伴咳嗽,26%伴咳痰。全部患者均有胸闷气急、不能平卧。呼吸增快>30 次/分 21 例,紫绀 72 例,出汗多 65 例,烦躁不安 94 例,意识模糊 9 例,哮鸣音消失呼吸音减弱 6 例, 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最终 147 例病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出院,发生心脑肾功能损害 3 例死亡。 2. 护理评估 2.1 病史

2.1.1 患病及治疗经过

询问病人发作时的症状,如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的程度、持续时间、诱发、或缓解因素。评估疾病对日常生活和生活的影响程度。

2.1.2 评估与哮喘有关的病因和诱因①有无接触变应原,室内是否密闭窗户,是否使用地毯、尼龙饰品,或使用空调等造成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室内有无尘螨滋生、动物的皮毛和排泄物、花粉等。②有无主动或`被动吸烟,吸入污染空气`如臭氧、杀虫剂、油漆和工业废气等。③有无进食虾、鳖、鱼、牛奶、蛋类等食物。④有无用普萘洛尔、阿司匹林等药物史。⑤有无受凉、气候变化、剧烈运动、妊娠等诱发因素。⑥有无激动、紧张、烦躁不安、焦虑等精神因素。⑦有无哮喘家族史。 2.1.3 心理社会状况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病人对环境多种激发因子易过敏,发作性症状反复出现,严重时可影响睡眠、体力活动。应注意评估病人有无烦躁、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由于哮喘需要长期甚至终身防治,可加重病人及家属的精神、经济负担。注意评估病人有无抑郁、悲观情绪,以及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等。评估家属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对病人关心程度、经济情况和社区医疗服务状况等。 2.2 身体评估

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有无失眠;有无嗜睡、意识模糊等意识状态改 变;有无痛苦面容。观察呼吸频率和脉率的情况,有无奇脉。

2.2.1 皮肤和粘膜

观察口唇、面颊、耳廓等皮肤有无发干;唇舌是否干燥、皮肤弹性是否降低 2.2.2 胸部体征

胸部有无过度膨胀,观察有无辅助呼吸肌参与和三凹征出现。听诊肺部有无哮鸣音、呼吸音延长,有无胸膜反常运动。 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②痰液检查痰涂片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尖棱结晶、粘液栓。 ③胸部 X 线检查哮喘发作期两肺透明度增高,呈过度充气状态;缓解期

无异常;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强和炎症浸润阴影。 ④肺功能检查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呼气流速有关的全部指标,如FEV、FEV1/FVC、呼气峰流速(PEER)均显著减少,症状缓解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 ⑤变应原检测在缓解期,用可疑变应原做皮肤划痕或皮内实验,帮助寻找变应原,但应注意防止过敏反应。 4 护理诊断: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支气管狭窄、气道阻塞有关。气体交换受损,与支气管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有关。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哮喘发作

时间长,病人体液消耗过多,不能进食有关。恐惧,与哮喘发作时出现呼吸困难、濒死感有关。 5 治疗方法定量气雾剂(MDI)吸入疗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防治急慢性哮喘发作的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国际哮喘诊治标准方案》等均将吸入给药作为防止哮喘的首选给药方式[2]。其次是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舒张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吸氧等对症治疗。 6 护理

6.1 环境与体位

病室环境布置力求简单,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湿度适宜,避免接触过敏原,不放花草,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液。专人体位护理:哮喘发作,体位是一个重要因素。帮助病人选择舒适的卧位,例如仰卧位可引起哮喘病人进行性气流受阻,而侧卧位可避免或减少发作。其次通过观察急性发作初期病人的最初体位,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严重性,为治疗提供参考。哮喘发作时,护士应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使膈肌下降,这样利于呼吸肌的活动,以加大肺活量,减轻呼吸困难。并且应该经常调整体位,使病人有一个较舒适的坐卧位,减轻病人的疲劳,保持舒适。睡眠时可给予半卧位,以减少夜间哮喘的发作次数。 6.2 氧疗护理

患者缺氧症状明显或紫绀应立即吸氧,给予鼻塞或面罩吸氧,一般氧流量为 2~4 L/min,根据病情调整氧流量,每 15~30 min 巡视 1次,保证用氧安全有效,仔细观察氧疗效果。吸氧过程中要注意有无血气变化,吸入的氧气要充分湿化,湿化液温度应保持在 32~37 ℃之间,注意导管的通畅,以免因导管阻塞而达不到给氧目的。 6.3 使用气雾剂的护理

临床上将吸入给药作为防止哮喘的首选给药方式。护士应当严格按医嘱合理使用气雾剂,临床上常用的如:舒喘灵气雾剂、喘康速气雾剂、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色甘酸钠气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等,使用时,揿压阀门,药液呈雾粒喷出,通过口腔,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主要起局部作用,但药物经肺部吸收也能起全身作用。具有奏效快(喷射后,一般 1~2 分钟即起作用)、剂量小(仅为全身用药口服的数分之一)、药物局部浓度高、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深受病人的青睐。及时准确应用定量气雾剂,教会患者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吸入步骤。具体步骤为:①摇匀气雾剂液体。告知患者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许多气雾剂采用了二相(液、 气)或三相(液、气、固)技术,每次使用前充分摇匀才能使喷出的药液达到要求的浓度。②将气雾剂出口放入口腔并密切咬合。告知患者这样做得目的是为了避免漏气,防止喷出的药液流失。③深吸气开始后同时按压喷入药雾目的是为了使药物微粒随深吸气达到气道和肺内的有效部位。④充分屏气 10 秒左右。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微粒在气道和肺内的沉积。⑤取出气雾剂、用温开

水漱口,不要做吞咽动作,将漱口水吐出。目的是为了减少口腔和咽部的药物沉积,减少声音嘶哑和口咽部的念珠菌感染等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重症患者可在 MDI 上加贮物瓶,雾化释出的药物在瓶中停留数秒,患者可从容吸入,并可减少雾滴在口咽部沉积引起刺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气雾剂吸入过程图片,使患者对气雾剂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使用方法及细节问题能够更好地掌握。 6.4 用药护理

激素是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重症哮喘病人静脉用药,观察有无局部血管刺激症状、胃部不适及激动失眠等,尤其是连日静脉大量用药的患者。大量补液时,输液速度以 40~60 滴/分为宜,两路补液时总滴数不宜超过60 滴/分,过快易导致心衰,补液期间应加强巡视,保证液体入量。并准确记录 24 h 出入量。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而吸入法因作用直接等多种优点为最佳选择使用的方法。教会病人正确使用该药物才能有效。用药同时应观察患者有无心悸、骨骼肌震颤等副作用。氨茶碱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重症哮喘患者首选静脉给药,注射速度不超过 0.4 mg/(Kg·min),30~60 min 后测定血清药物浓度,静点维持速度为 0.6~0.8mg/Kg·h。并在用药后 6~8 h 再次测定血清药物浓度。氨茶碱血清浓度宜在 5~16 μg/ml,防止中毒症状发生。注意观察用药后疗效和副作用,治疗量可使病人有失眠或不安,静点速度过快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心律失常或血压下降、中枢兴奋烦躁不安甚至惊厥等现象。按医嘱及时给药的同时还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及疗效,如静脉推注氨茶碱时,必须密切观察有无病情恶化、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反应。

我院曾有一例患者在静脉推注氨茶碱过程中,发生心悸,胸闷、眩晕、出 汗、血压降低,非但未缓解哮喘,反而使其病情加重,当即停注,才未发生意外。注意输液时液体滴速,以免引起心功能不全。 6.5 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多吃水果、蔬菜。禁止食入引起哮喘发作的食物如鱼、虾、蟹及蛋类、牛奶等。支气管哮喘的饮食营养原则:

6.5.1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少刺激,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忌生冷、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6.5.2 过敏性体质者宜少食异性蛋白类食物,一旦发现某种食物确实可诱发患者支气管哮喘发病,应避免进食,宜多食植物性大豆蛋白,如豆类及豆制 品等。

6.5.3 饮食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和平衡,特别应增加抗氧化营养素如 β-胡萝卜素、维生素 C、E 及微量元素硒等。抗氧化营养素可以清除氧自由 基,减少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减少支气管微量元素硒的方法预防哮喘,可 见到患儿发作次数减少,通气量增加。β-胡萝卜素、维生素 C、E 在新鲜蔬 菜及水果中含量丰富,微量元素硒在海带、海蜇、大蒜中含量较丰富。 6.5.4 防止呼吸道感染,调节免疫功能亦很重要,应注意季节性保暖,婴

儿应以母乳为主,母乳中含分泌型免疫蛋白(SIgA)抗体,能增加呼吸道的抵 抗力。

6.5.5 经常吃食用菌类能调节免疫功能,如香菇、蘑菇含香菇多糖、蘑菇

多糖,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6.6 心理护理

6.6.1 开展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健康教育健良教育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达到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其健康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2]。教育的方法可以包括:印制小册子、开展讲座、患者交流等。应该帮助患者认识到:哮喘的长期缓解防比治、管比治更重要,使他们主动与医护人员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改变他们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各种因素,加强哮喘发作先兆症状的治疗,减少夜间及重症哮喘的发作次数,达到长期缓解的目的,提高其生存质量。 6.6.2 减轻患者恐惧及紧张情绪

哮喘反复发作的病人饱受了哮喘发作的痛苦。每次发作时,病人都感十分恐惧和紧张。这种心理负担能加重哮喘的症状和体征。因此,要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放松呼吸的技巧,即通过让病人看电视、听音乐以及和病人聊天,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轻病人烦躁、不安与忧虑心情,使哮喘症状得到缓解。应端正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态度,并更好地关心、体贴和安慰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使病人有温暖的感觉,解除其紧张心理因素,使病人从心理上有安全感。对仍有严重恐惧和紧张情绪的患者,有时还可以给少量镇静药物。出院前护士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即表明患者病情已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精神开朗,避免接触过敏原,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7 小结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起到变态反应性炎症,以气道炎症和气道狭窄为主要特征,治疗和护理原则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舒张气道平滑肌、解除气道痉挛和增加黏液纤毛的清除功能。由于心理应激反应有关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而喘憋、濒死感可刺激患者产生心理应激,致使机体免疫力低下,使哮喘易于发作。笔者通过 150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体会到 通过有效的心理指导,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细致的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的相关知识又进一步了解,提高了患者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了负性情绪,调动了主动配合治疗和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控制症状,尽可能保持肺功能正常,维持正常活动能力,减轻治疗不良反应,防止不可逆气道阻塞,避免死亡。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护理不到位,随病程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

因此,一方面运用药物吸入合理的治疗,另一方面给予病人心理、环境安置、饮食等各方面精心的护理均可治愈或缓解哮喘病人。 参考文献

[1] 魏艳 .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疗效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

[2] 黄叶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模式对其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20. [3] 陈锋华,石艳,等.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 [4] 尤黎明,吴英.内科学护理学[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5] 许建中,吴银根,李明华.中西医结合哮喘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4 [6] 杨玉玲.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部感染的护理 86 例[J].中国使用护理杂 志,2005,21(8):6

[7] 支气管哮喘饮食营养治疗原则 2006-9-17.

[8] 陈世洪,张黎辉.综合救治急危重症支气管哮喘 50 例临床分析 [9]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M].乡村医生,2011:1

[10] 陈锋华,石艳,等.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