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师大赛听课反思
昨天有幸参加了二七区举办的青年教师课堂大赛,本次培训地点在铁三官庙小学,早上冒着凛冽的寒风出发了,然后很顺顺利的我迷路了,但是万幸的是,在开始前几分钟顺利到达听课现场,今天我听课的科目是数学,一个五年级数学老师另外一个六年级老师。
第一节课是六年级的老师,是一位工作刚刚满两年的新教师,她讲的是六年级的数学广角,关于植树的问题。在她的课堂中我感受到了,她的亲切,他对于每一个孩子的评价也特别好,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开始的时候这位教师从生活中的植树节导入,切实符合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同时也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读一读,理解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其次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题,并试着从问题中提取信息,培养孩子认真读题,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其次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学会了在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时候,可以试着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思考以后在开始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其次在学生板演的时候,不要只挑正确的学生,还要适当的找一些孩子易错的地方,让学生上台写一写,最后再订正错误答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一般都是教师小结,在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说一说在本节课,你自
第1页/共2页
己学到了什么,这样会比教师自己说效果好很多。 我将会从这位青年教师身上学习的优秀方法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第2页/共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