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高效导入的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高效导入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 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教学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二、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1、导入的趣味性

导入新课要注意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能自觉积极地学习。

2、导入的针对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教学,不管是引入环节还是其他环节,都要有目的,有针对,要揭示教材的主要内容,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不能脱离所要说明的问题,引入要为整堂课所教的内容服务。

3、导入的新颖性

导入新课的材料一般要离生活较近,最好是学生熟知的,抽取材料要新颖。老生常谈的材料,具有典型性的经典题材固然有用,如郑和下西洋、麦哲伦航海、嫦娥奔月等等,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

4、导入的直观性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直观性,让学生能通过材料知道信息反映的是什么,这主要是针对讲授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教学时教师要用直观教具或打比方的方法来讲解,把抽象的、远离身边的事物,不易理解的地理事物用模型或示意性的教具或通过音像教学表现出来。

5、导入的有效性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这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是无效和低效的教学。课堂的引入必须围绕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主区域,引入需要回归到课堂的教学。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着力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导入时间。课堂导入,时间要适度,毕竟,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方

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第二、教师的个性特点。每个教师的个性都存在差异性,有的比较沉稳,有的比较活跃,有的性格温和,有的性格急燥等等。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把握好尺度,巧妙自然地引入。

第三、不同的环境。“导”无定法,在处理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时,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第四、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导入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且不可为导入而导入,导入、讲授、深化、总结、巩固和反思六者是一个整体,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它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第五、引入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的效用依赖于时间并有一定的期限,其价值的大小与提供信息的时间密切相关。

四、研究的主要原则

1.追求目的性和针对性。目的性就是说导课应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学?怎么样学?针对性是要针对教学内容,使设计的导语与教学内容构成有机的内在联系,不可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设计导语。

2.重视关联性和递进性。运用导课的各种方法时,要注意各学科教材本身的系统性。要以旧知识为前提,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使导语的内容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扩展和深化。

3.体现直观性和启发性。导课要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为基础,引入新知识。同时要讲究启发性,要让学生从浅显简明的事例中发现问题,进而从问题着手,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其积极思维和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4.富有趣味性和艺术性。新课的导入不仅要新颖独特,引人入胜,使其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令学生耳目一新,而且要有风趣,通过充满情趣的导课,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具有简洁性和灵活性。导语要短小精练、简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导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导入方式上,要根据教学实际,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究综合。不能老用一种模式,谨防学生发生兴趣抑制。

五、研究方法和措施

1、案例研究法:大量收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2、行动研究法:将精心设计的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3、问卷调查法:调查实施课堂导入对引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程度,学生对课堂导入的满意程度等情况。

宋村完小信息技术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