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普米克令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医药界 2019年12月第24期医药与临床牛延丽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儿童血管瘤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及临床处理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儿童血管瘤的效果、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儿童血管瘤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管瘤病变根据形态类型分共有4种,分别为混合型30例、深部15例、肥厚型15例、丘疹性40例,100例患者全部使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方法,动态观察和记录儿童在治疗过程中的血管瘤变化情况,观察并及时处理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服药48-72h后各种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管瘤的体积开始缩小,颜色变浅,个别患儿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心率下降、血糖下降、皮疹、腹泻、肢端湿冷、呼吸急促、烦躁、精神萎靡和嗜睡等,均为短暂轻微现象,经过相应的处理之后都得到康复。随访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儿童血管瘤过程中,利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治疗安全系数高,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普萘洛尔;儿童;血管瘤;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中图分类号】R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19)24-027-01血管瘤是幼儿阶段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血管性肿瘤,其临床主要特征是内皮细胞过度增生。目前针对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手术治疗、激光治疗、硬化注射剂治疗、干扰素注射治疗和激素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血管瘤外观,但是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低,且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普萘洛尔是目前血管瘤疾病治疗中最常见的药物治疗,具有惊人的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00例儿童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方法,分析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临床护理,现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儿童血管瘤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初入入院治疗就开始全面的检查,确诊为血管瘤,且血管瘤病变根据形态类型分共有4种,分别为混合型30例、深部15例、肥厚型15例、丘疹性40例。在研究前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向患者家属详细告知本次治疗内容,并取得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40例,女性60例;年龄8个月-11岁。

1.2治疗方法,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前,对100例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是否正常,排除一切禁忌症。并测量瘤体大小和直径,对测量的数据和影像资料进行保存。首先按“阶梯递增”规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3天,每天服用的总量依次是1mg/kg/d、1.5mg/kg/d、2mg/kg/d,3次/d,每次口服时间间隔为8h,需要在饭后30min开始服用,服药前、服药后1h开始量测和记录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需要连续记录服药后3小时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在治疗期间还需要注意观察瘤体颜色和大小变化。服药3天后,患者没有出院任何不良反应即可出院,之后定期入院进行复查。并嘱咐家属在给患儿服药时,也需要按照每天3次,每次时间间隔8h,每次服用剂量2mg/kg/d,并记录患儿是否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且每周都需要进行生化检验,治疗周期为6月。停药观察1个月,确认患者的病情是否好转,然后在决定是否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在一个治疗疗程即将结束时,口服剂量要依次减少,分别为2mg/kg/d、1.5mg/kg/d、1mg/kg/d、停药。

1.3不良反应及相应临床护理措施,一般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心率下降、轻微血糖下降、皮疹、腹泻、肢端湿冷、呼吸急促、烦躁、精神萎靡和嗜睡等。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低血糖、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等。针对以上不良反应,医护人员需要时刻观察并记录患儿的睡眠、饮食、精神情况,喂药前,必须要给患儿进食,防止因空腹出现低血糖发生,并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心、肝、肾、肺、神经等各项指标良好的情况下服药。服药3小时内实施心电监护,必须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及血糖水平。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暖,患者是否出现皮疹,大便次数和形状,一旦发现异常必须要及时向医生

报告,采取对应的处理方式。停药前要逐渐减量,并定期随诊和复查。

2.结果

在100例患儿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观察期间,其中有6例患者在服药1h后出现心率减慢,在观察期间心率逐渐自行恢复到正常,观察期间未采取特殊处理。100例患儿均出现轻微的血糖降低现象,由于降低幅度较小,所以没有对所有患儿进行特殊处理。另外在观察期间,100例患儿也没有出现低血糖、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由于本次研究对象不是新生儿,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服药后出现轻微腹泻的患者有32例(32%);服药后出现睡眠增多有10例(10%);服药后出现夜间哭闹有15例(15%)。出院后患儿的血管瘤在不断变好,血管瘤颜色逐渐变浅,瘤体直径也在不断变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管瘤病变逐渐消失。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100例患儿,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约1周左右逐渐消失,患儿饮食、精神、睡眠等均恢复正常,均未出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且停药后血管瘤也没有复发现象。

3.讨论

血管瘤在新生儿中的发病例最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新生儿的发病例在1%-2%之间,随着新生儿的年龄增长,血管瘤在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最高具有12%的发病率。血管瘤一般情况下都会经历增殖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普萘洛尔系β受体拮抗剂,主要治疗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口服后经肠道吸收,会导致心肺脑肾血药浓度增加,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支气管痉挛、低血糖、心动过缓。另外还会投入神经系统,出现失眠、嗜睡、眩晕等不良反应。所以在儿童血管瘤治疗时,必须要在服药前进行全面的检查,服药期间要做好密切的观察,停药前要逐渐减量,并定期随诊和复查。另外还会出现一些其他不良反应,例如腹部不适、便秘、腹胀、头痛、眩晕、疲倦、耳鸣、恶心等,这些不良反应的症状主要为一过性,整体表现轻微,基本上在1周内会消失,不会影响到整个治疗的顺利进行。参考文献

[1] 陈茜岚,钱秋芳,杨芸,等.口服普萘洛尔治疗中、高风险血管瘤159例的临床分析:3

年回顾性研究[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8,25(6):344-349.

[2] 窦永芬,李娜.\"阶梯加量\"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与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6):131-133.

[3] 陈远征,白南,李雪晴,等.口服不同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前瞻性随机

对照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8,34(5):337-342.

普米克令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

史玉霞

(青岛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 山东 青岛 266041)

【摘要】目的:研究普米克令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作为样本,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普米克令舒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81.5±3.4)mmHg、PaCO2(36.5±1.3)mmHg、FEV1/FVC(79.6±1.3)%、止咳、平喘、吸氧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5±0.2)d、(3.8±0.1)d、(5.0±0.9)d及(6.9±0.6)d、有效率9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O2(72.3±1.5)mmHg、PaCO2(41.6±1.6)mmHg、FEV1/FVC(72.3±1.9)%、止咳、平喘、吸氧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8±0.9)d、(8.0±0.1)d、(9.8±0.1)d及(12.1±1.3)d、有效率7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普米克令舒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的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快速止咳、平喘,有效率高,且安全性强。

【关键词】普米克令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19)24-027-02前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疾病呈进行性发展。发病后,患者通常可见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给予

将普米克令舒应用到慢性阻塞各类药物治疗,可有效减轻病情,改善预后。有研究指出[1],

性肺疾病的治疗中,效果较好。本文于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普米克令舒的应用方法,观察了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30)性别:男/女=17/13,年龄(49.58±10.10)岁,病程(5.10±2.16)年。对照组(n=30)性别:男/女=18/12,年龄(50.16±9.47)岁,病程(5.64±2.20)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已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②患者均处于急性加重期。③无肝肾功能障碍。④自愿参与研究。

1.3方法,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化痰、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普米克令舒治疗:给予患者普米克令舒2m雾化吸入,隔8h一次,用药后漱口。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肺功能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81.5±3.4)mmHg、PaCO2(36.5±1.3)mmHg、FEV1/FVC(79.6±1.3)%,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肺功能对比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

阶段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PaO2(mmHg)PaCO2(mmHg)FEV1/FVC(%)65.2±2.049.9±1.769.5±1.081.5±3.436.5±1.379.6±1.364.9±3.150.1±2.268.7±2.572.3±1.541.6±1.672.3±1.9

P

<0.05

<0.05

<0.05

<0.05

2.3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观察组有效率96.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两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n(%)]组别

观察组(n=30)对照组(n=30)

P

有效(n/%)29(96.7)21(70.0)<0.05

无效(n/%)1(3.3)9(0.0)<0.05

不良反应(n/%)

0(0)1(3.3)>0.05

2.2康复速度对比,观察组止咳、平喘、吸氧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5±0.2)d、(3.8±0.1)d、(5.0±0.9)d及(6.9±0.6)d。对照组止咳、平喘、吸氧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8±0.9)d、(8.0±0.1)d、(9.8±0.1)d及(12.1±1.3)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d]表2两组康复速度对比[(组别

观察组(n=30)对照组(n=30)

止咳3.5±0.27.8±0.9

平喘3.8±0.18.0±0.1

吸氧5.0±0.99.8±0.1

住院6.9±0.612.1±1.3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药物,以抗感染、止咳、平喘、化痰、吸氧等为主。采取上述方法治疗,可有效减轻呼吸系统炎性反应,提高呼吸道的畅通性,确保各器官供氧充足,预防各器官坏死,提高治疗有效率[2]。为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本院将普米克令舒应用到了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普米克令舒为糖皮质激素的一种,药物进入人体后,可有效刺激细胞因子释放,减轻炎性反应[3]。此外,该药物同样具有亲脂性强的特点,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人体,药物可于肺内沉积,长期滞留,充分发挥药效,使患者的病情得以减轻[4]。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患者普米克令舒治疗,可进一步减轻病情,改善预后。本文研究发现,采用普米克令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患者PaO2(81.5±3.4)mmHg、PaCO2(36.5±1.3)mmHg、FEV1/FVC(79.6±1.3)%,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相比,患者肺功能明显增强(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止咳、平喘、吸氧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5±0.2)d、(3.8±0.1)d、(5.0±0.9)d及(6.9±0.6)d,与未给予普米克令舒治疗者相比,患者康复速度更快。本组患者有效率96.7%,与常规治疗相比,优势显著(P<0.05)。本文的研究成果,证实了普米克令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发现,未给予普米克令舒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给予该药物治疗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普米克令舒的应用安全性较强。综上所述,将普米克令舒应用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的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快速止咳、平喘,有效率高,且安全性强。参考文献

[1] 何淑娟,裴素莉,彭莉丽.普米克令舒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

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5):41-43

[2] 李长明.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

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0):42-43

[3] 马艳,王宾友,易延静.甲强龙与普米克令舒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

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6(2):157-159

[4] 陈意安.噻托溴铵、普米克令舒及万托林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的效果及

安全性[J].海峡药学,2018,30(04):128-129

作者简介:史玉霞,青岛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本科学历,主治医师。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