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程学试卷62612[1]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题目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打“√”,一、 1.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减少),切削温度(增加、错误请打“×”,每道小题1分) 减少) 2.剪切角增大,表明切削变形(增大,减少);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大,减少)。 3.当高速切削时,宜选用(高速钢,硬质合金)刀具。 4.不经修配与调整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选配法)。 5.当主偏角增大时,刀具耐用度(增加,减少),当切削温度提高时,耐用度(增加、减少)。 6.辅助支承可以消除(0、1、2)个自由度8,限制同一自由度的定位称(完全定位、过定 位)。 7.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相同,相反),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靠近,远离)工件加工表面。 8.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移)误差,工 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移)误差。 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一系列__A___、安装、工位和工步等组成。
1. ( )积屑瘤的存在对切削过程总是有害的,所以要尽力消除它。 2. ( )用加工过的表面做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3. ( )相切法形成发生线需要两个成形运动。 4、( )在两个不同的工序中,都使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即为基准重合原则。 5、( )滚齿机利用展成法加工齿轮。 6、( )外联系传动链影响被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和生产率。 7、( )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使零件产生较大的形状误差。 8、( )选择粗基准时如果首先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的余量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作为粗基准。
A 、工序 B 、 基准 C 、定位元件 D、 装配 10.如图所示工件,加工表面为A,定位表面为B,其定位误差为( )。 A.0.28mm B.0.30mm C.0.02mm D.0mm 11.工件采用心轴定位时,定位基准面是(C)。 A.心轴外圆柱面 B.工件内圆柱面 C.心轴中心线 D.工件外圆柱面 12.下列哪一种定位不能采用(D)。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位 D.欠定位 三、填空题 1、工序是指 1 个(或 1 组)工人在 1 台机床(或同一地点)上对一个(或多个)零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定位误差的表现形式为 设计 基准相对加工表面可能产生最大尺寸或位置的变动范围。 3、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 耐疲劳性 , 耐磨性 , 耐腐蚀性 ,配合质量等都有一定程度的的影响。
9、( )加工余量是指在加工过程中,从被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的厚度。 10、( )工件有六个定位支承点就一定是“完全定位” 。 11、( )前角是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12、( )为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要求,一般应选择加工表面 为粗基准。 13、( )加工原理误差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消除。 14、( )切削振动不会影响已加工表面质量。 15、(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16、( )长定位心轴给孔定位,孔轴的接触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1时,可以消除工件的四个自由度。 2.分析以下定位元件可以限制哪几个自由度?
4、机床夹具由 , , ,连接元件, ,及其它元件及装置的组成。 5、下图为车削工件端面的示意图,图上标注的主运动是 ,主偏角是 ,刀具前角是 ,加工(过渡)表面是 。 6、刀具材料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 , ,减摩性,导热性和热膨胀系数,工艺性和经济性。 四、简答题 1.三台车床上各加工一批工件的外圆表面,加工后经度量发现有如图所示的形状误差:(a)锥形;(b)腰鼓形;(c)鞍形。试分析产生上述各种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
五、计算题 有一批轴,欲铣一键槽设计尺寸如图(a)所示,定位方案如图(b)所示,键槽的设计尺寸是H1,试分析分别计算设计尺寸H1的定位误差。
(a) (b) (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