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落细落小落实
2019年8月
JOURNALOFJILINBUSINESSANDTECHNOLOGYCOLLEGE
Vol.35,No.4Aug.2019
□高等教育教学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在落细落小落实
韩杰
(吉林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507)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细”“小”“实”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切入点,探究从理论指导、舆论宣传、课堂育人、礼仪教育、榜样引领及制度建设等“三落”工程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导向,使落细落小落实掷地有声、可行可见、知行合一,从而切实提升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88(2019)04-0113-03
[收稿日期]2019-07-23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途径和载体研究”(JJKH21080536sz)
[作者简介]韩杰(1965-),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新形势下,高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的使命使然。*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
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1]
可见,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庞杂、宏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想当然、一蹴而就,需要认真谋划,顶层设计,久久为功,找准切入点,从细微处入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足功夫,使落细落小落实掷地有声、可行可见、知行合一,逐渐形成广大师生日常行为准则,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觉奉行和践行能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才真正富有实效。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重要性解读
1.从“落细”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老子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世间万事,做于细,成于细,也毁于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蕴含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体现在大学生的日常言行中。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用24个字、“三个倡导”进行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述,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并细化到国家价值目标层面、社会价值取向层面及个人价值准则层面。要使这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地生根、发挥作用,必须要进一步在落细上下足功夫,细化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持之以恒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诸多细节抓起,从养成良好的品行抓起。正因为主流价值观导向作用的持续发力,大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就有了润物细无声的基本遵循,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就不会贴上“高大上”刻板说教的标签,而是更具有亲和力,从而春风化雨,达到外化为行动的价值引领作用。
2.从“落小”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落细基础上的落小,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进一步深化。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耳熟能详的蝴蝶效应,足以说明蝴蝶扇动翅膀的力量,初始条件十分
·113·
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产生的强大威力足以令人震撼。因此,小事,看起来很不起眼,总认为无关痛痒,视而不见,但如果不引起重视,久而久之,小事也会酿成大事,甚至一发不可收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注重从小抓起,以小见大。*总书记曾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因此,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校要多措并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生根发芽,鼓励当代青年在“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升认知,时时警醒,不断匡正,从而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沁人心脾。
3.从“落实”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落实,这也是落细、落小的题中应有之义。落到实处,卓有成效,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永驻,并发芽、开花、结果,从而外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回望中国共产党98年风雨历程,就是一部善谋划、狠抓落实的壮美创业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注重落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和优良传统。不抓落实,就没有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不抓落实,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70年创造的前无古人的发展奇迹。马克思有句名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纸上谈兵终觉浅,因此,高校要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从顶层设计走向具体落实,通过理论研究、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校园礼仪、榜样引领及制度保障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抓出结果,抓出成效,增强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路径研究
1.加强理论研究,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基奠和学理支撑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要抓好课题立项,做好学术研讨,把理论内容不断凝练升华,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基奠和学理支撑。其一,充分发挥研究机构、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人才资源和理论研究优势,设立研究专项,重点支持相关课题研究、学术研讨、著作出版,推动成果转化,为价值观问题向纵深研究搭建平台。其二,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优势,通过召开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云集,观点荟萃,思想争鸣,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脉络、思想基奠、本质特征、基本要素、时代价值、践行路径等现实问题进行研讨和学术争辩,用正确的观点、科学的视角阐释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着力点。为此,要组建团队,多部门协调沟通,制定方案,精心设计,通过丰富多彩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师生传播正能量,使主流价值观教育宣
传无孔不入,随处可见,耳熟能详,深入人心,从而“扩大师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知晓度和认同”[2]
。同时,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从细微处着手,主动发声,向大学生定期推送宣传报道鲜活、感人的师生先进典型和事迹的校刊、校报及电子报刊等。身边师生的真实性往往更能感染大学生,引发他们的情感认同,从而实现有效地与身边先进典型的互动与传播。正因为全方位多载体宣传、报道,使主流价值观宣传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进一步深远,从而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浸入头脑、沉淀心中。
3.打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立体化育人课程体系,提高价值观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实效性*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
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
既然是立德树人的工作,在高校的师生中就理应树立全天候、立体化、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基于此,在课堂育人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仅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显得势单力薄了,公共课、专业课责无旁贷都应负有育人功能。因此,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一方面,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方位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努力提高思政课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另一方面,加大“课程思政”的建设力度,打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育人课程体系,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使大学生在获取宝贵知识的同时,更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及增长服务社会的本领,成功引领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践行者,从而不断提高课堂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114·
4.选树身边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高调选树在热爱祖国、奉献敬业、为人师表、明礼诚信、勤奋好学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师生楷模,共同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对于引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要加强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身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处处都在,三尺讲台就会熠熠生辉,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其二,大学生身边的学生榜样,更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榜样就在身边,不抽象、不遥远、不生硬、不空洞,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先进典型的模范行为正符合大学生健康成长对高远理想目标的价值追求,自然而然会引领大学生,在当下及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主动去践行,从而把宏大理想抱负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5.以校园礼仪教育为切入点,为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供文化助力大力助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熏染。作为“礼仪之邦”的高校校园,要适时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礼仪教育通过具体的礼仪规范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从抽象到具体、从普遍到个别、从知识说教到行为演练的转变,促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顺从走向认
同,进而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4]
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提供文化助力。其一,营造文明礼仪环境,让大学校园处处弥漫礼仪气息,使文明礼仪悄无声息地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对大学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二,通过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训、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培养礼仪行为规范,摒除诸多不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处处做到文明礼仪规范,不断提高礼仪素养,使文明礼仪逐渐成为自身的习惯和要求,从而达到“知礼、懂礼、习礼、用礼”,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的重要切入点。
6.注重构建制度机制,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还要靠制度机制加以保障、固化和定
型,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实现价值观建设与制度建设的良性互动。”[5]
完善的制度,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强有力保障。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只有真正落实到制度上,才能成为一种无形的约束,使大学生在内心真正对主流价值观教育产生一种敬畏,从而自觉去践行。为此,其一,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健全、完善教师管理规定、学生守则公约等师生行为准则,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校规校纪制度建设完善时,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入其中,从而无形中成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其二,要建立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如实反映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活动的诚信状况,把大学生是否讲诚信作为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主要依据,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诚信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和严重后果,从而自觉提高自己的诚信水平,最终形成大学生遵守诚信的良好风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富有实效。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2]杜玉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5,(5):9.
[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09(1).
[4]刘永希.以文明礼仪教育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4):219.[5]田海舰.论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保定学院学报,2013,(4):30.
[责任编辑:樊保臣]
·1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