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一课一练:1《社戏》
1 社 戏
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我十一二岁时,跟母亲到外祖母家小住。在那里,我可以和许多小朋友掘蚯蚓、钓虾、放牛;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去赵庄看戏。那天,由双喜拔前________,阿发拔后________,我们驾着八叔的航船出发了。小船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驶向赵庄。大家对戏并不感兴趣,振作精神地笑着看了半夜,就启船返航了。归航的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后来大家都很疲乏,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时桂生说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大可以煮来吃,于是大家便到阿发和六一公公的田里各摘了一大捧。豆熟了,大家吃得很香。第二天,六一公公发现后,并没有责怪我们,反倒又送了些罗汉豆给母亲和我吃。[甲]那夜的豆很普通,那夜的戏并不好看;[乙]我觉得那夜的豆是最好的豆,那夜的戏是最好 的戏。
(1)下面对加点字的读音和补充到横线上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潺(chán) 蹿(cuàn) 蒿 ..B.潺(cán) 蹿(cuān) 蒿 ..C.潺(cán) 蹿(cuàn) 篙 ..D.潺(chán) 蹿(cuān) 篙 ..
(2)下列填入甲、乙两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但 而且 B.虽然 但是 C.也许 也许 D.之所以 是因为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________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2)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________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 (3)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________到说不出的大。
(4)母亲便________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A.期望 聚拢 舒畅 欣慰 B.盼望 聚会 舒服 宽慰 C.希望 集合 舒展 安慰 D.盼望 聚拢 舒展 宽慰
3.下面是有关“老北京民俗文化”的语段,其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老北京民俗文化至为珍贵,价值颇丰。由于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它对全国的文化发展必然产生辐射性的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以皇城为背景形成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老北京民俗文化,不只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是巨
精品文档
大的物质财富。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C.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D.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 红霞罩着了。
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 )
(2)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 (3)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 )
(4)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6.根据提示梳理《社戏》的情节和“我”看社戏前后的心理变化。 情节:无船看戏→月夜行船→____________→返航偷豆→____________ 心理:焦急绝望→____________→无聊扫兴→____________→略有失望 课内精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精品文档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7.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我们还学习过他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这三篇文章都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______》。 8.请为选文拟写一个四字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 船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选文第2段,说说作者综合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仙堂戏院 林清玄
①仙堂戏院建成三十多年了,它的传统还没有被忘记。那就是每场电影散戏的前十五分钟,看门的小姐会打开两扇木头大门,让那些原本只能在戏院门口探头探脑的小鬼一拥而入,看一部电影的结局。大部分的结局是男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好事成双;或者侠客们终于报了滔天的大仇,骑白马离开;或者离乡多年的游子事业有成,终于返回家乡……许多时候结局是千篇一律的,但不管多么类似,对小学生来说,总像是历经寒苦的书生中了状元,象征了人世的完满。
②我幼年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天天去捡戏尾。有时贪看电影,我还会在戏院前拉拉陌生人的衣角,央求着:“阿伯,拜托带我进场。”
精品文档
③那时,戏院不卖儿童票,小孩只要有大人拉着就可以免费入场。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偶尔运气特别坏,碰不到一个和善的大人,就向看门的小姐撒娇,“阿姨”“婶婶”不绝于口,有时也能达到目的。如今,我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有那么厚的脸皮,如果有人带我看电影,叫我唤他一声“阿公”
也是情愿的。
④那时的我爱看电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时常到仙堂戏院门口去偷撕海报。有时月黑风高,也能偷到几张剧照。后来看特吕弗的自传性电影,知道他小时候也有偷海报和剧照的癖好,长大后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导演,想想当年和我一起偷海报的好友,如今能偶尔看看电影已经不错,不禁大有沧海桑田之叹。
⑤好景总是不长,有一阵子电影不知为何没落,仙堂戏院开始“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和布袋戏。这些戏班一“绑”就是一个月,遇到好戏也有连演三个月的,一直演到大家看腻为止,但我是不挑戏的,不管是歌仔戏、布袋戏,或是新兴的剧,我仍然日日报到,从不缺席。有时到了紧要关头,譬如岳飞要回京,薛平贵要会王宝钏,祝英台要死了,孔明要斩马谡,那些生死关头是不能不看的。我还常常逃课前往。最惨的一次是学校月考我也没有参加,结果比岳飞挨斩还凄惨,屁股被打得肿到一星期在椅子上都坐不住,但我还是每天站在最后一排,看完了《岳飞传》。
⑥歌仔戏、布袋戏虽好,然而仙堂戏院不再放电影总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因此单调 不少。
⑦我上初中的时候,是仙堂戏院最没落的时期。这时有了电视彩色机,而且颇有家家买电视机的趋势。乡人要看的歌仔戏、布袋戏,电视里都有;要看的电影还不如连续剧吸引人;何况电视还是免费的——这一点对勤俭的乡下人最重要。为此,仙堂戏院失去了它的观众,戏院的售票小姐常闲得拍苍蝇打发时间,老板只好另谋出路。
⑧到我离开小镇的时候,仙堂戏院一直经历着惨淡的光景。幸而几年以后,观众发现电视中的节目千篇一律,其实也和歌舞团差不多,又纷纷回到仙堂戏院的座位上看“奥斯卡金像奖”或“金马奖”的得奖电影——对仙堂戏院来说,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到这时,捡戏尾的小学生才有机会重进戏院。
⑨三十几年过去了,仙堂戏院外貌变了。竹子做的长条凳被沙发椅取代,铁皮屋顶成了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天花板,铁铸的大门代替咿呀作响的木门。当然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一是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二是失窃的海报、剧照不予追究。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2.选文中,作者回忆再现了仙堂戏院三十年的变化历程,请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阶段 兴盛期 ② 恢复期 蜕变期 ③ 戏院外貌大变,两个传统被保留 ① “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和布袋戏 主要事情或人们的表现 精品文档
13.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6分)
(1)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人情味”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以在仙堂戏院看电影为主线,有人认为文章第⑤段写看歌仔戏和布袋戏纯属多余,应该删去。你认为呢?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选文和《社戏》的内容,谈谈两文在情感上的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参加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仿照示例,从“清明节”“中秋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其文化内涵。 示例:春节,贴“福”字,期盼健康平安,富裕和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以下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
材料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一部分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材料二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的舞龙舞狮、逛庙会,都很有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参考答案
1.(1)D
(2)解析: B 文段中乙处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 2.D
3.解析: “不只是”与“而是”不能搭配。最后一句意在强调了“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价值。“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巨大的物质财富”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应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 【答案】 将“不只是……而是……”改为“不仅是……而且是……” 4.解析: C “似乎听到歌吹”是一种心理感受,不是比喻。
5.解析: (1)叙述:简要交代许多小伙伴能和“我”一起玩的原因。(2)议论:称赞小伙伴个个水性好。(3)人物语言描写。(4)描写了笛声,同时抒发了“我”的舒畅、沉醉之情。 【答案】 (1)记叙 (2)议论 (3)描写 (4)描写、抒情 6.情节:船头看戏(赵庄看戏) 再吃罗汉豆(六一送豆) 心理:轻松舒展 激动人心 7.鲁迅 朝花夕拾 8.示例:月夜行船
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铁的兽脊”,“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把静物写活了,形象地写出了山连绵起伏的形状。既写出了航船速度之快,也表现了“我”欢快迫切的心情。 10.情景交融,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氛围,烘托了“我”当时欢快的心情。
11.解析: 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依据五种表达方式的概念进行判断,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即可。
【答案】 选文第2段的第一句,作者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抓住水乡月夜特有的景物,写出了水乡月夜的温润、静谧。第二句,作者将描写与记叙相结合,用远山来衬托行船之快。第三句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简要交代见闻,体现“我”急于看戏的心理。
12.①“我”天天去捡戏尾 ②没落期 ③重返戏院看获奖电影
13.(1)活用成语,大词小用,生动地写出了“我”看电影不易,体现了“我”对看电影的热爱执着,使文章语言风趣。 (2)看门小姐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戏院不追究失窃的海报、剧照。
14.不多余。用演歌仔戏和布袋戏写出了仙堂戏院的变迁,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上有波澜,同时为下文写恢复期做铺垫。
15.相同点:对童年时代快乐而美好的时光的深切怀念;对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赞美。
不同点:选文还表达了对看电影、看戏的喜爱(痴迷)之情,对戏院不再放电影的遗憾之情,对传统被保留的欣慰之情;
精品文档
《社戏》还表达了对社戏的怀念之情,对平桥村人民勤劳善良、纯朴厚道的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对江南水乡优美景色的喜爱之情,等等。
16.(1)示例:中秋节,吃月饼,期望团圆美满,和谐美好。
(2)示例:①加强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宣传;②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营造节日氛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