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专题复习:等效平衡计算

来源:华佗健康网
高三复习专题:等效平衡计算

题型一:可逆反应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

【例题1】在一个盛有催化剂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

N2+3H22NH3。已知加入1mol N2和4mol H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NH3(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温度、压强下,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①~③的状态,填写表中空白。

已知 编号 ① ② ③ 起始状态物质的量 n/mol N2 1 1.5 H2 4 6 NH3 0 0 1 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n/mol a 0.5a -1

m g(g≥4m) 【例题2】 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 ....

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a 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

-1

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a mol·L的是( ) A.4molA+2molB B.2molA+1molB+3molC+1molD C.3molC+1molD+1molB D.3molC+1molD

【变式1】上题变为: 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若维持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C......

2A(g) + B(g)

的浓度不是..a mol·L的是( )

【归纳】等效平衡: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从两种不同的起始状态开始反应,达到平衡后,若两种平衡体系中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等,.............则两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例题3】可逆反应A(g)+B(g)2C(g)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如果向容器中充入1mol A和1mol

-1

B,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是amol·L,体积分数为m%;若向容器中充入1mol C,

-1

在同样的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是bmol·L,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关系是__________,a和b的关系是__________ 【归纳】等效平衡规律:

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在两种不同起始状态下反应,达平衡后互为等效平衡的条件是:

反应条件 系数关系 等效平衡条件

若m+n≠p+q 极限转化后起始投料必须完全相同 恒温恒容

若m+n=p+q 极限转化后起始投料比相同(或投料完全相同)

恒温恒压 极限转化后起始投料比相同(或投料完全相同)

-1

题型二:通过建立等效平衡的中间状态,比较反应物转化率的大小以及平衡时某物质体积分

数、浓度的大小

【例题4】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

+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A组 基础巩固型

1.恒压下,在-个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NH3(g)+CO2(g)CO(NH2)2(g)+H2O(g)

若开始时放入2mol NH3和1mol CO2,达平衡后,生成amol H2 O;若开始时放入xmol NH3、2mol CO2

和1mol H2O(g),达平衡后,H2O的物质的量是3a mol,则x为

A 1mol B 2mol C 3mol D 4mol

2.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A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SO2(g) B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3(g) C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O2(g) D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g) 3.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mmol A、nmol B,发生下列反应:mA(g)+nB(g)pC(g) 平衡时C的浓度是wmol/L,若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时放入amol A、bmol B、cmol C,若要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则a、b、c应满足的关系是

A a︰b︰c=m︰n︰p B a︰b=m︰n (ap/m)+c=p C (mc/p)+a=m,(nc/p)+b=n D a=m/3,b=n/3,c=2p/3 4.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 A和2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

A 2mol C B 2mol A 1mol B和1mol He(不参加反应) C 1mol B和1mol C D 2mol A 3mol B和3mol C 5.一定温度下将amol PCl5充入一密闭容器中达到如下平衡:PCl5(g)PCl3(g)+Cl2(g),此时压强为P1;再向容器中通入amol PCl5,在同温下又达到平衡时的压强为P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P1>P2 B 2P1=P2 C 2P1<P2 D P1<P2 6.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 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7.某恒温恒容的容器中,建立如下平衡:2A(g)B(g),在相同条件下,若分别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气体或B气体,重新达到平衡后,容器内A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时

A 都增大 B 部减小 C 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D 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8.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2NO2N2O4 现在维持容器温度和容积均不变的情况下,向容器中补充ag NO2,待建立新的平衡时,平衡混和物中NO2的含量比原平衡状态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某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NO2,发生反应2NO2N2O4(正反应放热),达平衡后,若分别单独改变下列条件,重新达到平衡后,能使混和气体平均分子量增大的是

A 通入N2 B 通入 NO2 C 通入N2O4 D 升高温度

10.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A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SO3(g) B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3(g) C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O2(g)D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g)

11.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 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C=2︰2︰1。保持温度不变,再以2︰2︰1的体积比充入A、B和C,则

A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 平衡不移动

C C的百分含量增大 D C的百分含量可能减小

12.两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A和B,在A中充入SO2和O2各1g。在B中充入SO2和O2各2g。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有如下反应:2SO2+O22SO3,对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容器中反应速率相等

B A、B两容器中SO2的转化百分率相等

C A、B两容器中混合气体达平衡后,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等 D A、B两容器中混合气体达平衡前后,各自的总质量相等 13.将1mol SO2和1mol O2通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体系中有SO3 0.3mol,此时若移走0.5mol O2和0.5 mol SO2,则反应达到新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为

A 0.3mol B 0.15mol C 小于0.15mol D 大于0.15mol,小于0.3mol 14.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有反应2A(g)+2B(g)C(g)+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途径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和6mol/L。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相同 B 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不同

C 达平衡时,途径Ⅰ的反应速率v(A)等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v(A) D 达平衡时,途径Ⅰ所得混合气的密度为途径Ⅱ所得混合气密度的1/2 15.甲、乙两容器都发生反应2A(g)+B(g)xC(g),两容器温度和初始压强相同。甲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达平衡后,C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物质的量为n1;乙容器中充入1.4molA、0.7molB和0.6molC,达平衡后C在平衡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为、物质的量为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甲、乙两容器均为恒容容器,则x必等于2 B 若甲、乙两容器均为恒压容器,则x必等于3

C 若甲为恒压容器、乙为恒容容器,且x≠3,则n1必大于n2 D 若甲为恒容容器、乙为恒压容器,且x=3,则n1必大于n2

16.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如下的反应:

H2(g)+Br2(g)2HBr(g)

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HBr(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1)、(2)、(3)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 编号 已知 (1) (2) (3) H2 1 2 m 起始状态(mol) Br2 2 4 n(n≥2m) HBr 0 0 1 平衡时HBr的物质的量(mol) — a 1.5 17.现有起始时容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密闭容器,如右图所示。 (1)在甲容器中加入2mol三氧化硫,乙容器中加入2mol二氧化硫和1mol氧气,如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在相同的温度下(500℃)反应均达平衡。则两容器内压强甲______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甲______乙。

(2)若在两个容器中,甲中加入2mol三氧化硫,乙中加入4mol三氧化硫,起始时两容器内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一定。反应达平衡后三氧化硫的分解率甲_______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达平衡后,甲容器内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a mol,则乙容器中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________2amo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8.已知在t℃、pkPa时,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此时容器的容积为VL。保持恒温恒压,发生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气体中C的体积分数为0.4。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维持容器的温度和压强不变,起始时往上述容器中充入4mol C,则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气体中C的体积分数为 ,容器的容积为 。

(2)若另选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仍控制温度为t℃,使4mol A和2mol B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气体中C的体积分数仍为0.4,则该密闭容器容积为 。

(3)若控制温度为t℃,另选一容积为VL的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往其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使

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气体中的C的体积分数仍为0.4。则充入的A和B的物质的量应满足的关系是:an(B)<n(A)<bn(B),其中a= ,b= 。(本问要求计算过程)

19.如图Ⅰ,在恒压密闭容器M中加入2 mol A和2 mol B,起始时容器体积为V 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A(?)+B(?)xC(g);ΔH<0

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4,C的物质的量为 y mol。

(1)根据题中数据计算,x =_________、y =_________;

(2)如图Ⅱ,在体积为V L的恒容密闭容器N中发生上述反应(其它条件相同),测得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Ⅲ(t0时达平衡),平衡时容器中C的物质的量为z mol。由于反应物A、B的状态未知,则z和y的大小也不确定,请在下表中填入A、B的状态与z、y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仿照情形①、可不填满):

可能的情形 ① ② ③ A、B是否为气态 A 是 B 不是 z与y的大小关系 z=y M(B)与M(C)的大小关系 (M表示摩尔质量) 前面的结论与此无关 B组 能力提升型

20.如右图,向A充入1molX、1molY,向B中充入2molX、2molY,起始时A、B的体积相等都等于a L,在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X(g)+Y(g)2Z(g)+W(g);ΔH<0。A保持恒压,B保持恒容,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1.4a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速率:v(B)>v(A) B 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80% C 平衡时的压强:PB=2PA D 平衡时Y体积分数:A>B

21.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2X(g)+Y(g)3W(g)+2Z(g)起始时四个容器所装X、Y的量分别为:甲(X:2mol,Y:1mol) 乙(X:1mol,Y:1mol)丙(X:2mol,Y:2mol) 丁(X:1mol,Y:2mol)在相同温度下,建立平衡时,X或Y的转化率大小关系为

A X的转化率为:甲<丙<乙<丁 B X的转化率为:甲<乙<丙<丁 C Y的转化率为:甲>丙>乙>丁 D Y的转化率为:丁>乙>丙>甲

22.如图用注射器(50mL或更大些的)吸入约20mL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使注射器的活塞达到Ⅰ处)。吸入气体后,将细管端用橡皮塞加以封闭。然后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拉到Ⅱ处。观察当活塞反复地从Ⅱ到Ⅰ及从Ⅰ到Ⅱ时,管内混合气体颜色的变化。

Ⅰ Ⅱ

23.在如图所示的三个容积相同的三个容器①、②、③进行如下的反应:

3A(g)+B(g)2C(g)(正反应放热)

(1)若起始温度相同,分别向三个容器中充入3mol A和1mol B,则达到平衡时各容器中C物质的百分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容器编号)

(2)若维持温度不变,起始时②中投入3mol A、1mol B; ③中投入3mol A、1mol B和2mol C,则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B的转化率② ③(填<、>或=)

(3)若维持②③容器内温度和压强相等,起始时在②中投入3molA和1molB,在③中投入amol A和bmol B及cmol C,欲使达平衡时两容器内C的百分含量相等,则两容器中起始投料量必须满足(用含A、B、C的关系式表达):

24.有a、b两个极易导热的密闭容器,a保持容积不变,b中的活塞可上下移动,以保持内外压强相等。在相同条件下将3mol A,1mol B分别同时混合于a、b两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D(g)

(1)达到平衡时,a中A的浓度为M mol/L。C的浓度为N mol/L,b中A的浓度为m mol/L,C的浓度为n mol/L,则M____m;N_____n(填>、<、=、无法比较)

(2)保持温度不变,按下列配比分别充入a、b两容器,达平衡后,a中C的浓度为N mol·L1的是 ,

b中C的浓度为n mo1·L1的是 。

A 6mol A+2mol B B 3mol A+2mol C C 2mol C+1mol B+1mol D D 2mol C+1mol D E 1.5mol C+0.5mol B+1mol C+0.5mol D

(3)若将2mol C和2mol D充入a中,保持温度不变,平衡时A的浓度为W mol·L1,C的浓度为

Y mol·L1,则W和M,Y和N之间的关系为W___M,Y___N。

(4)保持温度不变,若将4mol C和2mol D充入a中,平衡时A的浓度为R mo1·L1,则 A R=2M B R<M C M<R<2M D R>2M 25.I.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发应:

A(g)+B(g)C(g)

(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 mol。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 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molB和1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 mol,则x= mol,y= 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 (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

(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

II.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 (选填一个编号)。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化学平衡图像

1.分析图像型问题一般从下列方面入手:

⑴看清各坐标轴所代表的量的意义,弄清曲线所表示的是哪些量的关系;

⑵弄清曲线上点的意义,特别是某些特殊点(如坐标轴的交点、几条曲线的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 ⑶弄清曲线“平”与“陡”的意义,即斜率大小的意义; ⑷弄清曲线函数的增减性。 2.解题技巧:

⑴“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⑵“定一议二”:在含量——T/P曲线中,图像中有三个变量,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即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的量后(通常可做一垂线),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例1】可逆反应aA(s)+bB(g)cC(g)+dD(g) ;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 A.T1>T2 ,正反应吸热 B.T1<T2 ,正反应放热

C.p1>p2,a+b =c+d D.p1<p2 ,b = c+d 【强化练习】

1.反应L(s)+aG(g)=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 y P2 P1 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 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有下列判断:①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②正反应是吸热反应;③a>b;④a<b。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x

2.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2C(g);(正反应放热)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I II

A.图I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II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III

C.图III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III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

化学计算中的方法和技巧

计算方法 差量法 质量差 原理 利用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求解 说明 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利用该法关键有两点: ①弄清差量的原因;②弄清差量与什么量成比例。 体积差 质量 守恒 电荷 守恒 利用气体物质在反应前后的体积差量求解 从宏观上看,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①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整个溶液呈中性,所以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必须相等。②在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正(负)电荷总量与生成物所带正(负)电荷总量相等。 在氧化还原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得电子总数等于失电子总数,在原电池和电解池中通过两极的电子数必然相等。 反应前原子总数等于反应后产物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总数 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必然相等。 对循环反应(前一反应的某一产物,在参加后续反应后,又再生成,使反应循环下去)将方程式相加,消去循环项。 即用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判断物质成分或含量 反应中平均转移1mol电子所需混合物的质量,其值介于两组分之间 在混合物的计算中,可以把平均组成作为中介,以此讨论可能的组成 是把所研究的对象或过程变化通过假设,推到理想的极限值,使因果关系变得十分明显,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或者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的极限问题求解。 是从化学原理出发,充分利用边界条件,并运用近似值、平均值、极限值、等于、大于或小于等数学方法,对化学问题的定量问题进行估量、评价、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是计算中用来表示已知量与未知量成正比例关系的 式子。 是一种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它依据数学原理是:两个数A1和A2的平均值A,A介于A1和A2之间。应用于混合物的分析(定量、定性),常用的技巧:十字交叉法。 常用于求有关存在“极限值”的计算题,如某些化学平衡的计算,平行反应的计算,混合物的计算等。 是巧妙选择化学式或溶液中某两种数(如正负化合价总数、阴阳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或几个连续(或平行)的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离子、原子、电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依据。 守恒法 电子 守恒 原子 守恒 关系式法 粒子 守恒 方程式 叠加 平均 式量 平均摩电子质量 平均 组成 平均值法 极值法 估算法 特别适用于计算型选择题,由选项结合题意判断。

参考答案

1 D 2 B 3 B、C 4 A、B 5 A、D 6 C 7 B 8 B 9 B、C 10 B 11 A、C 12 D 13 C 14 A、D 15 CD

16 2a 1 2.5 2(n-2m) (n-m)a 17 (1)大于 大于

(2)小于 理由:甲、乙中的SO3开始分解后,物质的量逐渐增多,甲容器内压强增大,乙保持不变。增大压强不利于SO3的分解。所以甲中的SO3分解率小。 小于 18 (1)0.4 5V/3 (2)5V/3 (3)a=0.5,b=5 19 (1)x=2 y=1.6

(2)是 是 z<y 前面的结论与此无关;不是 是 z<yM(B)<M(C) 20 C、D 21 A

22 发生可逆反应:2NO2N2O4,从反复观察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拉时,管内

体积增大,气体的压强减小,浓度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先变浅又逐渐变深,逐渐变深是因为平衡向逆反应的方向移动,生成了更多的NO2,但是颜色比开始浅,说明NO2在最后平衡的浓度比开始小;把注射器的活塞往里压,管内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浓度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先变深又逐渐变浅,逐渐变浅是因为平衡向正反应的方向移动,生成了更多的N2O4,但是颜色比开始深,说明NO2在最后平衡的浓度比开始大。

3c2=3

23 (1)③②① (3)

cb2a24 (1)< < (2)D、E A、D、E (3)> < (4)C 25 (1)(1-a) (2)3a (3)2 3-3a 丁

若3a>1,B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若3a1,B的物质的量等于2mol; 若3a<1,B的物质的量大于2mol

(4)

a 2a(5)乙 因为(5)小题中容器容积不变,而(1)小题中容器的容积缩小,所以(5)小题的容器中的压力小于(1)小题容器中的压力,有利于逆向反应,故反应达到平衡后a>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