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验收检查表
采用安全检查表对加油站的站址选择单元进行检查、评价。检查表依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
站址选择单元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内容 汽车加油站的站址选择1 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应建一级加油站 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站,3 宜靠近城市道路,但不宜选在城市干道交叉路口附近 加油站内汽油设施与站4 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不应小于表的规定。 加油站内柴油设施与站5 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不应小于表的规定。 依据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4.0.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2 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4.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4.0.3)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4.0.4)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4.0.5) 检查记录 结论
总平面布置单元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加油站总平面布置单元进行检查、评价。检查表依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编制而成。
总平面布置单元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 查 内 容 依据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1 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 (GB50156-2012 2014年版)(5.0.1) 《汽车加油加气站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不应2 小于4.0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宽度不应小于6m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5.0.2) 《汽车加油加气站3 站内道路转弯半径应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9m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5.0.2) 《汽车加油加气站4 站内停车位应为平坡,道路坡度不应大于8%,且宜坡向站外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5.0.2) 《汽车加油加气站5 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5.0.2) 《汽车加油加气站6 加油作业区与辅助服务区之间应有界线标识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 检 查 记 录 检查结果 (5.0.3) 《汽车加油加气站7 加油作业区内,不得有“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5.0.5) 加油加气站的变配电室或室外变压器应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8 之外,且与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变配电室的起算点应为门窗等洞口 站房可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9 内,但应符合本规范第12.2.10条的规定 加油加气站内设置的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等非站房所属建筑物或设施,不应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其与站内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设备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0.4~4.0.9条10 有关三类保护物的规定。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等设施内设置明火设备时,则应视为“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其中,对加油站内设置的燃煤设备不得按设置有油气回收系统折减距离 《汽车加油加气站加油站内的爆炸危险区域,不11 应超出站区围墙和可用地界线 加油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的12 建、构筑物之间宜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不燃烧实体围墙。当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备与站**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5.0.8)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5.0.9)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5.0.10)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5.0.1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 外的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大于GB50156-2012()表4.0.4至4.0.9中的安全间距的1.5倍且大于25m时,可设置非实体围墙。面向车辆入口和出口的一侧可设非实体围墙或不设围墙 (5.0.12) 《汽车加油加气站13 加油站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5.0.13规定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 (5.0.13) 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一览表(汽油设施,单位:m)
该项目设施 建筑物 埋地油罐 埋地油罐 站房 站房 密闭卸油点 站房 站房 4 4 3 5 5 规范要求距离m 0.5 实际距离m 备注 第5.0.13条 第5.0.13条 第5.0.13条 第5.0.13条 第5.0.13条 第5.0.13条 结论 通气管管口 密闭卸油点 加油机 注:防火距离依据的是《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5.0.13
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一览表(柴油设施,单位:m)
该项目设施 建筑物 埋地油罐 埋地油罐 站房 通气管管站房 4 4 规范要求距离m 0.5 实际距离m 备注 第5.0.13条 第5.0.13条 第5.0.13结论 口 密闭卸油点 密闭卸油点 加油机 站房 站房 3 5 5 条 第5.0.13条 第5.0.13条 第5.0.13条 注:防火距离依据的是《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5.0.13
工艺设施单元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加油站工艺设施单元进行检查、评价。检查表依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编制而成。
工艺设施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 查 内 容 依据 油罐 橇装式加油装置所配置的防1 火防爆油罐除外,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1.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2 汽车加油站的储油罐,应采用卧式油罐 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1.2) 埋地油罐需要采用双层油罐时,可采用双层钢制油罐、双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油罐、内钢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双层3 油罐。既有加油站的埋地单层钢制油罐改造为双层油罐时,可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满足强度和防渗要求的材料进行衬里改造。 1钢制油罐的罐体和封头所用钢板的公称厚度,不应小于表4 6.1.4的规定。 2钢制油罐的设计内压不应低于0.08MPa。 双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油罐5 的内、外层壁厚,以及内钢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双层油罐的外层壁厚,均不应小于4mm。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1.4)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1.3) 检 查 记 录 检查 结果 (6.1.5)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双层油罐内壁与外壁之间应6 有满足渗漏检测要求的贯通间隙。 双层钢制油罐、内钢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双层油罐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非金属防渗衬里的双层油罐,应设渗漏检测立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测立管应采用钢管,直径宜为80mm,壁厚不宜小于4mm。 7 2 检测立管应位于油罐顶部的纵向中心线上。 3 检测立管的底部管口应与油罐内、外壁间隙相连通,顶部管口应装防尘盖。 4 检测立管应满足人工检测和在线监测的要求,并应保证油罐内、外壁任何部位出现渗漏均能被发现。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8 油罐应采用钢制人孔盖 (GB50156-2012 2014年版)(6.1.9) 油罐设在非车行道下面时,《汽车加油加气站设罐顶的覆土厚度不应小于9 0.5m;钢制油罐的周围应回填中性沙或细土,其厚度不应小于0.3m 当埋地油罐受地下水或雨水10 作用有上浮的可能时,应采取防止油罐上浮的措施 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1.10)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1.11) 11 埋地油罐的人孔应设操作井。《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设在行车道下面的人孔井应计与施工规范》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1.8) 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1.7) 采用加油站车行道下专用的密闭井盖和井座 油罐应采取卸油时的防满溢措施。油料达到油罐容量90%时,应能触动高液位报警装12 置;油料达到油罐容量95%时,应能自动停止油料继续进罐。高液位报警装置应位于工作人员便于觉察的地点。 设有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站,其站内油罐应设带有高液位13 报警功能的液位监测系统。单层油罐的液位监测系统尚应具备渗漏检测功能,其渗漏检测分辨率不宜大于0.8 L/h 与土壤接触的钢制油罐外表面,其防腐设计应符合现行行14 业标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设计规范》SH 3022的有关规定,且防腐等级不应低于加强级 (GB50156-2012 2014年版)(6.1.1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1.13)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1.14)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1.15) 加油机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15 加油机不得设置在室内 (GB50156-2012 2014年版)(6.2.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 加油枪应采用自封式加油枪,16 汽油加油枪的流量不应大于50L/min 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2.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2.3)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17 加油软管上宜设安全拉断阀 18 位于加油岛端部的加油机附近应设防撞柱(栏),其高 度不应小于0.5m (GB50156-2012 2014年版)(6.2.6) 工艺管道系统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19 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 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3) 每个油罐应各自设置卸油管20 道和卸油接口。各卸油接口及油气回收接口,应有明显的标识 21 卸油接口应装设快速接头及密封盖 加油站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时,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汽油罐车向站内油罐卸油应采用平衡式密闭油气回收系统。 22 2 各汽油罐可共用一根卸油油气回收主管,回收主管的公称直径不宜小于80mm。 3 卸油油气回收管道的接口宜采用自闭式快速接头。采用非自闭式快速接头时,应在靠近快速接头的连接管道上装设阀门。 加油站宜采用油罐装设潜油泵的一泵供多机(枪)的加油23 工艺。采用自吸式加油机时,每台加油机应按加油品种单独设置进油管和罐内底阀 24 加油站采用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时,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5)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4) 定: 1 应采用真空辅助式油气回收系统。 2 汽油加油机与油罐之间应设油气回收管道,多台汽油加油机可共用1根油气回收主管,油气回收主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 3 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应采取防止油气反向流至加油枪的措施。 4 加油机应具备回收油气功能,其气液比宜设定为1.0~1.2。 5 在加油机底部与油气回收立管的连接处,应安装一个用于检测液阻和系统密闭性的丝接三通,其旁通短管上应设公称直径为25mm的球阀及丝堵。 油罐的接合管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合管应为金属材质。 2 接合管应设在油罐的顶部,其中进油接合管、出油接合管或潜油泵安装口,应设在人孔盖上。 3 进油管应伸至罐内距罐底50mm~100mm 处。进油立管的25 底端应为45°斜管口或T形管口。进油管管壁上不得有与油罐气相空间相通的开口。 4 罐内潜油泵的入油口或通往自吸式加油机管道的罐内底阀,应高于罐底150mm~200mm。 5 油罐的量油孔应设带锁的量油帽。量油孔下部的接合管宜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200mm处,并应有检尺时使接合管内(GB50156-2012 2014年版)(6.3.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7) 液位与罐内液位相一致的技术措施。 6 油罐人孔井内的管道及设备,应保证油罐人孔盖的可拆装性。 7 人孔盖上的接合管与引出井外管道的连接,宜采用金属软管过渡连接(包括潜油泵出油管)。 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通气管管口高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4m。沿建26 (构)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其管口应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m及以上。通气管管口应设置阻火器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27 通气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 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9) 当加油站采用油气回收系统28 时,汽油罐的通气管管口除应装设阻火器外,尚应装设呼吸阀 加油站工艺管道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油罐通气管道和露出地面的管道,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的无缝钢管。 29 2 其他管道应采用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或适于输送油品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所采用的热塑性塑料管道应有质量证明文件。非烃类车用燃料不得采用不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 3 无缝钢管的公称壁厚不应《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1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10)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8) 小于4mm,埋地钢管的连接应采用焊接。 4 热塑性塑料管道的主体结构层应为无孔隙聚乙烯材料,壁厚不应小于4mm。埋地部分的热塑性塑料管道应采用配套的专用连接管件电熔连接。 5 导静电热塑性塑料管道导静电衬层的体电阻率应小于108Ω·m,表面电阻率应小于1010Ω。 6 不导静电热塑性塑料管道主体结构层的介电击穿强度应大于100kV。 7 柴油尾气处理液加注设备的管道,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管道或能满足输送柴油尾气处理液的其他管道。 油罐车卸油时用的卸油连通软管、油气回收连通软管,应采用导静电耐油软30 管,其体电阻率应小于108Ω·m,表面电阻率应小于1010Ω,或采用内附金属丝(网)的橡胶软管。 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除必须露出地面的以外,均应埋地敷31 设。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必须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满、填实 卸油管道、卸油油气回收管道、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应坡向埋地油32 罐。卸油管道的 坡度不应小于2‰,卸油油气回收管道、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的坡度,不应小于1% 33 埋地工艺管道的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4m。敷设在混凝土场《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14)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13)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12) 地或道路下面的管道,管顶低于混凝土层下表面不得小于0.2m。管道周围应回填不小于100mm厚的中性沙子或细土 工艺管道不应穿过或跨越站房等与其无直接关系的建34 (构)筑物;与管沟、电缆沟和排水沟相交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埋地钢质管道外表面的防腐35 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的有关规定 (GB50156-2012 2014年版)(6.3.1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17)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3.19) 防渗措施 采取防止油品渗漏保护措施的加油站,其埋地油罐应采用36 下列之一的防渗方式: 1、单层油罐设置防渗罐池; 2、采用双层油罐。 采取防渗漏措施的加油站,其埋地加油管道应采用双层管道。双层管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双层管道的内层管应符合本规范第6.3节的有关规定。 2 采用双层非金属管道时,外层管应满足耐油、耐腐蚀、耐老化和系统试验压力的要37 求。 3 采用双层钢质管道时,外层管的壁厚不应小于5mm。 4 双层管道系统的内层管与外层管之间的缝隙应贯通。 5 双层管道系统的最低点应设检漏点。 6 双层管道坡向检漏点的坡度,不应小于5‰,并应保证内层管和外层管任何部位出现渗漏均能在检漏点处被发《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5.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5.6) 现。 7 管道系统的渗漏检测宜采用在线监测系统。 双层油罐、防渗罐池的渗漏检38 测宜采用在线监测系统。采用液体传感器监测时,传感器的检测精度不应大于3.5mm。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6.5.7)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单元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单元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检查、评价。检查表依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14年版)》(GB50156-2012)编制而成。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单元安全检查表
检序号 检 查 内 容 依据 检 查 记 录 查 结果 供配电子单元安全检查表 《汽车加油加气站1 加油站的供电负荷等级可为三级,信息系统应设不间断供电电源。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1.1) 《汽车加油加气站2 加油站的供电电源宜采用电压为380/220V的外接电源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1.2) 《汽车加油加气站3 加油站的罩棚、营业室等均应设事故照明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1.3) 《汽车加油加气站加油站的电力线路宜采用电缆并直4 埋敷设,电缆穿越行车道部分,应穿钢管保护 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力设备选型、安装、电力线路敷设等,应5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规定 6 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以外的照明设计与施工规范》(2014GB50156-2012 年版) (11.1.5)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1.7) 《汽车加油加气站 灯具,可选用非防爆型。罩棚下处于非爆炸危险区域的灯具,应选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级的照明灯具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1.8) 防雷、防静电子单元安全检查表 《汽车加油加气站7 钢制油罐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2.1) 加油站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8 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接地电阻值要求最小的接地电阻值确定 埋地钢制油罐以及非金属油罐顶部9 的金属部件和罐内的各金属部件,应与非埋地部分的工艺金属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加油加气站内的站房和罩棚等建筑物需要防直击雷时,应采用避雷带(网)保护。当罩棚采用金属屋面时,宜利用屋面作为接闪器,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间的连接应是持久的电气贯通,可采用铜锌合金焊、熔焊、卷边压接、10 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 2.金属板下面不应有易燃物品,热镀锌钢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5mm,铝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65mm,锌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7mm。 3.金属板应无绝缘被覆层。 注:薄的油漆保护层或1mm厚沥青层或0.5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绝缘被覆层。 加油加气站的信息系统应采用铠装11 电缆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保护钢管两端均应接地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2.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2.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2.4) (11.2.7) 加油加气站信息系统的配电线路首、12 末端与电子器件连接时,应装设与电子器件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 380/220V供配电系统宜采用TN—S系统,当外供电源为380V时,可采用TN—C—S系统。供电系统的电缆13 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两端均应接地,在供配电系统的电源端应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 加油站的汽油罐车卸车场地应设防14 静电接地装置,并应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 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油品管道上的15 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当法兰的连接螺栓不少于5根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2.1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2.12) 《汽车加油加气站油罐车卸油用的卸油软管、油气回收16 软管与两端快速接头,应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 采用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时,导电内衬应接地;采用不导静电的热塑性塑料管道时,不埋地部分的热熔连17 接件应保证长期可靠的接地,也可采用专用的密封帽将连接管件的电熔插孔密封,管道或接头的其他导电部件也应接地 《汽车加油加气站18 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2.15)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2.14)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2.13)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2.9)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2.8) 《汽车加油加气站油品罐车、LPG罐车、LNG罐车卸车19 场地内用于防静电跨接的固定接地装置,不应设置在爆炸危险1区 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2.16) 消防、给排水系统子单元安全检查表 每2台加油机应设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1只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1只6L泡沫灭火器;加油机不足2台,按2台设置;地下20 储罐应配置1台不小于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配置;一、二级加油站应设置灭火毯5块,沙子2m;三级加油站应设置灭火毯2块,沙子2m。 站内地面雨水可散流排出站外。当雨21 水由明沟排到站外时,应在围墙内设置水封装置;清洗油罐的污水应集中收集处理,不许直接进入排水管道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0.3.2) 33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0.1.1) 采暖通风、建筑物子单元安全检查表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加油站应首先利用城市、小区或邻近22 的单位的热源。若无条件,可自设锅炉房 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2.1.2) 加油作业区内的站房及其它附属建23 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罩棚顶棚的承重件为钢结构时,其耐火极限可为0.25h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2.2.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24 汽车加油场地宜设罩棚,罩棚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 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2.2.2) 25 汽车加油、加气场地宜设罩棚,罩棚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1 罩棚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 2 进站口无限高措施时,罩棚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m;进站口有限高措施时,罩棚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限高高度。 3 罩棚遮盖加油机、加气机的平面投影距离不宜小于2m。 4 罩棚设计应计及活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其设计标准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有关规定。 5 罩棚的抗震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执行。 6 设置于CNG设备和LNG设备上方的罩棚,应采用避免天然气积聚的结构形式。 加油岛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加油岛应高出停车位的地坪0.15m~0.2m。 26 2 加油岛两端的宽度不应小于1.2m。 3 加油岛上的罩棚立柱边缘距岛端部,不应小于0.6m。 (GB50156-2012 2014年版)(12.2.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2.2.3)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 27 加油站内的工艺设备,不宜布置在封闭的房间或箱体内 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2.2.7)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 站房可由办公室、值班室、营业室、28 控制室、变配电室、卫生间和便利店等组成,站房内可设非明火餐厨设备 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2.2.9)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 站房的一部分位于加油作业区内时,29 该站房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300m,且该站房内不得有明火设备 2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2.2.10) 紧急切断系统子单元安全检查表 加油站应设置紧急切断系统,该系统应能在事故状态下迅速切断加油泵、30 LPG泵、LNG泵、LPG压缩机、CNG压缩机的电源和关闭重要的LPG、CNG、LNG管道阀门。紧急切断系统应具有失效保护功能。 紧急切断系统应至少在下列位置设31 置启动开关:1、在加油现场工作人员容易接近的位置。2、在控制室或值班室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11.5.1)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2014年版) (11.5.3)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32 紧急切断系统应只能手动复位 (GB50156-2012 2014年版) (11.5.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