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健康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解析版)

来源:华佗健康网


模块三《文化生活》

专题10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熟能生巧

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汉字和史学典籍)和博大精深(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中华民族精神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点石成金

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三、易错易混知识点

1. 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提醒: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提醒: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

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1

3. 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提醒: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

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4.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仅仅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提醒: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

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5.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没有差别。(提醒: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6.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提醒: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

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是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7.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包容一切文化。(提醒:简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

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与史书典籍的留存。(注意: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见证。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9.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提醒: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10.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醒: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11.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提醒:

中华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时代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之一)

12. 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

族精神。(提醒: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3. 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提醒:爱国

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14. 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提醒: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5. 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提醒: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

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16. 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提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

爱国主义的主题。)

1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才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提醒:早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

1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提醒: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

2

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19.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提醒:中国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

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各民族共同进步。)

20. 不能准确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提醒: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处理好民族精神与传统

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1)传统文化有精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外来文化亦有精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四、高考真题再现

1.(2015·海南卷)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2.(2015·福建卷)图12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3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体可用排除法来做,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①是错误的,排除;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是错误的,排除;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3.(2015·福建卷)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上述引文的意思,抓住关键信息“吴楚慷慨悲歌”“北人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南人江南草长,洞庭始波”,这说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排除A, B适合题意;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但指导思想一元化,C是错误的,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4.(2015·广东卷)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C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4

5.(2015·北京卷)“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教育你„„”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和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读到英雄慷慨殉国的悲壮和毅然。英雄家书:( )

图6赵一曼烈士家书

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根源于多元化的大众文化,反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英雄家书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①说法错误;英雄家书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②③正确且适合题意;英雄家书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应根源于抗日战争的实践,而不是根源于大众文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民族精神。

6.(2015·安徽卷)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 A B C D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自强不息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团结统一 【答案】A

【解析】选项E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气这与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没有关系,故排除。选项C强调的是个人品德的修养,就是怀一颗仁爱之心,无论自己身处何

5

境,都对这个世界充满爱心,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予他们关怀,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与勤劳勇敢不对应,故排除。选项D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团结统一没有关系。故本题答案A。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

五、一试身手

1.随着《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的热播,汉字的书写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汉字书写之所以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基于汉字( )

①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④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考点:汉字的重要性、作用

2.《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丛书。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共内容涵盖甚广,作为史书典籍,它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从中可以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①②说法正确。史书典籍并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③说法错误。我们透过史书典籍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但并不能看到所有文化,④说法错误。

6

考点:本题考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3.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汉字和“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题肢①③正确。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题肢②④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B。学优高考网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4.20个省区的433项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举行展示,设有“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民族器乐”等多个展区。这一活动( ) A.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C.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 【答案】A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5.有位教授曾用过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上述材料表明( )

A.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D.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7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有位教授曾用过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上述材料表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C正确且适合题意; A D正确但不适合题意,应排除;文化既有地域之别,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B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

6.北方人请客吃饭,总是整一桌子菜,量也很实在。南方人请客吃饭盘子小得多,菜的份量也少得多,但花色品种则比较丰富。他们都认为对方虚伪,本分人说,弄那么一点点菜,让人不敢下筷子,这请的哪门子客?虚情假意吧?南方人说,明明吃不完,还要不停的上菜,这是让人吃还是让人看?虚张声势么!这说明( )

①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③请客吃饭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 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北方人和南方人请客吃饭有不同做法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各地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性,①④适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征

7.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C

8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8.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②③正确。题干材料没有突出国画的悠久历史和对其他绘画的借鉴,①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9.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少数民族,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少部分西迁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藏族、羌族等。羌族至今仍保留本民族的语言、服饰、建筑、原始宗教等。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羌年”。羌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 ( )

①羌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②羌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③羌族文化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④羌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既有不同点,也有相同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设问的要求是“羌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①②正确说明了羌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

9

间的关系,符合设问要求;③④没有体现羌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不符合设问的要求,排除③④。所以答案选择A。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10.一千多年前,犹太人被逐离中东后,有的到了欧洲,有的到了中国。一千年后,犹太人在欧洲仍是犹太人,处处受人歧视,最终仍摆脱不了被驱逐的命运,而一千多年以前定居于中国的犹太人却早与当地的中国人融合在了一起。材料说明( )

A.犹太文化具有独立性 B.欧洲文化具有排他性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世界文化具有差异性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1.在历史上,中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同样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说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答案】D

【解析】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故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2.自强不息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有( ) ①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②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10

③明公灭私、天下为公 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13.罗素说:“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句话生动的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希望的是自由而不是支配,中国崇尚和平、爱好和平。中国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B说法正确;A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4.抗战英雄赵一曼诗云: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首诗反映( ) A.爱国主义始终具有共同的具体内涵 B.维护国家利益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C.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精神支柱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A错误;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追求,维护国家利益并没有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B与现实不符;“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反映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C符合题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D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故答案选C。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11

15.近年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卫星、航空母舰等重大科技项目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国人为之欢呼,为之自豪,为之鼓舞„„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 ①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核心和主题 ②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③薪火相传,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④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考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6.左权殒身抗日沙场是爱国,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是爱国,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坚持“万事民为先”也是爱国。这说明(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③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左权殒身抗日沙场、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郑培民坚持“万事民为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主义,说明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①说法正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有不同的表现,②说法正确;③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 考点:本题考查爱国主义。

17.袁隆平许诺到90岁时,将使超级水稻亩产超过1吨。这完全可以实现,因为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权威的科学家,他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2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B.民族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C.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精神则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D.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 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故选项A、B、D都是正确的,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发展,故符合题意入选。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18.某学校创办“弘扬民族精神、创建和谐校园”知识竞赛活动。该活动诠释了团结进取、自强不息、勤奋上进的优秀品格,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之所以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 ) ①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②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青年学生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③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之所以在中小学生中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同时青年学生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故入选。①②选项观点错误,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综合国力的基础,综合国力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自强不息不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故排除。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19.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材料二: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超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根据材料一,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9分)

(2)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答案】

(1)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分)

②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分) ③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3分)

(2)例如:“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好高‘好语暖人心”,“人人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礼仪足素养的体现”,“礼仪是成功的基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学礼仪,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敬人者,人恒敬之”等。只要围绕文明礼仪去拟定,言之有理即可。要求拟定两条。(答案与要求关联度高,每条得2分;与要求关联度较好,每条得1分,无联系不得分。)

14

(2)本题要求学生为某校开展的“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所拟的公益广告词只要符合“文明礼仪”这一主题且言之有理即可。诸如:“文明礼仪从我做起”、“礼仪是成功的基石”等。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

20.2015年某校高三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先观看了八达岭长城记录片,后准备开展“长城与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班会做准备工作。

第一小组在图书室查阅到如下信息:在联合国大厦内,悬挂着中国政府赠送的巨幅长城挂毯。他们了解到巨幅长城挂毯送给联合国,是因为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长城的坚固雄伟、蜿蜒数千里,正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力、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第二小组在网上查到如下信息:中国长城是世界著名建筑,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周围的景观正受到过度开发的威胁,影响了长城建筑的完整和完美。 假如你是该班一位成员,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的理解。(6分)

(2)加强长城保护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你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有哪些?(11分) 【答案】

(1)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分

②长城的修建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团结勤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精神,长城的作用则体现了劳动人民爱好和平、刚毅勇敢、维护国家统一等精神,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统一的,因此我们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4分)

15

(2)意义: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共计6分) 途径: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计5分)

(2)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为考生记忆知识点,较为简单。作答时要注意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本题设问的主要指向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答时需要注意从意义和途径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分析论述,并归纳总结答案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