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班主任工作方法之我见

来源:华佗健康网


班主任工作方法之我见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教学的协调统一都依赖于良好的班集体。如何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及搞好班主任工作,是摆在每一位班级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传统医学与教育新入学的学生工作紧密结合,浅谈了自己的看法。

标签: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只瑰丽的奇葩。作为中医了解病情的手段,它能帮助医生全面、准确地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对症下药,解除疾病。因而“望、闻、问、切”四诊法,被历代中医大夫广泛使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一样,我们的职责都是使对方能更健康的成长。区别在于一个是人的生理健康,而另一个则是人的精神健康。我把“望、闻、问、切”四法与教育新入学的学生工作紧密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细心观察,“望”清其表

所谓“望”,就是教师通过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和情绪变化,从而及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面对一个个陌生的面孔,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想尽快对每个学生有所了解,是很不容易的事。正像裴斯泰洛齐所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看孩子的眼睛、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的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如: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色恍惚,上课不注意听讲?为什么有的学生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和大家一起吃饭?等等。这些重要的信息,班主任只有做一个有心人才会发觉,才能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及时开展教育工作。如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每天少言寡语,生活上十分俭朴。发现了这一情况,我从多方面进行了解,才得知他是个单亲家庭,爸爸带着他和姐姐生活,家境贫寒。于是我和几个班委秘密地在生活上帮助他,并考虑到不伤害他的自尊,使他感到集体的温暖。渐渐地他变得开朗了许多,完全融入了集体。可见,经常性有针对性的观察,并且要“望”得清楚,“望”得细致、“望”得全面,这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及时、有效地教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老师敏锐细致的观察。班主任想要洞悉学生的一切,成功地做好“育人”工作,就得善于观察,做个有心人。“只要你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够‘见月晕而知风,见础润而知雨’”。

二、耐心倾听,“闻”全其声

“闻”就是听,在中医诊断中大夫往往通过倾听病人对病况的自述来了解病情。在班主任工作中,“倾听”同样也是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手段。

我们常说班主任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师易做,益友难当。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传道授业,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学生“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益友。对于刚进入新学校的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他们交朋友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班有个留级生,学习上不闻不问,总是做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事。我找他谈话,道理说了一千遍,全成了耳边风。听到任课老师反映他捣乱的情况,一气之下命令他写检讨、写保证书。这一招虽然奏效,但好不了三天,他又和原来一样。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我不得不静心深省……

一天下午,我把他请到办公室。并让他坐下来。他莫名其妙地看着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接着和颜悦色地说:“老师最近碰到一个难题,一直解决不了。你点子多,我想请你帮我出出主意”。边说我边用真诚的目光盯着他。他一下子脸红了,老师的信任使得这个散漫惯了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紧接着,我让他对当前班级的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向他征求改进管理班级的意见。令我惊奇的是,这个平日令老师头疼的“调皮鬼”竟然和其他孩子一样,关心、爱护班集体,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谈到班级建设,他颇为激动,那股积极参与的强烈愿望深深地震撼了我。

是啊!并非孩子们没有参与意识,没有责任感,是老师的习惯性的眼光遮住了隐藏在他们身上的“光环”。作为班主任,走近每个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并与他们沟通是多么的重要!那次谈话之后,我大胆给他委以重任,充分激发其责任感。果然,“调皮鬼”不再调皮,班级情况明显好转。后来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在周记中这样写到:“在您的耐心教育下,我觉得我在这一年中真的长大了、成熟了似的,思想也转变了许多。我开始觉得生活是美好的。想想以前的我,真是太傻、太幼稚了。”

三、真心关怀,“问”明其想

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及日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名目众多的各种考试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的情感处于迷茫状态。尤其是“后进生”,由于他们学习表现差,得不到同学、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赞许,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班级的一群“特殊分子”,自惭形秽,守着自己的心灵,缩进自己或别人制造的“套子”里,自暴自弃或散漫无纪律。我们知道,情感的健康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而“后进生”的情感最为脆弱,他们的心灵更需慰藉,这时情感更是他们求知奋进的催化剂。作为班主任,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更应该挽救这些“失宠者”,更应该给他们一份爱心。而这诚挚的爱心则来自于班主任那亲切的话语和细致入微的体贴和关怀。

学习生活中,遇到如下情况学生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的“问”:1.学生思想上有疙瘩时;2.学生之间生产矛盾时;3.学生遇到困难时;4.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时;5.学生受到挫折、犯错误时……每当这时,班主任主动接近学生,一

次次真心实意的促膝长谈。面对老师那暖意融融的关心和爱护时,学生不会无动于衷,他会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仰慕心理。这时他们就将他所信任和爱戴的老师作为模枋与认同的榜样加以仿效,就会由于喜欢该老师而倾心于接受他的教育。我班的一个后进生曾这样对我说:“自从来到这所学校,遇到了与众不同的班主任。您不再像以前的班主任那样对我不闻不问,从小不喜欢和老师相处的我,和您的感情一天天加深了。正是您的关心与信任,使本对学习没兴趣的我,也决心好好学习。为了那个以前从未想过的目标而努力,我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迅速提高,但我却不能长时间坚持下去。每当我没有了学习动力时,都是您用鼓励的话语给我帮助,我才能不断地进步,才有了今天的好成绩,真的谢谢您!”四、客观评价,“切”准其脉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如同中医大夫给病人切脉,只有细心把准其脉,方能药到病除。而班主任对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前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对于后进生,“切”准其脉尤为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对于“后进生”自尊心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要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教师要与他们平起平坐,要“和风细雨”地教育他们,不要老是责骂,横眉冷对,这样于事无补。我们要真正让他们体会到做人的尊严与伟大,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怀,同学的友情。可以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对于一个“后进生”来说,某一方面可能会较差些,但有可能在其他的方面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强,因此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全面分析,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极为微小的进步或长处,我们均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要以他们的优点、闪光点来鼓励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行,让他们好的方面慢慢取代较差的方面,并且尽可能的提供他们施展才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他们才会与老师产生共鸣,也就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心,真正达到健康发展的目的。老师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善于从消极因素中寻找积极成份,在失败中点燃起希望之火,这种做法有助于后进生的转化。

我们班一位同学,他学习不用功,成绩很差。但是他课余特别爱唱歌。在其他同学心目中,他是个上课不专心,学习不思进取的后进生。也许是破罐子破摔,也许是“本性难移”,他根本不在乎同学们对他的评价,照样唱他的歌,学习成绩不见好转。于是,我和他单独谈了一次话。“你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看,你唱的歌曲优美动听,同学们都喜欢。老师希望你在学习上也像唱歌一样那样认真专心,好吗?”也许听到老师真诚的肯定,他通红着脸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我继续亲切的说:“当然,如果你能将你的聪明才智用到学习上去,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也许第一次得到老师的表扬,他竟然哭了起来。从此,他在老师的耐心地教育和帮助下,一改往日的面貌,学习认真了,如同换了一个人。一学期下来,他的学习进步很大。

可见,只有对后进生倾注满腔的热情,不带任何偏见,才能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老师公正客观的评价,才能如和煦的春风,沁人心脾,润物无声。

教海无涯,班主任工作中的方法很多,我想只要我们细心“望”其表;耐心“闻”

其声;真心“问”其想;准确“切”其脉,以满腔热忱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催其萌醒,促其奋进,执著的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给学生的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每位教师都会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每个刚入学的学生都会在师爱的呵护下,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全面健康地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