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健康网
12、《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执教者:方向辉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是一篇略课文。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直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他们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秋天之情 2、细心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值金秋时节,通过我们的学习和观察,我们已经看到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累累的果实,享受了秋雨带给我们的欢乐,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课始,用音乐与教师深情的话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秋声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想,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采用多种形式读诗歌。(分组读,指名读,比赛读,师生合作读。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移情入境,体会诗境,使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产生情感共鸣,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默读诗歌,边读边展开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从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来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将想象与朗读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2、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的方式来说一说吗?

3、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

4、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五、作业

为自己课堂中作的诗配上画。

板书设计: 黄叶 道别

蟋蟀 告别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叮咛

秋风 歌吟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