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王轶材、王倩、李圆圆

摘 要

为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对高校教学满意度和学生参及度进行调查研究。在参阅大量文献基础上,采用利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技术,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并运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搜集数据,分析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文章对调查对象按性别、年级、专业类型进行探索性统计分析,样本数据满足独立同分布的抽样要求。对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的16个观察变量,根据量表内容构建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潜变量;对教学满意度的7个观察变量构建了教学满意度、学生参及度两个潜变量,然后运用结构方程建模(SEM)技术建立全模型进行检验,得到了影响教学满意度和学生参及度的定量分析结论。模型整体拟合优度指数达到要求,观察变量指标效度和潜变量构建信度均较高,获得了及理论假设一致的结论。文章首次引入学生参及度这一潜变量,并研究了教学满意度及学生参及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教学态度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最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参及度影响较大,学生参及度对教学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管理部门工作改进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学满意度;学生参及度;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0 / 210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designed for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meanwhile, 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level (TSL) and student involvement level (SIL) are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relevant literatures, and by applying the technique of Likert Scale, we have designed a specific questionnaire; moreover, stratified sampling an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are used for gathering data and analyzing the factors relating to TSL. The research grouped by sex, grade and course, are analyzed by Exploratory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ampling data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For the 16 observation variables that influencing the teaching satisfaction level factors, 4 latent variables (teaching attitudes, teaching skills, content of courses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constructed by the scale content. Two latent variables (teaching satisfaction level and student involvement level) are 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7 observation variables of TSL. Then, by applying the SEM, full model is designed for testing, which gives the outcomes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SL and SIL. The model is complied with required Goodness of Fit. The validity of observation variables is high as well as the reliability of latent variables. Therefore, we obtain the conclusion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 This report has first introduced the latent variable of student involvement level, and clarif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SL and SIL. The conclusion shows: teaching attitude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on TSL;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method are of comparatively large influence on SIL; and SIL has some moderate effect to TS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utcome, we make our recommendations on how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uld improve their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 learning quality; and we generate some proposal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work of administration section.

Keywords: teaching satisfaction level (TSL); student involvement level (SIL); Influence factor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目 录

1 / 211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一 研究背景 ............................................................ 1

1.1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 ........................................................................................................................ 1

1.1.1高校大规模扩招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 1 1.1.2学生对高校教学的满意程度在降低 .................................................................................. 2 1.2开展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的必要性 ............................................................................................. 2 1.3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2 1.4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4

1.4.1理论意义 ............................................................................................................................. 4 1.4.2现实意义 ............................................................................................................................. 4 1.5 研究方法 ........................................................................................................................................ 4 1.6 主要创新点和获得的突破 ............................................................................................................ 5

二 样本数据 ............................................................ 5

2.1 样本数据描述 ................................................................................................................................ 6

三 结构方程建模 ........................................................ 7

3.1 测量方程式的构建 ........................................................................................................................ 7

3.2 结构方程式 .................................................................................................................................... 8 3.3 模型假定 ........................................................................................................................................ 9

四 模型运算结果和拟合优度评价 ........................................... 9

4.1 整体拟合评价 ................................................................................................................................ 9

4.2完全标准化解 ................................................................................................................................. 9 4.3 结果路径图 .................................................................................................................................... 9 4.4 指标效度评价 .............................................................................................................................. 10 4.5 潜在变量的建构信度 ................................................................................................................... 11

五 模型结果分析 ....................................................... 11

5.1 测量方程结果分析 ....................................................................................................................... 11 5.2 结构方程结果分析 ...................................................................................................................... 12

六 结论及讨论 ......................................................... 14

6.1结论 ............................................................................................................................................... 14

6.2 对策建议 ...................................................................................................................................... 15

6.2.1 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 15 6.2.2加强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 .................................................................................... 15 6.2.3重视高校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 ........................................................................................ 15 6.3 分析及讨论, .............................................................................................................................. 16

参考文献 ............................................................... 16 附录 问卷 .............................................................. 17

2 / 212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一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教事业健康发展,是当前教育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教学满意度的研究现在虽然是热门话题,但应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文章并不多见。

对高校教学满意度进行研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行为积极性和调节心理健康程度;有助于教师有效地把握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动态;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把握影响教学满意度的因素, 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心理动态, 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高思想教育的质量;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满意度信息的反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业务水平;并能为教学主管部门提供比较、鉴别的信息,在教师的晋升、聘任以及课程开设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采取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和量表获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

1.1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

1.1.1高校大规模扩招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从1999年起,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国家做出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策,由此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我国自高考扩招以来历年高校录取人数及增长比例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 历年高校招生情况表 单位:万人 年份 1999 2 2 2 42 20 2 5.2 7.0 99 5.6 2009 629 5.0 实录人数 16 增幅 48.1 12.5 44.4 23.1 19.4 9.9 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高考招生人数增长幅度虽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绝对数额仍在不断增加。高校扩招带来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给更多的学子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另一方面,使得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及日益增长的招生数额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⑴高校扩招使得高校教育从以前的“精英式教育”转变为现在的“大众化教育”, 班额过大,教育资源紧张,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顾及到每一位学生,这在某种程度上

1 / 211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降低了教学质量。

⑵教师资源的紧缺这一问题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日益突出。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师资力量需要以同样的规模扩大才能及之相适应。然而中国高校目前现状尚不能满足此需求,导致高校中生师比提高过快,教师负担过重、精力投入不足,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1.1.2学生对高校教学的满意程度在降低

课堂教学 “教”及“学”两个方面质量的下降导致学生对高校教学的满意程度在降低。备课时间减少,教学内容不能及社会发展相适应,理论及实践脱节,无暇及学生进行交流,使得授课内容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师也不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致使学生到课率降低,课堂表现不积极,听课效率不高。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高校教学的满意程度在逐渐降低。

1.2开展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反映并决定着高校的教育质量。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发展智力。而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对教学满意度进行研究,探索影响教学满意度的因素,可以从学生自身角度真实反映课堂教学的质量,继而进一步反映出高校的教学质量。然而,遗憾的是现存的高校质量排行指标体系中有关学生对高校教学满意度指标却经常被忽视,以大学排名的指标选取为例,主要包括:(1)各高校资源占有现状和资源投入的条件状况——学术地位(博士点、硕士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生情况(新生情况、研究生比例)、教师资源和物资资源(师均科研经费、生均占有藏书量)等;(2)反映高校产出的指标——如人均论文、人均专著、升学率及就业率等。而惟独没有一个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的评价指标,因此,对教学满意度的研究势在必行。

1.3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从2000开始,截止到2011年六月,通过中国知网(CNKI)搜索,标题中含有“教学满意度”的学术论文119篇,而在摘要、关键词中含有“教学满意度”的文章数以千计,硕士、博士论文题目中含有“教学满意度”的15篇。可见对于“教学满意度”

2 / 212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问题的研究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对“教学满意度”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到定量分析结论的主要有:

张月琪、胡天彤等 [1](2005)基于CS(顾客满意度)理论,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高校教学质量应用顾客满意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运用接触点分析对教学质量的改进方向提出了建议。

贺陆军[2](2006)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重视度”和学生“满意度”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者具有密切关系的结论,因此认为:提高教师对行为的重视程度是提高学生“满意度”的必要条件。同时又指出:由于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除“重视度”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师内部的心理特征和外部的职业要求,因此,教师对行为的重视程度并不是提高学生“满意度”充分条件。要想更大程度提高学生“满意度”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提高教师对教学态度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具体可以通过职业要求和制度制约来提高教师对这种行为的重视程度,从而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改善。2、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性指标”,增进教师的自我学习和实践意识,促使其能力的提高和行为的改善,进而提高学生对教学行为的“满意度”。

张社强、陆伟华等[3](2007)从课程价值、任课老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七个影响因素着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和因子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不同背景(学生性别、学生年级、学生层次、学生专业类型等)下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所表达的满意度差异性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满意度提出了建议,并设计了具体改进方案。

陈必胜[4](2009)首先通过对影响教学满意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选取了影响高校教学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作为测量指标,根据选取的测量指标构建了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外生潜变量,并对这四个外生潜变量和教学满意度这一内生潜变量构建相应的测量方程并建立了潜变量之间的结构方程,由此形成结构方程全模型,对教学满意度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该研究方法在技术上有一定突破,但研究范围只限于思想政治课,并且仅对一个内生潜变量(教学满意度)进行了研究。

影响高校教学满意度的因素多种多样,许多因素无法直接测量,这也增加了大学课程评价的难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可以把潜变量和测量指标的关系,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一个模型里表示出来。

3 / 213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1.4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4.1理论意义

⑴本研究通过对高校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认识高等教育教学的特点,了解课堂教学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实际影响及地位,从而有助于从微观视角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⑵研究对教师课堂教授及指导的满意程度以及对自身课堂学习情况的满意程度,了解影响学生的参及教学程度因素,不仅有利于教师反思如何以积极的教学行为、态度、方法教书育人,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动机、态度、方法及行为,从而丰富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和大学生学习观理论的研究。 1.4.2现实意义

近年来高等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教学质量滑坡、学历贬值、就业难,故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提升大学生素质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教学满意度的研究可以为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因此对教学满意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在于:

⑴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评教结果的反馈,为改进和调整教学指明方向,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教学满意度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反思自身的学习动机、态度、方法及行为,从而在现有满意程度的基础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助于他们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及学习质量提高。

⑶对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具有参考价值:对课堂教学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有助于我国高校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有更准确的了解,进而可以为高校教学改革及提升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5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设计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和量表获得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具体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校区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高校教学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并对影响高校教学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4 / 214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问卷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设计了16个测量指标,作为16个外生观察变量,分别构建四个潜变量;对教学满意度的调查设计了7个测量指标,作为内生观察变量,解释两个内生潜变量,分别命名为教学满意度和学生参及度,对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结构方程全模型。本研究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录入数据,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7.0编制路径图,运用极大似然估计得到参数估计结果,并对运算结果进行了拟合优度评价。

1.6 主要创新点和获得的突破

高校教学满意度的研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多为定性分析,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定量结论的并不多见。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在于:第一,设计了高校教学满意度调查量表,实地收集样本数据,得到了及理论假设基本一致的定量分析结论。第二,首次引入了学生参及度这一潜变量,并研究了教学满意度及学生参及度之间的关系,更全面的反映了影响教学满意度的具体因素。第三,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态度对教学满意度作用最大,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学生参及度影响比较大。这些研究结果为高校教学满意度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高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来自于财经类高校学生,本研究模型的稳定性和延展性如何,对其他类型的高校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二 样本数据

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简捷、科学的实测,获得准确、有效的数字和统计结果,本研究自主设计了调查量表。为了统计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量表答案选项均采用了利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技术,运用5个选项表示不同水平,对测量指标和项目进行调查统计。

2011年6月初经过预调查、修改问卷、模型试拟合的基础上,于6月14日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校区展开正式调查,把调查员分为8个小组,同时发放问卷,当面填写,当场回收。抽样采用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按不同年级分层,在每一层内按专业分为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和其他类四个类型,然后对每一种类型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发放问卷500份,获得有效数据样本484个,

5 / 215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回收率96.8%.(调查问卷见附录)。

2.1 样本数据描述

表2:性别 Frequency Valid 男 女 Total 178 306 484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Percent Percent 36.8 63.2 100.0 36.8 63.2 100.0 36.8 100.0 从表2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来看,调查对象中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比例。由于调查范围是文科类财经政法院校,因此女生比例高于男生比例。在484份问卷中,男生178份,占有效问卷的36.8%;女生306份,占有效问卷63.2%。男女比例约为3:5.

表3:年级 Frequency Valid 大一 大二 大三 Total 191 165 128 484 Percent 39.5 34.1 26.4 100.0 Valid Percent 39.5 34.1 26.4 100.0 Cumulative Percent 39.5 73.6 100.0 表3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比例依次递减,但总体分布基本均匀。在484份问卷中,大一的学生有191人,占有效问卷的39.5%;大二的学生有165人,占有效问卷的34.1%;大三的学生有128人,占有效问卷的26.4%,由于该校大四学生在校本部校区,因此,调查对象中没有大四学生。

表4:专业 Frequency Valid 经济类 管理类 法学 其他 Total 167 219 63 35 484 Percent 34.5 45.2 13.0 7.2 100.0 Valid Percent 34.5 45.2 13.0 7.2 100.0 Cumulative Percent 34.5 79.8 92.8 100.0 从表4调查对象的专业分类中,比重最大的是管理类,其次是经济类,然后是法学类,最后还有较少的其他类专业。经济类的学生有167人,占有效问卷的34.5%;管理类的学生有219人,占有效问卷的45.2%;法学类的学生有63人,占有效问卷的13.0%;其他专业的学生有35人,占有效问卷的7.2%。

6 / 216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综合表2、表3、表4可以得出结论,样本构成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总体分布基本一致,因此基本满足独立同分布的抽样要求,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令人遗憾的是,样本中没有大四年级的数据,主要原因是新校区距校本部距离较远,大四学生现阶段忙于毕业答辩和找工作,同时填写调查量表有一定的难度,样本数据较难获得。

三 结构方程建模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多元统计技术,是应用统计领域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分支,整合了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生物学中的路径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中的多项联立方程。完整的结构方程全模型由测量方程式和结构方程式两部分组成。

测量方程式反映观测变量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测量方程式表达式为:

Xx Yy

(1)

其中X是外生观测变量,由附录问卷中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相关问题组成;Y是内生观测变量,由附录问卷中满意度和参及度的具体问题组成;ξ是外生潜变量,由外生观测变量因子分析得到的因子构成;η为内生潜在变量,由内生观测变量因子分析得出;x和y是方程的系数矩阵,δ和ε是误差项。外生潜变量和内生潜变量之间、内生潜在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由结构方程式表示:

(2)

其中B是表示内生变量之间关系的矩阵,Γ表示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影响的矩阵,ζ为模型的残差项。

3.1 测量方程式的构建

用X1--X16代表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量表中的16个问题,表示外因观察变量;1表示教学态度,2表示教学技能,3表示教学内容,ξ4表示教学方法,表示外

x因潜变量;ik是第i个观察变量在第k个外因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ei,i1,,16,

表示测量误差,建构测量方程式:

7 / 217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X1111e1, X2211e2, X3311e3, X4411e4, X5511e5, X6622e6, X7722e7, X8822e8, X9933e9, X1010,33e10, X1111,33e11,X1212,33e12, X1313,44e13,X1414,44e14, X1515,44e15,X1616,44e16 (3)

方程的矩阵形式

xXiikkei,i1,,16,k1,2,3,4

(4)

用Y1—Y7代表教学满意度调查量表中的7个问题,表示内因观察变量;1表示

y教学满意度,2表示学生参及度,表示内因潜变量;jl是第j个观察变量在第l个内

因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di,i1,,7,表示测量误差,建构测量方程式:

Y1111d1 ,Y2211d2,Y3311d3,Y4411d4 ,

Y5522d5,Y6622d6,Y1722d7 (5)

方程的矩阵形式

yYjjlldj,

i1,,7,l1,2 (6)

3.2 结构方程式

0121111213 10022122232(7)

结构方程的矩阵形式

1142 2434  (8)

T(1,2,3,4) (1,2)T,,为22内因潜变量的系数矩阵,是24T(d8,d9)外因潜变量的系数矩阵,为21的内因潜变量残差阵。

8 / 218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3.3 模型假定

1、每一个指标Xi,Yj只在其对应潜变量上有不为0的因子负荷,而在其它潜变量上的因子负荷都为0,学生参及度2对教学满意度1有影响。

2、测量误差ei,dj及因子k,l之间不相关,并且ei及dj不相关;d8,d9不相关。

四 模型运算结果和拟合优度评价 4.1 整体拟合评价

结合结构方程中评价模型拟合优劣的方法和原理,使用以下几种指标来评价模型:

①、GFI(Goodness of Fit Index),拟合优度指数,其值在01之间,越接近1,整体拟合越好;一般认为,其值接近0.90,模型就可以接受。

②、CFI(Comparative Fit Index),比较拟合优度指数,其值也在01之间,越接近1,判断模型越好。

③、RMSEA(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近似均方根误差,其值低于0.1(有的认为是0.08)表示比较好的拟合。

运行AMOS软件,得到整体拟合结果,见表1。 表5 全模型的拟合指数

模型 全模型 GFI 0.908 CFI 0.942 RMSEA 0.055 从表5可以看出,全模型在GFI、CFI、RMSEA等指标上都达到了拟合优度的要求。

4.2完全标准化解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7.0编制路径图,参数估计极大似然估计,迭代19次收敛,得到完全标准化解的输出结果,拟合指数见表5.

4.3 结果路径图

9 / 219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参数估计采用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LS),运行AMOS7.0软件,迭代19次后收敛,得到完全标准化解的输出结果。 图1:教学满意度模型

e1e2e3e4e5e6e7e8e9e10e11e12.71.47.68.23.48X1X2X3X4.84.69.56.82Y1.32d1d8教态ξ1.48.70.93.87.87.47.41.21.63Y2.17d2X5满意度η12-.1.86.61.62Y3Y4.37d3.76.76.22X6X7X8X9X10X11X12.10.39-.04技能ξ2d4.75.08.66.66.53.29.81.81.73.89.82.25-.1内容ξ3-.53.83.94.63.624.46Y5Y6.61.22d5参与度η2.08.58.33d6.37e13e14e15e16.65.71.59X13X14X15X16.80.80.84d9Y7d7教法ξ4.77

4.4 指标效度评价

观测指标对每一个潜变量的标准化估计参数,有效地反映了其对对应潜变量的相关程度,同时也反映了潜变量对该指标的解释能力。

从图1上看,五个潜变量在23个指标上的标准化因子负荷不小于0.71的11个,根据结构方程对内容效度的评价原则,标准化因子负荷大于0.71,则复相关系数(因

10 / 2110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子负荷的平方)R2大于0.5,也就是说该潜变量能解释量表对应问题的50%以上.

4.5 潜在变量的建构信度

对于SEM来说,为检验理论假设成立,结构模型的评价,要检验潜在变量的信度,这种检验称为建构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或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建构信度是指潜变量及其对应观察变量的一致性程度,选用以下统计指标:

建构信度(Construct Reliability)

c建构信度,i表示观察变量在潜变量上的标准化因子负荷参数,i是观察变量的测量误差。c的评价:0.90以上,优秀(Excellent);0.8左右,非常好(Very Good);0.6以上,可以接受[5]。

表6 潜变量的建构信度

从表6可以看出,五个潜变量的建构信度四个达到0.80以上,远远大于通常要求的0.6,说明本研究测量变量及潜变量的一致性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能较好的解释、支持其对应的潜变量。

五 模型结果分析 5.1 测量方程结果分析

观测指标对每一个潜变量的标准化估计参数,有效地反映了其对对应潜变量的相关程度,同时也反映了潜变量对该指标的解释能力。

11 / 2111 / 21

潜在变量 教学态度 教学技能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满意度 学生参及度 建构信度 0.83 0.74 0.78 0.80 0.79 0.7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从图1上看,对教学态度1影响最大的是X1和X3两个观察变量,对应问卷中的问题⑴和⑶,教师的第一工作是课堂教学,而教案准备又是课堂教学需要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因此,可以说教案准备是否充分、备课是否认真是教师教学态度好坏的最直接的体现;教师能够以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教学态度的又一体现,因为教师能够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及时改进,说明老师有责任心、对工作认真负责,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态度。

对教学技能2影响最大的是是X6和X7两个观察变量,对应问卷中的问题⑹和⑺。教学语言表达生动、讲课条理清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理清思路;讲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并灵活运用。而一个教师一旦做到这些,就可以认为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技能。故问卷中的问题⑹和⑺是衡量教师教学技能的最有影响力的指标。

对教学内容3影响最大的是X10和X11两个观察变量,对应问卷中的问题⑽和⑾。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现阶段高校学生对知识渴求越来越强烈。一方面,他们希望所学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材内容及社会发展同步, 能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这正是问卷中的⑽和⑾所解释的教学内容。

对教学方法4影响最大的是是X15对应问卷中的问题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

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及应用所学知识、所习技能,所以同学们认为“根据课程内容,注重结合现实生活和教学实践”这一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对教学满意度影响最大的观测指标是Y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专业有强烈 的兴趣,同学们才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课堂接受率自然会提高,因此对教学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对学生参及度影响最大的观测指标是Y7。众所周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最大程度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学习的课程对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学生就会积极地参及其中,参及率就会提高。因此所学课程对学习和生活是否有帮助是解释学生参及度较为重要的指标。

5.2 结构方程结果分析

12 / 2112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根据(6)结构方程,潜变量之间因子载荷完全标准化解的矩阵形式见 (9).

10.042100.7510.210.120.10(9) 00.250.140.530.62 02324 由此可以得出:

(1)教学态度1对教学满意度作用最大0.21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学态度1对教学满意度1影响最大,因子载荷为0.21。教学态度由5个观察变量X1—X5来反映,5个观察变量在教学态度1上的因子负荷分别为0.83,0.69,0.82,0.48,0.70。由这些数据可知,除了第四项“教师严格遵守教学纪律,上下课准时”外,其他四项对教学态度1的因子负荷都较高。由此看来,同学们对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量表中的1、2、3、5这四项要求较高。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又反过来决定着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的要求。一方面,如果教师教案准备充分,作业批改认真,辅导学生耐心,能及同学进行很好的沟通及交流,同学们则倾向于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正如我校“博学、明德、经世、笃行”的校训那样,我校同学有着严谨的学风,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方面对自己的要求较为严格,他们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渠道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充实自己,继而使得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有较高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同学们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第四项较低的原因是由于我校目前正在建设中,这一现状导致了各类资源如教学楼、餐厅等处于紧缺的状态,以致于同学们上课时间比较集中,就餐时间无法错开,所以同学们认为“教师严格遵守教学纪律,上下课准时”这一项相对来说不太重要。但这一点并不能否定教学态度对教学满意度的相对重要性。故从整体上看,教学态度这一外因潜变量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最大。 教学技能2、教学内容3和教学方法4对教学满意度1的影响结果比较:教学技能2及教学内容3对教学满意度1影响(绝对值大小),排其次; 教学方法4对教学满意度1影响最小。

(2)教学态度1、教学技能2、教学内容3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参及度2的影响

13 / 2113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结果比较:教学内容3和教学方法4对学生参及度2影响比较大,教学态度1和教学技能2对学生参及度2的影响(绝对值大小)较小,分析原因为:

教学内容3和教学方法4对学生参及度2的影响比较大。教学内容由四个观察变量X9—X12来解释,教学方法由X13—X16来解释。教学内容的四个观察变量中,X10—X12对教学方法4的因子负荷分别高达0.81、0.81、0.73,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认为在影响教学内容的变量中,教学内容及社会同步发展、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信息量大、有广度和深度占的比重较大。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拘泥于数量方面,更要求有质的飞跃。学生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对课堂上教师授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有较高的要求。第二,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学生更注重自身素质的发展而不局限于课本上有限的知识。第三,时代的进步需要同学们掌握更为广泛的知识,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完成这项工作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将重点突出并讲解清楚。基于上述三点原因,教学内容对实践和学习生活有较大的指导作用,所以同学们能积极参及到其中。

教学方法的四个观察变量对其因子负荷分别为0.80、0.80、0.84、0.77,根据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启发性教育、理论及实践相结合、兴趣培养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参及度。究其原因,以上教学方法一改以往教学过程中的“满堂灌”方式,使同学们积极参及到其中,从而整个授课过程中气氛活跃,同学们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知识。

六 结论及讨论 6.1结论

本研究以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和量表为主要方式,来收集我校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分析资料,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式建立模型,模型整体拟合指数达到要求,内容效度及建构信度较高,并进行了教师教学四个方面因素对教学满意度和学生参及度的影响效果比较。由数据拟合结果显示: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对教学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参及度的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

14 / 2114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由此可以认为,教师教案准备充分,作业批改认真,辅导学生耐心,能及同学进行很好的沟通及交流,即只有拥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校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进而提高教学满意度;另外,教师授课内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有深度和广度,授课方法注重启发式的思维教育、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参及度。在较高的满意度和学生参及度的支持下,高校的教学质量才有可能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6.2 对策建议

6.2.1 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普遍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这三个方面予以重视。

⑴良好的教学态度是教师执教过程中一个基本的素养。在调查结果中,对教学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教学态度。良好的教学态度如教师教案准备充分,作业批改认真,辅导学生耐心,能及同学进行很好的沟通及交流等不仅反映教师的执教素养,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是影响教学满意度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教学中,一个院系所开设的课程,绝大部分是由资深的教师授课。正是因为这些资深的教师有着很好的教学技能,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启发性教育、理论及实践相结合、兴趣培养,因此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⑶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应给予高度关注。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及社会同步发展、理论联系实践,重点突出、信息量大、有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提高教学满意度。 6.2.2加强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

从高中过度到大学,很多学生感觉一下子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因此在大学生活期间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和管理部门对学生的教学管理的忽视有关,但本质原因还是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高校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加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从自身对学习的投入和付出的角度,理性地看待教师的教学。同时,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社会、学校、家庭对自己的期望,理性看待自己的学业前景。 6.2.3重视高校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

15 / 2115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⑴高校管理者应该做好聘任教师的把关工作。高考扩招带来的对教师需求的增加使某些高校在聘任教师的过程中出现了对教师考核不严的现象,这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进而降低教学满意度。所以高校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聘任教师这一环节的工作。

⑵高校管理者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一旦忽视了这个环节,会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到课率降低,课堂表现不积极,听课效率不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对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也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故对学生的监督管理不容忽视。

6.3 分析及讨论,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有待继续探讨的地方。 ⑴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虽然调查问卷涉及到了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和专业,及我校总体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但样本中没有大四年级的数据,主要原因是新校区距校本部距离较远,大四学生现阶段忙于毕业答辩和找工作,样本数据较难获得。

⑵本研究的调查方法主要局限于问卷调查法,其他调查方法的运用比较单薄,这得许多问题未能深入的揭示。

⑶本研究只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所涉及的高校数量单一,模型的推广价值尚等进一步考察,能否从整体上把握高校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有待进一步进行更广泛的研究。

鉴于以上三点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月琪,胡天彤,赵亮等.高校教学质量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5(9)

[2]贺陆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重视度”和学生“满意度”的实证性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 2006(22).

[3]张社强,陆伟华,陈洪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满意度调查测评体系构建[J].文教资料,2007(5)上.

[4]陈必胜.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教学满意度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09(4). [5]黄芳铭.结构方程模式理论及应用[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

16 / 2116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附录 问卷

调查员:XXXXXXX 系 级 姓名:

2011年高校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XXXX统计学系的学生,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程度,进而改善并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特设计此问卷,希望您能协助我们做此调查,我们会对您的回答予以保密。(单选,请从五个选项中选出您认为正确的一个答案画圈)

性别(XB):1、男 2、女 年级(NJ):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 专业(ZY):1、经济类 2、管理类 3、法学 4、其他 一、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量表

您认为做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下面这些因素重要吗?

以下问题均按五级量表得分:1.很不重要,2.不太重要,3.说不清,4.重要,5.非常重要。 ⑴教学态度积极,教案准备充分, 备课认真, 治学态度严谨; 1 2 3 4 5 ⑵作业批改认真,辅导学生耐心; 1 2 3 4 5

⑶能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能及时改进,有责任心; 1 2 3 4 5 ⑷教师严格遵守教学纪律,上下课准时; 1 2 3 4 5

⑸对学生民主、友善,能主动和学生交流, 谈心; 1 2 3 4 5 ⑹教学语言表达生动、讲课条理清楚; 1 2 3 4 5 ⑺讲课深入浅出,旁征博引,通俗易懂; 1 2 3 4 5 ⑻板书字迹清楚、层次分明; 1 2 3 4 5

⑼讲授观点正确,进度科学适中,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1 2 3 4 5 ⑽教材内容及社会发展同步, 能理论联系实际; 1 2 3 4 5 ⑾内容组织严密,重点突出, 难点能讲解清楚; 1 2 3 4 5 ⑿教学内容不拘泥课本,信息量大,有深度和广度; 1 2 3 4 5 ⒀教法上能因材施教,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1 2 3 4 5 ⒁富于启发性, 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注重自学能力培养; 1 2 3 4 5 ⒂根据课程的内容,注重结合现实生活和教学实践; 1 2 3 4 5 ⒃善于将多种教学手段结合, 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1 2 3 4 5

17 / 2117 / 21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教学满意度研究

二、教学满意度调查量表

对学校现在开设的课程,做一整体评价,请从五个选项中选出您认为正确的一个画圈: ⑴在课堂上,你会认真听课吗?

1.从来不会 2.一般不会 3.说不清 4.会的 5.非常认真 ⑵同学们的到课率高不高?

1.没人来 2.不高 3.说不清 4.基本都到 5.非常高 ⑶对学校开设课程的教学效果综合评价:

1.非常不满意 2.基本不满意 3.说不清 4.基本满意 5.非常满意 ⑷能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接受率;

1.根本接受不了 2.接受一点 3.说不清 4.基本能接受 5.完全能接受 ⑸课堂上同学及老师之间的互动情况:

1.从来没有 2.偶尔 3.说不清 4.较多 5.很多 ⑹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没一点用 2.没太大用 3.说不清 4.有用 5.很有用 ⑺学习这些课程,对学习和生活有帮助吗?

1.完全没有 2.基本没有 3.说不清 4.有一点点 5.非常有用 谢谢参及,祝您学习进步!

调查时间:2011-6 日 时 分

XXXXXXXXXXX满意度课题组

2011年6月

18 / 2118 /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