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规律与发展趋势

来源:华佗健康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规律与发展趋势

摘要: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多元化和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陕西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之一;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西方价值观和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持续存在,思想政治工作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深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层面,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理论将日益成熟和完善。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267-02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执行的第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和经济环境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构建和重新组合。这种变化在今后可能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国内外形势的这种大动荡和新组合将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及时总结和预测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做好学生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新时期国内外形势

国际形势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国际形势对国内的政治稳定带来挑战。美国的直接插手使我国的周边环境恶

化,严重影响我国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在第48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美国会参议员麦凯恩称“阿拉伯之春”应进入中国[1]。这充分表明,西方国家时刻都没忘记颠覆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的企图。虽然我国不具备发生“阿拉伯之春”运动那样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但我们必须对西方国家的企图保持高度警惕。我国的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国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发展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现象还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现象依然严重,这一切都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

二、工作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多元化、全方位

思想政治工作多元化、全方位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新时期的国内外形势要求我们全面占领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的实现途径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学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等。这几门课程涵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认真学习这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帮助大学生奠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2.在专业课教学中贯彻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课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占据了绝大多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学资源,在各专业课教学中贯彻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在专业课教学中贯彻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亚于单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3.在大学阶段全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和本科生高年级一般不再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但这不等于在这一阶段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阶段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举办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和开设相关网站。专题讲座可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主讲,也可聘请校外的思想政治理论专家或形势政策研究专家主讲。讲座内容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专题,也可以是国内外最新形势解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形式丰富多彩、内容生动活泼的网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触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存在,真正做到在大学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留空白。

4.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不限于校园,也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可以考虑将学生带到社区、企业、机关、部队,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进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由触景生情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工作规律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说,“规律是现象中同一的东西。”[2]只要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就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做到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遵循以下规律。

1.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有所发现,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了解和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最新动向,帮助学生分析国内外最新形势,因势利导,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变化,把学生的关注点放在国家发展的主流方向上。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及时处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以免事态恶化,造成不必要的负面结果。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前瞻性,尽量避免工作中的被动局面。

2.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为本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3]。以人为本就是注重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强调办理一切事

情将人放在异地要素来考虑,既要尊重人又要以人为服务对象。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抓住了工作本质,抓住了主要矛盾。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要依靠学生,调动学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服务。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有利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有利于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有利于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有利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和行为指南,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发扬爱国主

义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把自己培养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西方价值观和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持续存在,思想政治工作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加大。大学生中少数人崇洋媚外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对西方价值体系的本质认识不足和对中国国情的理解不深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不足、教育不够是其主要原因。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照搬西方价值观可能将把中华民族变成一个没有特色的民族,一个失去特色的民族对全人类而言将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民族,一个无足轻重的民族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将大打折扣。思想政治工作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加大。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无孔不入。西方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夺高校学生的斗争将愈演愈烈。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深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发展、丰富,使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武器的威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针对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和入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占领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促进大学生意识形态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有力武器,也是唯一的武器。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大学生的思想深处,必须全方位、多角度深入贯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将得到不断丰富,使其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理论日益成熟和完善。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工作经验的日益积累,工作方法和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将日益成熟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成熟,只有这样,它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理论在实践中及时总结、及时发扬光大。不断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理论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加强,也将愈来愈深入人心。

在认真做好分析总结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蓝图,把各种设想落实到具体实际行动中,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处于不断变化当中,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与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只有与时俱进,紧跟形势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才能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做彻底。 参考文献:

[1]管克江.外交部副部长:所谓“中国出现阿拉伯之春”是幻想[eb/ol].人民

网,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7023189.html,[2012-0

2-05].

[2]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68.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j].党建,2003,(11).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