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FDI发展的动态演变:基于IDP理论的实证分析
7TK
中国FDI发展的动态演 基于IDP理论的实证
荫李韬林文轩
摘要: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FDI发展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以IDP理论为基础,通过拟合中国 1990年-2015年间的NOI-GDP曲线对当前中国FDI发展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定位。然后利用UNCTAD开发的业绩指数和潜 力指数,进一步考察1988年-2012年间中国FDI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中国FDI的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水 平,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呈现出较大的异质性特征;⑵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而企业“走出去”的速度和节奏过快,应当引起重视。鉴于此,笔者提出完善国内营商环境以吸引外资、控制企业“走出去”的速度和节奏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DI; IDP理论;阶段定位;动态演变
—、引言
要从总体上把握中国FDI的发展情况,需要回答三方 面的问题:当前已经发展到何阶段、呈现怎样的演变过程 以及为何会表现这样的发展特征。下文具体安排如下:第 二部分,利用IDP理论定位当前中国FDI的发展阶段;第 三部分,采用UNCTAD开发的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 进一步考察1988年~2012年间内外向FDI发展的动态演 变情况;第四部分,对中国FDI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 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异于传统投资发展理论的特征进 行解释。
二、IDP理论框架
根据 IDP 理论(Dunning,1981,1986,2005;Dunning and Narula,1996; Dunning el al.,1998),一 国净对外直 接投资(Nel Outward Inveslmenl,简称NOI)地位的演变取决于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IDP理 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 ;衡量)将一国FDI的发展过程分为五 个阶段,UNCTAD(2006)在该理论基 础上通过对全球135个国家的回归^ 分析,得到全球总体意义上人均NOI ,与人均GDP之间的U型关系,并界 定了各阶段人均GDP的分界点。
在第一阶段,一国人均GDP低 于2 500美元,该国往往没有所有权 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也几乎没有区位 优势。此时,没有或只有少量FDI流 入,没有FDI流出,NOI为零或负值。当进入第二阶段时,人均GDP达到 2 500美元~10 000美元水平,区位 优势显现,所有权优势也开始初现
-50
----■多项式(人均NOi与人均GDP动态关系J
图1 NOI-GDP曲线及其二次多项式拟合趋势线
端倪。FDI加速流入,存在少量外向FDI,NOI负值进一步扩 大。当人均GDP达到10 000美元~25 000美元时进入第三 阶段,此时区位优势出现衰退,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开 始增强。FDI流入速度放缓,流出加速,NOI仍为负值但在变 小。第四阶段,人均GDP达到25 000美元~36 000美元水 平,一国区位优势变得越来越小,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 明显。外向FDI存量超过内向FDI,NOI为正值。最后,当人 均GDP超过36 000美元进入第五阶段后,区位优势、所有 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情况变得复杂,内外向FDI存量规模 大体相差不多,NOI在零值附近波动。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IDP理论只是从全球总体层面上 解释了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 的内在联系,但由于国家之间还存在经济结构、资源禀赋、 市场特征和政策环境等诸多差异,因此从国家个体层面 看,可能会出现相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其FDI定位不同
i〇^'
』
-87 -
■发展战略■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第8期
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开始增强,:FDI流入 速度放缓、流出加速,NOI仍为负值但 在变小)时,其经济发展水平却并未达 到IDP理论所界定的最低人均GDP门 槛水平(10 000美元)遥这与其所拥有的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是 不相适应的。从现实情况来看,相比于 发达经济体,目前中国的所有权有势和 内部化优势并不明显。然而,企业“走出 去”的速度和节奏明显加快。这种对外 投资节奏和比较优势的不匹配应当引 起我们重视。
四、中国FDI发展的动态演变
图2 NOI-GDP曲线及其四次多项式拟合趋势线
注:人均GDP基于购买力平价计算,数据来源于頂F2016年10月最新更新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由于该指标采用GDP除以年中人口估计值得到,为 统一人口变量口径,人均NOI也将采用年中人口估计值,其中人口数据来源于世界 银行,FDI数据来源于《World Investment Report》。
要从总体上把握一国FDI的发展 情况,更重要的工作是要弄清楚这些年
来FDI发展的演变过程。本部分笔者将 利用UNCTAD(2002)开发的关于内外向FDI的三个指标,对中国FDI发展的
或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其FDI处于相同的发展阶 段的情况。
三、中国FDI发展阶段的定位
本节笔者将利用IDP理论的基本检验方法——GDP曲线——
NOI-
对当前中国FDI所处的发展阶段作出研
动态演变过程进行评估。这三个指标包括:内向FDI业绩 指数(the UNCTAD Inward FDI Performance Index)、 内向 FDI 潜力指数(the UNCTAD Inward FDI Polen- tial Index)和外向 FDI 业绩指数(the UNCTAD Outward FDI Performance Index)。(各指标的具体公式及内容详 见《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2》)
由于UNCTAD自2012年后,再无公布这三个指标的 相关数据和排名,这里只能对2012年以前的数据进行分 析,但1998年~2012年的指标数据情况已经能够反映中国 FDI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表1给出的是中国在1988-
2012年间以3年为一个样本考察期的FDI业绩指数和潜 力指数平均值。其中,2006年~2012年间的内向FDI业绩 指数UNCTAD只给出排名数据,并无指数值数据,该期间 指数值由笔者测算得到;2006年~2012年间的外向FDI业 绩指数UNCTAD没有公布排名数据和指数值数据,期间指数值也是由笔者测算得到;2005年~2011年间的内向FDI 潜力指数UNCTAD只公布了排名,没有公布指数值,并且 2009年~2012年考察期排名缺省。尽管如此,已有的数据 和笔者的测算足以说明中国FDI在1988年~2012年间的 动态演变过程,主要演变特征如下:
首先,从内向FDI业绩指数来看,其全球排名从20世 纪90年代初期以来,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指数值也从1991 年~1998年间的高水平逐渐向与经济规模相适应的吸引程 度回归(但仍大于1,处于超经济规模水平)。说明中国作为 东道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逐步下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 家,目前仍然需要吸引外资支持中国经济发展,IFDI业绩 指数的下滑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其次,从内向FDI潜力指数来看,其排名的变动趋势 与业绩指数恰好相反,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中国 作为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吸引FDI的潜力在不 断提升。结合内向FDI业绩指数情况,可以发现,中国已从
判。利用NOI-GDP曲线来检验一国FDI所处的发展阶段 是IDP理论的基本方法(Dunning,1981),其反映的是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衡量)条件下人均净外向直接 投资的状况。根据上述IDP理论框架,如果NOI-GDP曲线 出现U型反转趋势,则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已 进入第三阶段。事实上,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高 敏雪和李颖俊(2004)曾经对中国NOI-GDP曲线做过二次 拟合,认为中国FDI的发展处于第二阶段。朱华(2012)分 别经过二次和四次拟合,认为中国FDI的发展已进入第三 阶段。
本文利用中国1990年~2015年间内外向FDI流量数据计算各年份人均NOI流量,并基于购买力平价采用年 中人口估计数据测算人均GDP,分别拟合了二次和四次 NOI-GDP曲线。从拟合结果来看,两者均呈现了较好的U 型特征,拟合效果较好(图1和图2)。人均NOI-GDP曲线 拟合检验结果表明,中国NOI-GDP曲线呈现较为明显的 U型反转特征,说明IDP理论对中国FDI发展阶段的定位 具有一定解释力。虽然NOI仍为负值,但其数值有显著缩 小的趋势,说明中国FDI流出的规模和速度在不断增加, 这与直觉上的判断是一致的。因此,中国FDI发展总体呈 现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所预测的动态发展过程,目前处于 该理论框架指出的第三发展阶段。
但同时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中国FDI发展与传统的投 资发展周期理论所揭示的过程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 表现为:中国FDI发展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从1990年~ 2015年NOI-GDP曲线动态变化情况来看,中国FDI的发 展在呈现第三阶段特征(由于区位优势出现衰退、所有权
-88 -
■2017年第8期
■现代管理科学■发展战略
表1中国FDI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情况
年份
IFDI业绩指数IFDI潜力指数OFDI业绩指数
1988-199046(1.033)45(0.176)36(0.214)1989-199150(1.184)43(0.179)39(0.213)1990-199243(2.162)52(0.196)35(0.524)1991-199319(4.672)56(0.190)30(0.843)1992-19949(6.120)59(0.190)35(0.776)1993-199511(5.780)55(0.212)39(0.453)1994-199616(4.677)45(0.225)60(0.243)1995-199720(3.678)41(0.238)60(0.200)1996-199830(2.761)42(0.251)61(0.158)1997-199943(1.806)42(0.256)64(0.099)1998-200051(1.198)42(0.255)69(0.055)1999-200156(1.134)44(0.255)60(0.092)2000-200250(1.331)39(0.273)59(0.111)2001-200337(1.969)38(0.269)58(0.150)2002-200445(2.134)33(0.289)72(0.052)2003-200562(2.020)30(0.307)61(0.217)2004-200675(1.320)32(0.304)58(0.244)2005-200788(0.986)34b59(0.240)2006-200891(1.338)a33b(0.269)c2007-2009104(1.239)a32b(0.295)c2008-201097(1.469)a30b(0.406)c2009-201183(1.623)a
27b
(0.368)c
2010-201286(1.698)a-(0.356)c注:UNCTAD考虑到可能会存在(i) “避税天堂”FDI流入量与
GDP严重失衡,(ii)由于资源发现、大型并购或私有化改革,
有些经济体出现FDI短期大量流入现象,(iii)封闭经济体实
行开放政策等原因,指数的计算采用各变量连续3年的平均
值,并且不考虑将“避税天堂”纳入该排名。括号中为指数值, 括号外为排名,数据来源UNCTAD。
a括号中的指数值为笔者计算得到,括号外分别为2006年~
2010年单年排名。
b潜力指数排名分别为2005年~2009年单年排名。
c指数值为笔者计算得到,没有查到对应年份的排名。2005年以前的内向FDI“领头羊”(fronl-runner)转变为当目丨J的“低于潜力水准经济体”(below-polenlial economy )遥
最后,从外向FDI业绩指数来看,1988年~1995年的 排名在40名左右,1996年~2007年的排名在60名左右,2007年以后并未给出排名。但从笔者测算的指数值来看, 相比于1996年~2007阶段水平已经翻了一倍。也就是说, 2008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快速地增长,这与 之前“爆发式”增长的直觉判断是一致的。在经济发展水平 尚处于中等收入的现阶段,企业“走出去”的速度和节奏加 快也应当引起重视。如果走出去的企业并不能驾驭对外直 接投资的海外资产,将会使通过3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国 民财富遭受重大损失。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对当前中国FDI发展的阶段定位和动态演
变过程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院(1)中国FDI发展 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这与传统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框架 存在较大差异,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呈现出较大的异质性 特征;(2)外向FDI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内向FDI的发展 则从全球“领头羊”转变为“低于潜力水准经济体”水平。在 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中等收入水平阶段,企业“走出去”的 速度和节奏过快,这不仅与中国现阶段所拥有的所有权优 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是不相适应的,也不利于中国 经济的发展。
基于现实,笔者认为,中国FDI的发展之所以会超前 于经济发展水平,除了国内一些已经做大做强、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企业有国际化发展需求以及基于能源战略考虑 的资源寻求型对外投资外,近年来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 大力扶持以及地缘政治因素是很大推手,并主要体现为以 国有企业为主力军的外向投资的爆发式增长。
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要继续推进建 设更加市场化、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二 是要控制企业“走出去”的速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海外投资 的“质”;三是利用好外资,助力供给侧改革,跨越中等收入 陷阱,推动高收入、高经济发展水平的“走出去”战略。参考文献:
[1] 高敏雪,李颖俊.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
析一国际经验与中国现状的探讨J].管理世界, 2004,(1): 55-61.[2] 朱华.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与中国FDI发展阶段定位研
究 J].经济学动态,2012,(5 ): 37-42.
[3] Dunning J. H. Expl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Position of Countries: To
wards a Dynamic or Developmental Approach [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1981,117(1): 30-64.[4] Dunning J. H. Th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y
cle revisited [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1986,122(4): 667-676.[5] Dunning,J . H. What's Next? Strategic Views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M]. J?nk?ping, Sweden: NRS Tryckeri,2005.[6] Dunning, J. H.
and Narula, R. The invest
ment development path revisited: some emerging issues [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
作者简介:李韬(1986-),男,汉族,浙江省淳安县人,复旦 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浦发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 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企业国际化、风 险投资;林文轩(1988-),男,汉族,江西省鹰潭市人,复旦 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浦发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 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FinTech)、科技 金融、数字票据。收稿日期:2017-06-17。
-8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