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节俭”
潘 熤 芳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曾几何时,勤俭这种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已被骄奢所替代,人们趋之若鹜的加入挥霍攀比的行列之中,似乎他吃着面包,你拿着馒头是一种丢人的事;他开着小车,你坐公交是多么的没有颜面;更别说人家穿着名牌,自己穿着普通该是多么的失身份。一切都是为了一颗虚荣的心,全然不计自己的能力,量入为出已成过往,勤俭节约更是空谈。“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这句话告诉我们一切的福足都来自节,一切的福祉都来自俭,节俭是一个家庭平稳安宁、细水长流的法宝。 对于一个单位来说,勤俭更是必不可少的。观察我们的四周,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关不掉的水龙头,白天还亮着的灯,吃不掉的满桌菜肴,不必要的开支等等,都在一点点的蚕食我们的劳动财富,“家
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想法在我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存在。每一位职工的小事加起来就是一个单位的大事,同样,每一位职工浪费一点加起来就非同寻常,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加起来也就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节俭是一种美德,更应该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人人在思想上崇尚节俭,在作风上艰苦奋斗,牢固树立节约意识,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顿饭开始,也必将为单位创造一笔不小的财富。
当然,勤俭节约绝不是与贪婪、吝啬和自私行为,实际上,它恰恰是这些性情的对立面。勤俭节约要求物质被合理利用,我们必须通过正当手段获取并精打细算地使用它。勤俭节约不仅适用于金钱问题,而且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明智地使用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到养成小心翼翼的生活习惯。勤俭节约意味着科学地管理自己和自己的时间与金钱,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成为人的习惯于性格;它控制自我放纵;它使人拥有安逸闲适的平和心态,它意味着最明智地利用我们一生所拥有的资源。
千条支流汇成大河,万块沙砾筑就巨堤,这是水利的力量,也是节俭的美德,只有具备这种力量与美德的水利人,才能胸怀大志、抛弃奢欲,成就一个欣欣向荣的水利盛景。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河水利管理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