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的三点思考
来源:华佗健康网
翻 在生物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的三点思考 442300竹溪县应用科技学校伍承耀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 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考察学生实力,是实 施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在实验中落实探究性学习 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或验证某一理论常用的一种科学 方法,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让学生参与到 实验中来,不公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树立实 事求是,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初、高中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较 多,这就为在实验中落实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例:在进行“探究种子荫发条件”实验时,先让学生根据自 己已有的理论知识,讨论该实验中应该如何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 理。学生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归纳出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注 意材料的易得性,可提醒学生利用家里在现有的粮食作物种子或 菜种子做实验材料,这样比较容易获得,学生也容易认识。二是 注意材料的可取性。试验中用来培养和观察种子萌发的器具,可 使用身边的一次性杯子、小盘子、小花盆、小饭钵等,减少花费 和不必要的浪费,三是要注意实验前材料的处理,种子在试验前 要注意首先要进行精选籽粒饱满的种子其次是将其;中洗干净并进 行浸泡,便于缩短试验时间,四是要引导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注意 探究学习的六大步骤,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 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当然除了让学生学会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外,还可以从学分 析实验结果、学会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改进实验的方法,改进实 验的器具等方面着手来实现“探究性学习”。这样学生通过主动 学习与探究,更好地理解了知识,获得了学问。认识到学习科学 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体验科学家探究发明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而且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提高了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究解决 问题的能力。 二、在问题中落实探究。陛学习 问题乃智慧之门,乃创新之门。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 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也说过 要教学生“学问”,必须首先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没有 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发展和前途,因为“问题”能使学生在 心理上感到茫然,从而产生认知冲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所以 “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基于这些 原因,我们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和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预习新 课、学习新课、课外阅读和实验观察等环节中努力做到“三多” 即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多思考问题。经过长期坚持不断的 锻炼会使学生在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中走出来,慢慢地能够发 现一些问题。如:在“生物的新陈代放谢”中,有学生问:“绿 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 物,同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存诸的有机物中;而呼吸作用主要 是分解有机物生成无机物, (二氧化碳和水或酒精、乳酸),同 时释放能量。它们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这不是做无用功 吗?”。对这个问题,我们应不直接做出回答,而是启发引导学 生分组,从两者发生的细胞类别、条件、场所、能量的转变、 储存或叶绿体中的色因子吸收可见的太阳光,需要叶绿中有关的 酶进行催化,只能可能发生在所有生物的所有细胞中:光合作用 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 被生命直接利用,只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将释放出来后 转 ̄]ATP中才能被生物体生命活动直接利用。所以,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不能把两者看成简单的逆 转,然后通过讨论、列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学生就一目了 然。在“动物的物质代谢”中,学生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例:为 观察1 1 什么我妈妈在摘除胆囊以后,医生建议她要少吃鸡蛋和油腻的食 品? “瘦肉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等等。在“生殖和发育”中 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有的人会对花粉过 敏?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飞,为什么有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 播种后不立即萌发而有休眠的现象等等。 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学生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教师就不能 一个劲地“竹筒倒豆子”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而是 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众家长之所长,从而获得 问题的答案;不能当堂解决的,我则提供给他们一些相关的资 料,让他们通过阅读,相互讨论,从资料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 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结论,倍感成功的喜悦,也自然而然的促使 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一产生疑问一努力解疑”的良陛循环 中, 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肤浅,甚至异想天 开。但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要肯定学生的 每一个“问题”绝对不能嘲笑,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 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面来,败兴而归”,因为学生的“问 匣子”一旦打开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有 时是教师所无法估计的。 三、在调查中落实探究性学习 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之一,在学习生物课本知识的 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以及对 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对于生物科学技术的 信息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罗列、介绍,必然是空洞无味的, 也就激发不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而高二新教材中安排的一些 研究课题恰恰也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肋。我就以课本上 的第1个研究性的课题,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 道”为例,谈谈我在调查中落实探究性学习的一些体会。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①提出问题:教师指定了两个主题基 因工程的进展、艾滋病毒与艾滋病的防治。将所教的班分组选择 主题,②收集信息:教师首先强调了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注 意的事项,学生便开始分工合作,充分利用了图书馆、报刊杂 志、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信息的必集,并制成信息卡(便于交 流)。应该说学生收集到的信息内容是极其丰富多彩的。③写出 的报告;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写报告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读者 姓名、文章标题、出版物的名称、出版时间和页码、作者的写作 意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和事实,你对这篇文章有什么看法 或见解等等。学生在阅读了相关文章后,经过讨论、分析,写出 了自己的观点,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④报告的交流和评 论;报告完成后,利用一定的时间让报告人进行陈述,而其他同 学可以进行提问,由报告人进行答辩;在报告的交流和评价过程 中,学生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气氛非常活跃。 实际上,每一个学生的报告就是一个JJx ̄J\的信息库,学生在 调查中获得了对学习新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加深了对新问题的认 识。在相互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信息的“互补”、资源的 “共享”。通过调查,学生不仅增加了信息量、拓宽了知识量,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的交 流能力,更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 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 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和 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所以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 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 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 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到后回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