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健康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瘦金体:将写字娱乐到底

瘦金体:将写字娱乐到底

来源:华佗健康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瘦金体:将写字娱乐到底

作者:冯令沂

来源:《粤海风》2013年第01期

在书艺各体之中,有一体殊异于诸家,曰“瘦金体”,为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所创。此书体偏离宗法,自辟蹊径,笔画结体独特,意趣天成,以清朗瘦硬,锋芒显露为特质。世人对“瘦金体”都有一种情意结,即认为此体书法,观之适眼合心,习之手措不及。而因为市面鲜有出品,加之不时有对“瘦金体”藏品的高价炒作,增益此体书法之神秘魅惑。

一种独特的书体加上一个昏庸的帝王,“瘦金体”连同赵佶的事迹,直令世人叹息不断。其吊诡有二:

一是宋徽宗其人其事,昏庸腐败,丧权辱国,为后世所诟病,是史称“靖康之耻”的主要角色。然而宋朝到徽宗之时,又是中华国力最鼎盛的时期,徽宗本人的字画及其当朝之时在繁荣文化艺术,编撰以“宣和”冠名之宏篇艺术集成典籍之种种作为,可谓冠绝古今。而作为当朝皇帝,徽宗与大词人周邦彦风雅游戏及与名伎李师师之风流野史种种,亦为后世所津津乐道。如此昏庸腐败与繁荣艺术集于一身,一贬一褒,使徽宗成为史上最矛盾的人,此吊诡一也。 其二是徽宗之后,包括灭掉北宋的金朝以降,宫闱之内习临“瘦金体”之皇室幼学不在少数,但能脱碑帖缮写者绝少。观徽宗之后900余年,算来元代有一个六世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年);近人工笔画大家的于非闇(1888—1959年)也算一位;而作为清末皇族之后的启功(1912—2005年),也可以归类到习临“瘦金体”并变体成功的范例。当然,现代也有人成功脱碑帖缮写的,较突出者的书法家有沈永泰、邱金生等。除此而外,绝大多数“瘦金体”玩家都无功往返。一种书体有那么多碑帖存世,但临摹乃至缮写如此艰难,这也令书家大感迷惑。因结合实践与认识,写点体会就教于方家。 拼尽裘马为书画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一道艳丽的艺术风景——大型动画视频《清明上河图》引人注目,此幅画之作者为宋人张择端,而为此画题字的人乃当朝皇帝宋徽宗,所用书体系“瘦金体”行楷。

2011年1月,由国务院新闻办主导摄制之“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该片之人物篇第一个镜头出现章子怡、范冰冰等5位美人,而背景画题,就是宋徽宗的《秾芳诗帖》。

两款作品同为中华文化之标志,都与宋徽宗相关,说明宋徽宗在中国艺术界一直踞有显赫地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徽宗在位的25年(1100—1125年)在文化建设上的成就,相当于在文化艺术领域上来了一次全面的、强烈的“核爆”,徽宗作为主要推手,把祖辈积攒的相当于当时世界经济(今人所谓的GDP)当量一半的财富,耗散于这次“文化核爆”里,造就了“宣和”文化艺术的持久辐射力。

以我所见,徽宗之能得一时之“逞”,缘于几个特殊因素:

一是强烈嗜好。宋徽宗(赵佶)云:“朕万几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宋徽宗贵为一国之君,耽湎于字画,是明摆着的“上有所好”,臣民岂不趋附之?

二是宽裕资源。徽宗率性孤行,倾一国之财力搞许多文化“工程”,如辑成《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鸿篇巨制,他自己也创作了大量的字画。以对后世影响而论,冠绝无两;

三是充分闲恬。大书家孙过庭认为:“非其心闲手敏,难以兼通者焉。”(《书谱》)说明人的闲恬状态对书写的重要性。徽宗在位疏问政事,专事字画,他逊位做太上皇之后,更多闲暇,书道又臻新境界。

以今时盘点中华文化遗产论,徽宗用心一偏,玩物丧志,纵欲败度,导致“靖康耻”之国力大衰败,而他引发的“文化核爆”效应,于今持续激荡,似乎又说明:非“玩物”无以“艺术”? 一体天成越古今

观秦汉以降,古人书体嬗变流沛,其前后师承,均有所宗。书家们乐守“古者所无,不得缮写”之传统,偏求“笔笔造古意,字字有来历”(元·陈绎云《翰林要诀》)。盖就字体模写效果而言,其实多数书体均未至于“古者所无”就无法缮写之境地。

不过,徽宗的书法或可算例外,习练其《千字文卷》可以觉得,形似其笔画并不难得,但弄好结体则难度颇大。后越是追读其碑帖,就越知道宋徽宗在不同人生阶段,不特有《千字文卷》式的瘦金体,还有《秾芳诗帖》式的瘦金体,新近又见到《宋徽宗题槠慧龙章云篆诗碑》,此或又是一种类型之瘦金体等等。一体分殊多式,又各有十分鲜明之特征风格:笔画精致,变化多端,不拘一格,锋芒毕露。因此,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正在临习瘦金体,你或要问他,是临摹徽宗什么时候,什么款式的瘦金体?

令人疑惑的是,浏览古人书论,谈及宋徽宗的书法并不多见,大约是甚少人能缮写此体,故无法体味其中三昧;又或因有因人废书的传统:宋四大书家“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世人恶蔡京奸妄,遂代之以蔡襄(此为公案,窃未深考),至于徽宗如此昏庸,故不提也罢。而我习徽宗字时,觉其深得隋唐法书底蕴,尤其是在笔画、结体之构造上,总能见其严守法度,自然天成之神韵。我想,他如果没有“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元·赵孟頫语)的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力是难以达到此成就的。守法之余,徽宗不忘制法,此可谓他的特权。他能够随时创制新的“工具”且用来得心应手:有时四平八稳,有时惊险奇骏,体随心结,心随体赋,幻化无端。我由此而推想,后来者欲与徽宗比肩,就看你创设“工具”的本事了。

我常以“徽宗所无,难得缮写”来形容尝试写徽宗字的艰难困惑。由此推论,写瘦金书的人其实可算是“敢死队员”。唐人李邑曾经说过:“似我者俗,学我者死。”近人齐白石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都是警示后学不要专擅一家。而900年来徽宗体很少有人写成,但明知写成机会不大,偏偏有人抵御不住他的字之诱惑,前赴后继,冒“死”临习,难道此字体真是有致命之诱么?

《秾芳》、《牡丹》各一端

看徽宗单个字要看《秾芳诗帖》,看整篇要看《牡丹诗帖》。

关于《秾芳诗帖》,清人陈邦彦(1678—1752年)观款有云:“宣和书画超轶千古,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真神品也。”论到字的结体,笔画之精到,笔画间牵出之缕缕细丝,显见其运笔之飞逸与端稳,堪称绝品。而《秾芳诗帖》能够存世900余年尚能见到如此细节,足见宋代书艺材质之成熟。

关于《牡丹诗帖》,邓白先生(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有一个说法,认为宋徽宗“传世的《牡丹诗帖》,可称是赵佶瘦金书的代表作”。(引自《瘦金体书法艺术》,邱金生等著,P2)《牡丹诗帖》从字的结体,行间字与字的大小及空间关系,乃至行气的布局运走,都臻于完美,的确是神品。

瘦金书整体而论,属于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徽宗书法从险难处运作,摆脱了钟(繇)、张(芝)、二王(羲之、献之)之轨迹,虽学薛(稷)、黄(庭坚)亦少有师承旧路,年少已经自成一家。其书法也属楷模(指其《千字文卷》),但后世却难企及,尤其是他35岁之后的作品,后人虽勉力临摹而无有所及者,只遗下一座孤峰,虽然历900年而令人叹为观止而已!

我以为,写字之先,识字最紧要。只有识字,你才能领会好字的结构。古人有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这里所谓识字,系指的是对字形的反复观察,习识,就是说要多看碑帖。

瘦金体的特点是:笔画、结体任一样不妥当,整个字看起来就不舒心。所以,构字完美应该是第一要义!多数练瘦金体的人都会有体会:笔画形似或易得,但结体得宜则不易。因此,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有悟得某字笔画之写法,内心便十分欢喜的感觉。 晋韵宋意道非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代书论大家熊秉明认为,魏晋时期,已经确立了师法自然之书法美学客观标准。(参看其《中国书法理论体系》,P15)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云:“晋、宋人书,但以风流胜,不为无法,而妙处不在法。”又云:“其尤精者,或以醉,或以梦,或以病,游戏神通,无所不可,何必神怡气王,造物乃完哉!”(《画禅室随笔》)明人悟性高,寥寥数语,就把个晋韵宋意讲透彻了。

观今人临习徽宗书法,写到俏似已经难得,往往止于俏似而无法前行。还是那句“徽宗未写,无由着墨”。但你再看徽宗自己,越到后来其实越无一定书体。其一幅很有代表性的画叫《听琴图》,画题“听琴图”三个字随手写出完美无瑕,比之前面说的《秾芳诗帖》,又多几分圆融而少几分锋芒。

康有为曰:“新理异态,古人所贵。逸少(王羲之)曰:‘作一字须数种意。’故先贵存想,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新理异态,自然佚出。”康提出“新理异态”概念,原有两重意思,一是“存想”——开动想象,毋使字意止于形象;二是在构字方法上动脑筋——多种书体自然融合。(参看康有为所著《广艺舟双揖·缀法》)

今我亦倡“新理异态”,即是建议通过突破陈见而重构写字的旨趣,主张将写字嬗变为一种新的娱乐消闲,嬗变为一种新时尚,就是要缩窄市场功利对书道之浸染,通过变革写字之材料及表现形态,求打破写字之时空域限——你可以即席挥毫,他亦可以隔夜续笔——无时无处不是写字乐处。

我总以为,今时今日,晋韵宋意还要追,新理异态亦为道。 有所谓“完美汉字”?

梁武帝萧衍说过:“适眼合心,便为甲科。”(《答陶隐居论书》)看上去舒心,就是好字!一句大白话。唐人李华亦云:“大抵字不可拙,不可巧,不可今,不可古,华质相半可也。”(《二字诀》)这话也等于什么也没说。不过,他们似乎都在讨论某种字体楷模。 以我管见,宋徽宗后期所书碑帖及画题,均有在打造完美字形上刻意而为之象。其标志是无论是单个字的结体,笔势,或谋篇布局,都暗合晋、唐诸家之绳规。以字形论,隋人释智果提出过“回展右肩”,“长舒左足”,“峻拔一角”,“潜虚半腹”等构字法,徽宗写字之细节中皆有体现;而释智果提出之“繁则减除”(笔画过密则减笔画),“疏当补续”(笔画过疏则加笔画)(以上均参见《心成颂》)等过火主张,徽宗也照行不误,此象在他的《大观圣作之碑》里时有所见。显见徽宗对前规之因循。我以为,“瘦金体”之能作为今日“仿宋体”之原初摹版,因循与创制结合或是基因。

我认为,好字写得出来,其实是需要“神”助的,所谓“千变万化,得之神功”。(张怀瓘,《书断列传第二》)明人傅山亦云:“神至而笔至,天也;笔不至而神至,天也。至与不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莫非天也。”(《散论》)“神”者,可遇不可求也。一个字写得好不易,一篇字写得好又复更难,此对于瘦金体又更是这样了。

有学人张其凤(南京艺术学院)说过:“宋徽宗的书法无疑是最能抒情的楷书之一。”“宋徽宗瘦金体无疑是宋代楷书尚意书风最为重要的收获。其瘦金体中所蕴含的名士气、书卷气乃是北宋乃至中国整部书法史上最为浓郁的楷书之一。”(引自《瘦金体书法艺术》,P3)我以为,张其凤的说法甚为有道理。 试以瘦金写《兰亭》

世人皆知王右军(羲之)写于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之《兰亭序》,距今约1600年矣。被后人公认为天下第一行楷。

唐书论家张怀瓘曰:“逸少善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书断列传第二》)欧阳询也认为“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用笔论》)“书法首推晋,晋首推二王。”(明·潘之淙《书法离钩》)黄庭坚说:“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当然,王羲之之最忠实之“粉丝”系唐太宗李世民,太宗曰:“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王羲之传论》)唐太宗酷爱《兰亭序》的结果,是将真迹带入他的墓塚,以至后人见到的只是碑刻或是各朝书法大家的摹写本。

我以为,《兰亭序》书体之奇绝,其文辞之曼妙,更属千古名篇。

观后人写《兰亭序》,约莫分为三派,一派力逼真迹,如虞世南、冯承素、褚遂良等,此派一直沿袭,至今不绝;另一派以二王(羲之,献之)风格临摹前人摹本,如唐宋以降诸家,不拘形似;再有一派是以个人书体录《兰亭序》,如明清以降及现代诸家。比较极端如八大山人,字体不论,篇章亦略去大部,因为有后面诸家范例,我亦起心尝试以大字瘦金体缮写《兰亭序》。

2011年8月,我最终完成此大字本瘦金体《兰亭序》。并于2012年5月以来,分别在广州、肇庆等地,以“冯令沂大字瘦金体《兰亭序》装置艺术巡回展”之名,招摇兴展,不期博得观者好评,殊感荣幸。徽宗书体写《兰亭序》文,缮写徽宗之笔意,擅发右军之幽思,其实有点恣肆妄为。皆因徽宗之书与右军之辞皆超绝千古,我等晚后同侪于此太平盛世,理应肩负存续其形象,彰显其华章的责任。 大道至简唯心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人云:“书道其大矣,斯文兴焉。”写字要上到形而上之境,一要外在环境的营造,二要内在情怀的养成。

外在环境如何营造?尚文尚书法是也。世俗浮躁功利,你无法处身世外。由于写“瘦金体”不易,进步迟缓,反而使你有机会摒除俗世功利。于是赏字、临字、练字,你的心思、意趣与徽宗贴近,写字动机也更单纯。直至有如齐白石在提到大画家徐渭时所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徐渭自谓‘青藤居士’)磨墨理纸。”我亦每每有磨墨在徽宗侧,又或听琴在徽宗侧之幻念。

而讲到内在情怀,即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人生之心境情调”,即被“惊异、畏惧、忧虑操心、惊叹好奇和狂欢”诸种情愫所扰动,所支配,遂生出诸种思想观念,继而生出艺术趣味。大道至简:搞文化,弄笔墨,其实要有一种娱乐精神,如右军所谓“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写字如何到娱乐之境?

我以为,练习书法要有进步,或者要经历这么几个历程,即由专心写字,而自由写字,而快乐写字……当把写字当成日常生活,当成娱乐之一部分时,你写字的动力或许就有了。于是,你或会与我一同感受到“日成一字,心满意足”的欢悦。

窃以为,瘦金体是一种构造完美的标准楷书。我经过从临习到缮写过程,对探索笔、墨和纸的适配性孜孜以求,直至近年,托赖习字工具之多样化(尤其系市面推出之各式水写纸),使我有机会用日常之时间碎片习字,遂有小成,遂感得意。后又在完善笔画结体上劳力费神之余,刻意图追求一种淡墨水迹的肌理感,乃至摸索用A4纸、猪鬃笔写字,后更弄出一个装置展览,图表达以时间碎片组装文字之意蕴。凡此种种,是从心境里嬗发一种写字态度,我谓之:写字娱乐。至于效果,方家自有批评。 (作者单位: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