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吕叔湘口语教学思想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

来源:华佗健康网
教改教法

吕叔湘口语教学思想对当下语文教学的启示

韦星梦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45

桂林541004)广西·

DOI:10.16871/j.cnki.kjwhc.2016.08.018

[2]138

这种界定,与叶圣陶先生“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解

摘要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从口语训练入手,能够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口语教学尚不理想的情况,总结其口语教学思想可从学生、教师和文化遗产继承三个方面进行改善,对当下的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

关键词吕叔湘口语教学语文教学启示

OntheEnlightenmentofLvShuxiang'sThoughtonSpokenChineseTeachingtoContemporaryChineseTeaching//WeiXingmengAbstract

Mr.LvShuxiangthoughtthatChineseteaching

shouldbestartedfromthetrainingofspokenChineseinordertoachievemultipliereffect,soheputforwardtheimportanceandnecessityofspokenChineseteachinginChineseteaching.InviewofthecurrentsituationthatspokenChineseteachingisstilllessimpressiveinChina,thispapersummarizesthathisthoughtonspokenChineseteachingcanguidecontemporaryChineseteachingfromsuchthreeaspectsasstudents,teachersandtheculturalheritageinheritance.

KeywordsLvShuxiang;spokenChineseteaching;enlighten-menttoChineseteaching

语文教育名家,曾经留吕叔湘先生作为一代语言宗师、

学英国,亲历了时代变局,在文化嬗变中,他既葆有旧时代的视野创新开拓。文脉,学问周正一流,又兼具新时代的精神,在语文教学方面,吕叔湘先生的语言教学研究成果丰硕,尤其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其诸多语文教学文章中都对口语教学的意义、内容、能看到他鲜明的口语教学思想,

方法等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口语教学观。整有利于推进口语教学法理、研究其吕叔湘的口语教学思想,的不断提高,从而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供更多途径,对当下语文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学术造诣深刻的影释是一致的。作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

响着他的语文教学思想,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

[3]316

“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语

后有文字;世界上多的是言是文字的根本,人类先有语言,

[3]314

便可没有文字的语言,可找不着没有语言的文字”,由此,

清晰的看出口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吕叔湘先生还对“语言”和“文字”两者关系作出了诸多的辩证分析,可以看出口语教学的必要性。首先,在渊源上,;其次,在应用上,语广于文本于语,“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文,“在实际生活中,用语言的时间也比用文字的时间多得多”;再次,在掌握上,语难于文,这里的“语”特指在不作充分准备下,能作出整段可表明某一思想的说话,这要比可以起草修改的写作要难得多;另外,在学习上,语先于文,“先。[4]会说话,后会写字”

然而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偏重培养学生书面语能力,口语能力的培养被忽视,这对实现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来说,显然是不恰当的。“语文教学从口语训练入手,是顺乎自然,事半而

[3]334

“学校的语功倍”,必须纠正对语文能力培养的错误意识,

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

[3]315

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

2吕叔湘口语教学思想的主要观点

良好的口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通过对吕

叔湘先生口语教学思想总结,大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一窥口语教学的门径:2.1汉语拼音方案是依托

吕叔湘先生是国立东南大学外国文学系的高材生,在解放时期主持了字典词典的编著工作,对于中英语法的研究特别深刻。因此,他意识到解决中国文盲的问题就在于上发表《从汉“拼音”来识汉字,1962年吕叔湘在《文字改革》语拼音方案想到语言教学》一文,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的优势,将学习拼音字母放在了语文学习过程的重要位置,这是口语教学的重要依托。

通过汉语拼音方案来识汉字,效率高,成效快,学校的

1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综合吕叔湘多次对语文的含义所作出的明确界定,际上语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语言和文字,也即口语和书面语。

作者简介:韦星梦,女,壮族,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生。

38

总第360期

)2016年8月(下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Total.360

Aug2016(C)

识字教育一定要重视汉语拼音方案“,

让拼音和汉字一起从头就互相配合,通过阅读注音读物,带动汉字的学习”[3]115

。进

一步说,学好了汉字,学生就更有兴趣去展开阅读,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5]11

,阅

读多了,口头写作的能力自然能提高,学生出口成章不再是遥不可及。在吕叔湘看来,正确发音也是口语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现今的语文教育,普通话是一个极易被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汉语拼音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工具,正确标准的普通话,能够使汉语的使用与应用更规范化,学生在进行进一步的语文学习时便不会掺杂着许多口语性或方言性的内容,语言组织更为严谨。2.2良好语感是途径

语感的形成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母语天然具有的特征,在口语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对语言文字或语言现象有灵敏感觉、能迅速领悟的人,他看到的“新绿”不单只一种颜色,更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说不尽的志趣,“落叶”也不仅想到秋天,还有无常、寂寞等说不尽的意味。[5]63“研究语文问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极敏锐的语感”[3]208

,吕叔湘早早的就提出了语感问题,

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张口说话的时候,几乎不会对字义和句法做分析,而是凭借自己的直觉去说话,这就是语感在起作用。在人与人接触更频繁,通讯设备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口语交际是现代生活中无法逃避的现实。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形成口语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口语教学中,要以语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语感的形成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多听多读多说,积累语言材料,还要使学生学会切记体察的方法,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从而能够进行拓展迁移,在不断的语言运用中逐步建立良好的语感。2.3口头评改是方法

在新课标制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到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

沟通和社会交往”[6]

。但在考试机制的影响下,

学校中口语交际课程即使开设也往往形同虚设,在这样的情境下,吕叔湘所提出的“口头训练、口头评改”为行而有效地实现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指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子。

“用口头作业来代替一部分书面作业,或是先作口头讨论再往本子写”[3]333

,这样不仅增加了口语训练的机会,

对口语能力的提高大有好处,也是将口头训练与书面训练相结合,全面发展语文能力。能够把一件事情说得有头有尾,次序分明,写下来就可能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能够把一个道理说得有条不紊,透彻有力,写下来就可能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3]315。“口头作文,口头批改,费时间少而收效广,

不光是本人得益,全班都得益”[3]315

,抓住口语这个环节,充分让学生

获得应有的训练,说话的时候条理清晰,不重复颠倒,句式有变化,措辞有讲究。总之,“放过口语训练,孤立地教学书

面语,是违背自然,事倍而功半”[3]334

,口头评改是口语教学最

为有效的方法。

3吕叔湘口语教学思想对当前教学的启示

口语教学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但在吕叔湘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的努力之下,

状况已逐步改变。在新课标前言部分的课程设计思路中,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5]

对吕叔

湘先生口语教学思想的重新审视,或可为当下的口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3.1重视口语,让学生在多练习中成长

长期以来由于考试指向等原因,口语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时间被人为缩减,这样各种口语教学的理念形同虚设。我们的政治是新的,我们的经济是新的,我们需要有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语文教育[7]11,口语作为语文学习的门径,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现代传声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要求语文教师对口语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改变口语教学的现状,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创设教学环境,重视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练习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主要方法,吕叔湘对于语言教学的方面是十分重视的,他认为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

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3]320。在口语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

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3]321

,反复的口语练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

为,教师的讲解无法代替,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引导,然而对语言本身的感受是不可传授的,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会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通过亲历,学生才能对口语的使用有独到的感受,

进而累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口语能力。此时,教师应该乐于倾听学生的思考,善于尊重学生的体验,与学生一起面对口语学习中的困难与挑战,分享口语学习中的欢笑与进步。3.2利用口语,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学生的口语能力不是孤立的提高的,语文是一个听说读写并重的学科,口语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各方面的语文能力也不断在发展。这一点也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启发,除了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之外,发展良好的口语能力也是高水平教学能力的体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大部分都是依赖语言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对语言的运用有着丰富体验和细致感受,有更专业

39

教改教法

更理性的解读,这是使学生准确领会知识的第一步。

[3]323

“教师的语文实践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在口语教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还要注意文化的扬弃,不失时机的加入现代化元素。吕叔湘曾经强调,“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得要培养一代新人,也就要特别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其中

[7]11

一个环节就是语文教育”,这三个面向,无疑为口语教学

学中,语文教师率先垂范尤其重要。《学记》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通过口语教学,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例子,教师所教授的技巧方法必须成为学生受还要挖掘现实生用终身的习惯。不仅是以教授形式为目的,

发展思活蕴含的丰富口语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开发心灵、想,使学生认识到口语能力的价值,视口语表达如游泳于趣味的海洋里。“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

[3]355

本,这是教师教给学生最宝贵的礼物”。

指明了方向,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高效率融入现代语文生活的必备技能,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利法宝。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开放的,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教师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大趋势,努力吸收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借鉴世界口语教学的先进经验来提高口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过好现代语文生活的能力。

3.3体味口语,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不但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成果,而且创造出了绚丽夺目的精神文化就是之花,而这绵亘璀璨的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载体,历经劫难而依旧传承下来的语言艺术。教师在口语教学的过程中,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任务,使年轻的一代得以享受这

[3]314份文化遗产。“生动和鲜明是语言固有的特色”,中国古代

4结语

吕叔湘先生关于口语教学的论述切中肯綮,至今仍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在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给予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启示。另外,吕叔湘先生对我国语文教育改革作出了文言文教学以及巨大的贡献,除了口语教学,在作文教学、值得深入挖掘,足语文本体和教材观等方面皆有精到论述,以催人奋进。参考文献

[1]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四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董初菊.吕叔湘张志公的口语教学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

[5]杨斌.什么是我们的母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7]王晨.重读吕叔湘·走进新课标———什么是语文[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通过把诵读看作是培养认识、感受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过程,字正腔圆的发音中增加对语言本身的内涵的感受,我们的在唐诗宋词、元曲清歌中繁汉语在屈子的仰天长啸中生长,

具有独特的意义。华,每个语音韵调都负载着千年的文化,教师带领着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一步步的品味语言,平声悠扬,仄声干脆,以及双声叠韵的和谐。对语言的使用进行深入挖掘,体察其中情韵,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通过理解中华经典的语言艺术,身为中国人的内心深层的底气与自信便油然而生,这正是千百年来牢牢拴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在舌灿莲花中与古人进行情感对接,前有晏子使楚,后有总理外交,学生在我国特有的说辩艺术中沉醉,感受到口语交际的魅力。

(上接第17页)

化成为校园文化的精髓,校园陶文化已经成为师生奋发追求有意识将校园的精神底色。因此,学校在廉洁教育的建设中,陶文化引入其中,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引廉入陶,拓展了陶文化内涵;以陶育廉,深入挖掘资源,搭建教育平台,营造廉洁的人文环境;以陶说廉,举办“以陶说廉”征文比赛、“以陶丰富了廉政文化载体。[6]说廉”作品展;以陶促廉,

编辑李金枝

参考文献

[1]赵凯博,付军.高校学生廉洁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3):93-95.

[2]谭璐,藤小艳.国内外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35(3):107-110.

[3]钟华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31(12):114-115.

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高[4]李红权,张春宇.大学生廉洁教育:目标、教研究,2011(10):119-121.

[5]徐惠红,石佑.试析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125-127.

[6]林素琴.高效特色校园廉政文化构建探析———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1):16-19.

4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廉洁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的未来和希望,在遵循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前提下,努力探索廉洁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应该常抓不懈的一个课题,这需要社会、高校及家庭的共同配合。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一定能使大学生将廉洁意识真正内化于心、显化于行,并成长为清正廉洁的新一代社会主流力量。40

编辑李金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