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利部检查指导我省淤地坝防汛准备工作

来源:华佗健康网
2015年6月 严尔梅等东北黑土区农田植被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设计 4.3实验装置率定 4.8模型应用 实验的主要装置为人工模拟降雨器,降雨面积 100 mz,降雨强度5-200 mm/h,降雨均匀度系数大于 85%。试验前对人工降雨器进行率定,率定的主要内 容包括降雨量、降雨强度、雨滴分布和降雨均匀度。 4.4野外实验设计 按照3.5的思路,预测预报东北黑土区的土壤 流失量,实现大尺度水土流失的监测与预报。在具体 应用过程中,再进一步研究完善预报模型。 参考支献 [1]刘宝元,唐克丽,查轩,等.坡耕地不同地面覆盖的 水土流失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0,4(1):25—29. 研究要素设定为5个,分别是农作物类型、密 度、覆盖度、地上生物量、0—10 cm土层的根系量,各 要素分别设置1O个水平。为了减少野外试验次数, [2]朱雪芹,潘世兵,张建立.流域水文模型和GIS集成 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按照5因素10水平的正交试 验设计,进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按照大样本理 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3): 10—13. 论,初步设想开展50次以上试验,每次3次重复,共 [3]袁建平,蒋定生.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降雨人渗产 流点面转化[J].地理科学,2001,21(3):262—266. 需150次以上的人工降雨试验。每次试验均设置无 植被的对照。 4.5数据调查测定 [4]于东升,史学正,吕喜玺.低丘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 式的C值及可持续性评价【J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8,4(1):71—76. 在农作物和人工林生长过程中,调查其覆盖度、 地上生物量、0—10 cm土层(林地大于此)的根系量。 利用野外径流小区中的TDR测定土壤含水量;利用 自记雨量计观测降雨量、降雨强度及降雨过程;利用 径流池内径流泥沙,测定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 4.6建立初步模型 [5]张宪奎,许靖华,卢秀琴,等.黑龙江省土壤流失方程 的研究【JJ.水土保持通报,1992,12(4):1—9. [6]林素兰,黄毅,聂振刚,等.辽北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土 壤流失方程的建立[J】.土壤通报,1997,28(6):251—253. [7]张科利,刘宝元,蔡永明.土壤侵蚀预报研究中的标 准小区问题论证『J1.地理研究,2000,19(3):297—301. 利用数理统计中正交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分 析农作物类型、密度、覆盖度、地上生物量、0—10 cm [8]蔡崇法,丁树文,史志华,等.城镇土壤侵蚀的特点与 危害fJ1.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2):191—192. [9]王占礼.中国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危害分析 农 业工程学报,2000,16(4):32—36. 土层的根系量等要素指标对C因子值的影响程度 (贡献率),建立各要素与c因子的关系模型。同时, 按照各要素对C因子的贡献率大小,筛选出主要的 影响因素。或者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 [10]唐政洪,蔡强国,许峰,等.不同尺度条件下的土壤 侵蚀实验监测及模型研究【J1_水科学进展,2002,13(6):781— 787. 确定影响C因子值的关键要素。以关键要素为基 础,建立C因子计算初步模型。 4.7模型验证与校准 利用当地坡面径流小区多年的实测资料,对C [11]赵晓丽,张增祥,周全斌,等.中国土壤侵蚀与其地 理环境背景的空间关系[J].山地学报,2002,20(3):277—283. 作者简介 因子值计算的初步模型进行验证。如果精度达不到 要求,需要对部分参数进行修正,直到满足精度为 止,最终确定C因子计算模型。 严尔梅(1982一):女,工程师;通讯地址:黑龙江 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景江西路50号,150070 口信息窗口 水利部检查指导我省淤地坝防汛准备工作 5月6日至8日,按照水利部统一安排部署,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副局长高健翎带队的水利部淤地坝安 全运用检查组来我省检查指导淤地坝防汛准备工作。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有关人员陪同检查。检查组一行赴 运城市盐湖区、平陆县,临汾市隰县、大宁县,实地检查了部分骨干淤地坝和中型淤地坝的汛前准备工作,现 场听取了省、市、县淤地坝安全运用有关情况介绍,并在大宁县召开了座谈会。通过听取汇报和查阅资料,检 查组认为我省在淤地坝安全运用工作上领导认识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管护经费到位、管理制度到位、防范措 施到位,淤地坝底数清楚,汛前检查中能抓住重点。同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防汛预案,加强管护人员培训及 淤地坝安全运行宣传引导,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把各项防汛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周密,确保淤地坝工程 安全度汛。 (蒋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