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6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跟踪检测(五十七)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来源:华佗健康网


跟踪检测(五十七) 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

1.(2015·益阳质检)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 )

A.星火燎原、均贫富、武装斗争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命斗争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

2.(2015·北京东城区模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某次会议主席台口的檐额上设置了十二个红色大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这次会议是( )

A.国民党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3.(2015·南京摸底)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人民民主专政》

B.《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4.“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民族、民生 C.民族、民权

B.民权、民生 D.富国、强国

5.(2015·济南模拟)“文革”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谈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 )

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6.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1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二、非选择题(根据分值定要点,依据材料找答案)

7.(20分)(2015·天津河西区质检)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也是新中国的缔造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维护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1939年下半年,共产党人连续发表一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其中主要有1940年2月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纲领是:把操纵国计民生的即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收归国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允许那些不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纲领是……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的时代背景和目的。(8分)

(2)概括材料二中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是如何实践的?(8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看,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创新精神? (4分)

答 案

1.选D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的思想是“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即毛泽东思想中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故D项正确;B项是内容的体现,不是灵

2

魂,错误; A、C两项和题意不相符。

2.选D 该会议强调“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即强调毛泽东思想的作用。国民党一大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确立武装反抗的方针,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但毛泽东思想还未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与“在毛泽东的旗帜下”相符合,故D项正确。

3. 选D 根据材料“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应为1956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6~1936年),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写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故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故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写于1956年,故D项正确。

4.选A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解放,解救了劳苦大众;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了民族的腾飞,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故这两次飞跃解决了“民族”和“民生”问题,故A项正确;毛泽东时代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解决“民权”问题,故B、C两项错误;邓小平时代才开始实现“富国、强国”的梦想,故D项错误。

5.选B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没有涉及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内容,故A项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破除了对领袖个人的盲目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邓小平南方谈话破除了对计划经济模式的崇拜,故B项正确;C项明显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发生在1978年,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故D项错误。

6.选D 本题A项可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本题所述时间、跨度不符;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C项“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说法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本题选D项,材料反映的变化反映了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国民政府及中共的关系进行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为了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了维护革命的三民主义,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等信息中不难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涉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制度特点,需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背景: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调整对内政策。

目的: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寇,实现民族独立;为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

(2)特点:政权上,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的联合专政;经济上,国营经济为主体的各

3

种经济并存发展;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实践: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3)具体国情与革命理论相结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精神。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