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定位研究

来源:华佗健康网
第18卷·第1期 2015年2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1 0f Suzhou Educat1 On Insti tute Vo1.18。No.1 Feb.201 5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定位研究 郭晓琳 (郑州大学 河南·郑州45000 1) 【摘 要】在中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新兴学科,课程定位决定其走向,同时影响着高校学生 质量。针对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定位进行分析,明确其课程定位,推动建设科学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程体系。 【关键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课程定位社会本位 个人本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15)01~0094—03 研究背景 一、的困境与改革》【J],朱新华,《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大学生职 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J1,两篇文章在理论高度上可指 总之.职业发展与指导课程研究方面.较多关注下位问 (一)课程定位的概念 目前,在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课程定位的概念.通过检索 导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定位研究 也没有发现针对课程定位的概念进行专业的辨析与研究的 课程定位的研究集中于三方面:一、课程性质.一般认为是课 题.较少关注课程定位这个上位问题 上位问题决定下位问 程类型,一般以两种形式进行分类,第一.按照课程在课程群 题,只有明确课程定位.在一定范围内,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 中的作用划分,包括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第二,按照 解。 课程的基本内容划分,包括理论课、知识课、技能课。二、课程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价值取向 内容,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等具体实施环节。三、课 程目标.是单科目的教学目标.是在国家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价值取向是课程发展的支撑点.是一门课程的灵魂 之下制定的,符合某一具体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的制定受国 课程取向,一般归结为三种:知识本位课程取向、社会本位课 家、社会、学校、专业、教师、学生、家长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由 程取向、个人本位取向 知识本位课程取向强调系统知识的学 于课程定位并无明确的定义.三个方面的内容几乎包括了构 习,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过于强调会造成死记硬背,封闭、脱离 成课程的各个要素.所以.从教育学角度考虑。可以从课程价 社会:社会本位课程取向注重课程与外部因素互动.强调课程 值取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 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过于强调会导致将学生作为工具训练; 等六方面定位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二)研究现状 个人本位课程取向强调学生兴趣、自我.把课程看作是发展人 的基本手段.过于强调会忽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中国.现阶段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定位应是社 当代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是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发生 一、现阶段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在就 变化的情况下,在国家政策法规的引导下.由上而下推动而逐 会本位 原因有三:所以其起点决定定位.先解决“燃眉之 步开始发展的 自2007年.国家开始下发关于开展职业发展 业难的情况下产生的.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文件.至今。已有七年。该课程还处于初生 急”的就业难问题:二、传统就业观念及集体主义文化决定了 大部分还是“等、 期.课程建设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诸多问 短期内国人的自主就业意识不会快速形成.题 目前,课程定位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研究较多的是大学 靠、要”的就业心理:三、缺乏自主就业的环境。所以,尽管,职  语文、中职高职语文、商务汉语、口语交际、数学及旅游礼仪等 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走向是关注人的主体存在性.具体课程.该方面的研究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定位研 但是对于目前中国的就业状况来说.定位于社会本位符合社 究提供思路:二、明确地从课程定位角度研究职业发展与就业 会发展规律 指导的文章没有.较多集中在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建设、教学 (二)课程性质 设计、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及网络课程等 在国家政策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已有明确定位。 方面,不过,其中有课程定位的影子。如,雷五明,《论职业发展 2008年规定属于高校必修课或选择课.要求经过3—5年的完 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J],提及“定位”,不过文章内容与 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不过。历经6年,依目前的实施情况 题目有出入。另外,颜中玉,《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面临 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没有成为高校必修课。所以, 米【收稿日 ̄]]2014-09—21 [作者简介]郭晓琳,郑州大学教育系,硕士研究生。 94 郭晓琳: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定位研究 从课程实施上,应该在分科课 从政策方面讲.职业发展与就业课程定位于高校必修课。另 应该四年各有侧重,相互衔接; 外。根据对课程的具体细分,反观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程观与活动课程观的指导下实施具体的形式;从课程评价上, 可知该课程是集知识、理论与技能为一体的课程,所以,从该 应该坚持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课程定位明确之后,实施要有保障。 角度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知识、理论和技能 需要具体实施.课。综上,在课程性质上,定位于高校必修通识课。 (三)课程目标 三、实施保障 (一)管理保障 课程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韵外部运营环境.课程管理主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架构基础,此处的课程目标是在社会 本位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从宏观上讲,职业发展与 要涉及行政管理和运行管理.即高校领导层面和管理机构层 就业指导的课程目标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提升大学生的 面 目前.国内高校大都有副校长负责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 就业能力.以有业为基础实现人生幸福。从宏观上讲,职业发 一方面.也成立有名称不一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不 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目标即以成功有业为基础.实现人生幸福; 从微观上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目标即是实现“人职匹 配”.锻造职业耐力,提升职业适应力。不过,微观目标更具操 作性.是制定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具体依据。 (四)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血肉.内容是在课程目标的引导下制 定的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大学生,所 以课程内容除符合教育规律外.还需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身 心特点及职业需求.以年级、专业、性别为划分单元.开发各有 侧重的校本教材、系本教材。形成重点突出、相互衔接并逐步 深入的不同课程板块。具体包括:一、环境篇.主题“了解自我 资源、大学学习环境与职业环境”,授课对象侧重一年级;二、 能力篇.主题“提升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授课对 象侧重于二年级:三、就业篇。主题“求职准备与角色调适”,授 课对象侧重于三四年级:四、创业篇,主题“个性发展与成功创 业”.授课对象侧重三四年级学生。 (五)课程实施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包括知识、理论与技能型课程。 所以在课程实施中有两种主要的课程观.即分科课程观和活 动课程观。知识和理论型课程内容侧重于分科课程观的范畴. 技能型内容侧重于活动课程观的范畴。在具体实施中.根据两 种不同的课程观进行形式转换.比如.知识和理论型课程内容 可偏重于班级授课与小组讨论邓形式.技能型课程内容可偏 重于实践教学、活动课程及案例教学等。当然.两者并不存在 绝对的分野.可用同样的课程形式进行三种课程内容的教学. 除却以上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工作坊的教学研讨形式。 (六)课程评价 科学的课程评价可以促进课程的发展.所以.建立科学可 行的课程评价标准是实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必要举 措。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是人生观教育,所以评价标准不可功 利。课程评价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可采用个人成长记录袋.记录大学四年的职业成熟度发展历 程:总结性评价,对知识和理论型内容可以通过考试等形式量 化进行考核,对技能型内容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 师评定、模拟操作及实践练习等形式进行考核 综上所述。从六个方面明确现阶段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 导的课程定位,从课程价值取向上来说.应该坚持社会本位: 从课程性质上讲.课程定位应该是高校必修通识课:从课程目 标上,应该坚持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相结合:从课程内容上. 过.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同的学校这两方力量发挥的效力 不同 除此.现阶段.国内高校并没有普遍设立职业发展与就 业指导教研室.所以.在管理层面上.需要普及建立职业发展 与就业指导教研室 (二)师资保障 现阶段.大多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日后的发展方向, 应保障有一批专业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发展与 就业指导教育的师资问题是研究较多的课题之一.我们可以 参考国外的师资培养模式来建设我国的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 指导的师资队伍 比如.德国.全国仅有一所大学即“德国联邦 行政管理专业高等学院”专门培养此种专业学生 该学院此专 业的招生比例为10:l。 (三)经费保障 任何一门课程的发展都需要经费支持.现阶段.职业发展 与就业指导教育处于初生期,各方面建设都需经费,尤其是,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经典理论基本上都由国外翻译而 来.所以在引进原著教材资料及活动课程方面亟需资金支持 而且.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本身就是连接学业与职业的 桥梁课程,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如果投入不够,无法推动课 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程发展的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系列文 件,都把教育回归生活、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作为强调的重点之 一。各国课程改革大都意识到真正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是 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以此,尊重并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 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把学习者的“体验性知识”作为课程内容 的有机构成,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向。中国大学教学2011 (5)1课程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未来的趋势只能从宏观上预 测,而课程价值取向是课程发展的灵魂,职业发展与指导课程 的价值取向决定该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课程价值取向一 旦确定。其它五个因素便围绕此展开 以上所述三种课程价值 取向,各有利弊,未来的课程价值取向是三种课程取向逐渐融 合。呈现出新型的课程价值取向.实现社会服务价值与自我服 务价值,最终以人文精神为价值追求.将课程回归生活 与课程价值取向一致.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 也要求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关注生命的本真意义和自我价值 所以。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走向是从社会本位走向个 人本位,从关注职业环境到关注自我发展.从人职匹配到自我 创造。 9S 2015年2月 第18卷.第1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4】柳君芳.国外职业指导理论概述(二)Ⅱ】.北京成人教育,2000 【参考文献】: (6). I11罗群,曹丽,左小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 [5】陈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研究Ⅱ].中 构想U】.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 国大学教学2011(5). 【21.q ̄中玉.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面临的困境与改革Ⅱ1. 【6]雷五明.论职业发展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Ⅱ】,教育与职 业.2006(1). 『31朱新华,金文斌.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 r7】张金华.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 就业指导课程建设U].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5). U1.教育与职业,2009(2). (上接第93页)内涵.以及任务教学法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 院学报.2013(03). 的应用.对于某些存在的问题也给予了分析.希望笔者个人的 『51汪继敏.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大 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本文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在此.笔者也 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为侧Ⅱ].韶关学院学报,2010(02). 希望任务教学法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 [6】符云燕.大学英语任务教学法初探Ⅱ].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大的贡献 2012(01). 【参考文献】: 学与管理.2008(12). r71陈昭霞.“以形式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中的应 11.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o11(o1). [1]王静.任务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Ⅱ].教 用[【8]翟佳.任务型教学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Ⅱ】.湖北广 f91胡小红.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实 【21:#1静.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Ⅱ】.科技信息, 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5). 2010(28). D1.兰州理工大学,2013. (3]贺娟.任务型教学,a-g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叫.湖北广播 证研究『电视大学学报.2014(01). 【10】李金仙.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U].安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2). 【4】马珂.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U丁.长春教育学 徽师范大学学报((上接第85页)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进一步说,只有在中 值观引领在根本上消除了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腐朽价值观的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才 影响.同时.对长期以来的小农意识影响下的国人也是一次深 成为可能 刻的教育。广大私营业主在精神上接受了一次洗礼,思想面貌 农民阶级只有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充分发挥革命 大有改观。因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 这样,就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 主力军的作用 不承认这一条真理.不管你主观上是如何爱护 深入人心,农民关心农民的利益.而农民运动终归要失败的。嘲另一方面, 础。 农民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亲密的朋友.社会主义建 参考文献】 设同样离不开农民的努力和支持。为此,必须要巩固工农联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1. 盟.而巩固工农联盟则要加强对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同时还 【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的工农联盟教育。我们的党针对实际情况,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22. 深入基层.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形式.比如座谈、参观、访问和联 f21-G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中共中央华北局发出指示,加强农村支部经常教育-T-4 ̄[N]. 欢会等等.让他们通过切身体验来明白“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 [的同盟者.而工人阶级是农民阶级的领导者”,从而在生活和 人民日报.1953-12-04. 生产上支持社会主义“一化三改造”。 f41周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通鉴第1 g,-(1949--1956)[MI.北京: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中国大地上翻天 红旗出版社.1993:41 5】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91. 覆地的变化 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小农经济 【6】向广大工人群众宣传总路线【N】.人民日报,1953—12—12. (个体经济)走向集体化道路,被纳入了社会主义经济轨道。而 [7]-'5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93. 民族资本通过公私合营、和平赎买逐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民 『族资本家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从此,剥削阶级在中 『81薄一波.加强党在农村的政治工作一纪念中国共产党三十周 1951年6月)[N].新华月报,1951—7. 国大陆不复存在了。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对私营业主的价 年(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