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67

来源:华佗健康网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67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总题数:13,分数:26.00)

1.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回顾历史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俄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原因在于 (分数:2.00)

A.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记忆题。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表述正确。马克思主义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但它不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故不选。选项B,表述错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且本项内容与题干无关,故不选。选项C,表述正确。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但与题意不构成因果关系,故不选。

2.著名历史学家帕森斯认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四大古代文明,都曾先后以不同的方式经历了“哲学的突破”阶段。所谓“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所以,最初产生了一个历史的高峰,即历史的“轴心时代”,此后的历史只是围绕着这些轴心展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否认这种对历史的看法,“轴心时代”的观点错误的地方在于 (分数:2.00)

A.否定历史客观性,承认历史唯心主义 √ B.过分强调历史中的主体能动性 C.对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看法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解析:解析:“轴心时代”是一种认识,并且强调先有认识再有历史的发展,这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并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表述正确,“轴心时代”的观点确实过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最终导致了历史唯心主义,但是B选项要表达的意思被包含在A选项中了,并且选项A表述的更完整。选项C,真理是指正确的认识,题干中的“轴心时代”只是一种认识,并没有强调正确还是错误,不符合真理的基本要求。选项D,英雄创造历史是典型的唯心史观,题干中并未提及关键人物,与题意不符。

3.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三维空间效果一直是人类视觉艺术的焦点问题,3D街头地画可看作这一艺术逻辑在当代的重要发展和延伸。所谓3D街头地画,顾名思义就是将画作展示于地上以求得立体的艺术效果。它以室外地面为媒介,利用平面透视的原理,制造出视觉上的虚拟立体效果,令参观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景物立体、细腻、逼真,往往能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虽然画是二维的,只是三维现实空间中实际物体的一部分,而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这表明 (分数:2.00) A.空间具有三维性

B.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能动反映 √ C.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D.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解析:题干设问的关键句是“人脑则通过这个部分将其想象成完整情形”,因此,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表述正确,但是题干并没有强调空间的特性,与题意不符。选项C,表述错误,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并不属于“物质”范畴。选项D,表述正确,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对物质进行超前或滞后的反映,或者一经形成的意识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但与题干强调的侧重点不符。

4.恩格斯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这段话说明

(分数:2.00)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

解析:解析:本题题干中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表明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的统一体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的说法是错误的,故不选。选项B,并不是所有改造自然的行为都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事实上,不断地改造自然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特征,只要不是“过分地改造”,就不会遭到报复。因此,B项说法不正确。选项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这种说法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说法错误,故不选。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典故包含的哲学寓意是 (分数:2.00)

A.事物的联系是本身所固有的 B.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

解析:解析:城门起火了,人们要用池子里的水灭火,所以池子里的鱼就遭殃了。比喻两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事情,因为某一事件而联系在了一起。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讲的是联系的客观性,而本题题干主要强调的是联系的普遍性,与题意不符,故不选。选项B,讲的是发展的观点,与题意不符,故不选。选项C,讲的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6.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解析: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幅度、范围等具体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是量变与质变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鲁迅认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描写存在一定的不足,即有点“过”。本来想尽量呈现刘备的忠厚,但较“过”的描写使刘备倒显得有些虚伪。同样,本来想呈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结果写得有点超脱人类而近“妖”。这里蕴含的哲理就是要学会掌握适度原则,把握分寸、火候,防止“过犹不及”。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两重陛是指客观事物的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本题题干并没有涉及事物的两重性,故不选。选项C,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

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本题题干并没有涉及辩证的否定观,故不选。选项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是联系的观点,与题干无关,故不选。 7.主观辩证法是思维辩证法、逻辑辩证法。它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分数:2.00)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解析:解析:客观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辩证运动规律。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发展的辩证法,可以概括地把主观辩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都是唯物主义的,故不选。选项C,辩证法都是抽象的,都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故不选。选项D,主、客观辩证法都是唯物辩证法,都是正确的辩证法,而唯心辩证法则是一种错误的辩证法,不能将主观辩证法等同于唯心辩证法,故不选。

8.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论断表明 (分数:2.00) A.认识是实践的先导

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

解析:解析:本题题干中“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说明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题干强调实践才能证明思维的真理性。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本题题干强调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A、B、C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不选。

9.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表达一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分数:2.00)

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 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 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是可知的

解析:解析:题干中量子力学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进步,但人们仍然套用定律,在不确定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这说明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说法错误,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而不是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故不选。选项B,正确的理性认识才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理性认识只能延缓事物的发展。因此,B项说法片面,故不选。选项D,事物的不确定性指的是,事物仍然是不断地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的,但并不会因为事物一直在变化发展,人们就无法认识世界,这是可知论的基本观点。因此,D项说法错误,故不选。

10.有一个部落位于沼泽地边缘,经常出现人和牲畜陷入沼泽溺亡的事,导致该部落人口稀少,经常被其他部族欺负。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全族人迁到了一片水草肥美的草原。环境的改变导致该部落人口大量增加,马匹牲畜也膘肥体壮,逐渐吞并了其他部落成为草原的霸主,并最终入主中原,导致了朝代的更迭。这个故事说明 (分数:2.00)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决定社会发展 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 D.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解析:根据题干可以定位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作为社会存在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表述错误,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作为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起决定作用。选项B,表述错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选项D,表述错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分数:2.00)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具体的单个的人 D.人的社会关系 √

解析:解析:题干中的观点已经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社会关系是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重属性,但是决定人的本质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因此,不可能将自然属性作为出发点,故不选。选项B,人类的共同利益是人的社会关系当中的一方面,它不能作为考虑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故不选。选项C,题干中的关键词已经明确说明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因此,不可能将具体的个人作为讨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 12.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从其本质上说它是 (分数:2.00) A.生产中的机器设备 B.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

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关系 √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殖过程。因此,资本本质上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剥削失去生产资料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B、C说的均是资本的不同表现形式,并非资本的本质,故不选。

1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马克思对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划分。其中根据资本在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不同职能,将其划分为 (分数:2.00)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 D.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

解析:解析:产业资本的第一种形式是货币资本。资本在过程开始时总是以货币形式预付的。货币形式的资本执行的只是货币的职能,即执行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产业资本的第二种形式是生产资本。这是以货币形式预付的资本价值取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实物形式。产业资本的第三种形式是商品资本。这时资本以商品的形式存在着。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马克思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故不选。选项B,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故不选。选项D,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是按照社会分工来划分的,这并不是马克思对资本的划分方式,故不选。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总题数:12,分数:24.00)

14.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症,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表明,

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 (分数:2.00)

A.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 C.是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

解析:解析:本题题干中前一句意思是说鬼神观念本来可以“天马行空”地自主构思,但结果却只是依照现实中人的模样进行歪曲、改造而已。这说明鬼神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因此,选项B、D正确。选项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并不是头脑中主观自生的,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说法错误,故不选。选项C,鬼神并不存在,所以,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并不是对鬼神的虚幻或真实的反映,它还是对客观的物质世界的反映。说法错误,故不选。

15.英国“零碳馆”是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内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它的原型——伦敦“零碳村”,有自己的小型热电联产站、污水处理站和雨水收集系统。各个系统的联动使得这里的采暖能耗、用水量和用电量大大低于英国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碳排放为零。这表明 (分数:2.00)

A.联系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联系以造福人类 √ B.联系是普遍的,我们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 √ C.我们应遵循规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 D.坚持系统的观点,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整体联系 √

解析:解析: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我们应该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本题题干中“‘零碳村’各个系统的联动使得这里的采暖能耗、用水量和用电量大大低于英国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碳排放为零”,正是从整个地球、社会出发考虑,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体现了坚持系统的观点,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整体联系。本题题干中“‘零碳馆’的原型——伦敦‘零碳村’,有自己的小型热电联产站、污水处理站和雨水收集系统”,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充分遵循规律,体现了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选项A、B、C、D正确。 1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分数:2.00)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 B.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C.外因能够加速或者延缓事物的发展变化 √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解析:解析: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先得月”的重要条件是“近水”,“易为春”的原因是“向阳”,这些都是外因的作用。外因能够加速或者延缓事物的发展变化,“近水楼台先得月”中的“先”和“向阳花木易为春”中的“易”体现了这一点。因此,选项A、C正确。选项B、D,说法正确,但是本题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外因的作用,并没有涉及内因或发展的观点,故不选。

17.《荀子.儒效》中有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实践之所以高于认识是因为 (分数:2.00)

A.实践决定认识,而认识不能决定实践 √ B.实践是实现思想目的的感性物质活动 √ C.实践是认识的根源,认识是实践的产物 √ D.实践可以离开理论认识的指导

解析:解析:题干文言文的意思是,荀子说:“(在学习中)未有听说过不如听说过,听说过不如眼见为实,眼见为实不如明晓事理,明晓事理不如亲自实践,学习的功夫到实践这一层也就达到最终阶段了。”实践之所以高于认识是因为实践可以决定认识,而认识不能决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源,而认识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实现思想目的的感性物质活动”,这不是说实践是感性的,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实践是感性认识的来源。因此,选项A、B、C正确。选项D,实践决定认识,但离不开认识的指导,说法错误,不选。

18.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观念、概念、理论的真理并不在于它们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而在于它们是否能有效地充当人们行为的工具。我国实用主义者胡适说,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真理’的美名的”。他认为,真理如同粉笔、黑板、茶杯一样,“是人的一种工具”。上述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分数:2.00)

A.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 B.否定了真理的有用性 C.肯定了真理必然是有用的 D.否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

解析:解析:无论是杜威,还是胡适,他们的观点都属于实用主义学派,即认为“有用即是真理”。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检验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主要看它对人是否有用,因而它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一旦被否定,真理的一元性也就必然被否定了,因为真理不再具有客观标准,而变成了因人而异的东西。因此,选项A、D正确。选项B,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并没有否定真理的有用性,反而是夸大了这一点。选项C,该选项干扰性较强。“实用主义真理观,肯定了真理的有用性”,这个说法正确,但它并不是胡适等人的错误,因为“真理是有用的”这种观点本来就是对的,这是胡适等人观点中正确的一面,而本题要选择的是他们错误的一面,因此不选。 19.“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分数:2.00)

A.摆脱了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 √ B.摆脱了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支配 C.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 √ D.获得了绝对完全的自由

解析:解析:“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状态的预测。这里所说的“自由”指的是摆脱了自然的奴役和社会的压迫,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但注意摆脱奴役并不意味着摆脱“制约”,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是不同的。无论什么时候,人类都不可能是“绝对自由”的,因为自由是以必然为前提和限度的。因此,选项A、C正确。选项B,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和支配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在自由王国,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但仍然摆脱不了其支配。选项D,无论什么时候,人类都不可能是“绝对自由”的,因为自由是以必然为前提和限度的。

20.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其他诸如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和宗教关系等,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下列关于生产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

A.生产关系是生产的形式 √

B.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C.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 D.生产关系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解析: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因此,选项A、C正确。选项B,说法过于片面,生产关系不仅仅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还包括剥削与被剥削、产品分配、生产资料占有等多方面的内容,故不选。选项D,生产关系属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一部分,属于社会存在,不属于社会意识,故不选。

2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段话表明 (分数:2.00)

A.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 B.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具体的 √

C.人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 D.人的社会属性属于人性的范围,而人的自然属性不属于人性的范围

解析:解析: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并不是一堆血肉,而是身处其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焦点,因此,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的本质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其中“具体”的含义就是随时间、空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选项A、B、C正确。选项D,人的本质包括两层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本质属性,但这不排除自然属性也是属于人的本质的。因此,选项D不正确。

22.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表明 (分数:2.00)

A.商品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B.商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了 √

C.商品的“天然的社会属性”就在于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 √ D.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解析:解析:劳动产品在交换中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商品交换的过程不但是人们交换使用价值的过程,也是人们相互比较自身劳动(商品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表面上是物物交换(使用价值的交换),实际上则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可以说商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了,商品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商品“天然的社会属性”就在于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因此,选项A、B、C正确。选项D,说法错误,劳动产品天然并非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故不选。

2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下列说法能够体现这种局限性的是 (分数:2.00)

A.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 B.资本主义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扩大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权利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为了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 √

解析:解析:就资本主义的政体而言,资本主义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仍然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制度。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因此,选项A、B、D正确。选项C,从形式上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好像扩大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权利,但是实质上并没有,因此,该选项说法错误。如果考生不能从这个角度分析出该选项错误,至少应该判断出“扩大政治参与权利”并非题干要求的“局限性”,同样可以排除选项C。

24.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拉开了近代帝国主义时代的序幕。自此后的300多年间,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先后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对全球进行殖民压迫统治。列宁指出:“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以下关于帝国主义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 B.资本输出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 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 D.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 √

解析:解析: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第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因此,选项A、B、C、D均正确。

25.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这表明 (分数:2.00)

A.时代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

B.必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

C.历史文化传统上的差异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好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因此,选项A、B正确。选项C,表述错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故不选。选项D,从世界范围来说,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具体的国家来说,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因此,不存在“最好”的发展模式,故不选。

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总题数:1,分数:6.00)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在今年的美国“西南偏南”艺术节上,一辆名为“认知烹饪”的餐车在现场制作外卖。不过,餐车的目标并非让顾客为美食掏腰包,而是展示先进的计算机如何创造出人类想象不到的食谱。这款餐车搭载的“美食家”程序由IBM公司研发,能构想出无数令人称奇的食物搭配。据美国媒体报道,智能厨房系统“美食家”创造出的全新食谱匪夷所思却很美味,未来由机器和人类厨师合作烹饪美食将成为一种时尚。 “美食家”程序创造食谱的步骤不复杂:用户首先选取喜好的食材,然后选择风味、菜系、烹饪方法、餐具等。这些选项被上传到一台负责运行的“美食家”超级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美食家”随即根据分析结果生成一份食谱,剩下的就交给人类厨师进行实际烹饪了。尽管多数原料的搭配异想天开,但顾客们都吃得心满意足。 看似简单的食谱,其生成过程却是建立在对海量数据分析之上的。超级计算机积累了巨大的知识体系,包括几百万份现有的食谱、维基百科、调味品说明乃至人们对70种不同化学成分的“好感度”评分。在食谱的筛选过程中,工程师设定了“新颖”和“高质量”两条标准。 计算机首先通过特别的算法考察一份食谱更改人们现有食谱观念的程度,以衡量其新颖度。“美食家”通常以传统食谱为基础,通过“异化”现有食谱中的某一项或几项食材生成前所未见的新食谱。例如“关食家”在设计一道“猪肉茄盒”的食谱时,竟然把主料茄子从食谱中剔除,替换成其他的食材,味道却出奇地好。 其次是考虑质量。味道的关键是气味,但软件无法得知一盘菜闻起来是什么味道。因此,“美食家”会将味道“数据化”——把食材细分成不同的“口味分子”,通过查询食材的化学性质并与其他“口味分子”作比较,预测特定的“口味分子”有多“好闻”。接下来,计算机将多种“口味分子”结合,得出食物气味的总体“怡人度”。依照新奇度、怡人度和搭配进行排名,“美食家”就能输出全新的食谱了。 在程序设计者拉夫.瓦什内看来,“美食家”的特别之处还在于“我们证明了大数据不仅能产生亿万条新想法,还能从中选出10条最佳的”。这款结合数据分析创造食谱的软件,给厨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一位名叫布里斯西昂的大厨表示,在与“美食家”合作的4年里,还没有遇到过一道味道不好的组合。 不过,“美食家”也存在短板,利用计算机食谱进行烹饪的厨师还必须自行调整食材比例、调味品和烹饪手法。即便如此,“美食家”根据食材的化学成分以及人类的感知模式,判断哪种搭配会让人感到美味和惊喜,可谓是计算机数据分析能力的一大飞跃。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29日)材料2 1906年的一天,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伽尔顿去了一个乡村集市。在集市上漫步时,他偶然来到一处“猜重量赢大奖”的比赛场地。一头肥壮的公牛被牵到展台上,聚拢过来的人纷纷对这头牛的体重下赌注。 一共有800个人想碰碰运气,其中有些是屠户和农民,更多外行也想和他们一争高下。当竞猜结束、奖品分发完毕后,伽尔顿找了张纸,进行了一系列统计分析。他将所有竞猜者估计的重量都记下来,然后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值。结果会是多少呢? 伽尔顿认为,这个平均值与标准值一定相去甚远。毕竟,外行人占大多数。 但是,他完全错了。这个群体猜测的牛的净重为1197磅,而事实上,牛的净重为1198磅。换句话说,群体的判断基本称得上完美。伽尔顿总结道:“群体判断的准确性,要比预想的可信。”在适当的环境下,群体在智力上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通常比群体中最有智慧的人还聪明。即使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特别见多识广或富有理性,他们仍能做出充分体现集体智慧的决定。 这种“群体的智慧”,在这个世界上以许多种不同的形式发挥着作用。这就是通过谷歌能浏览多达数十亿个网页,却能准确发现那个包含自己希望查找的信息的页面的原因。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过去15年来,艾奥瓦州中部数百名业余人士对美国大选结果的预测,总是要比盖洛普等专

业机构准确得多的原因。 摘编自新华网(2017年7月24日)(分数:6.00)

(1).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数据分析创造食谱的软件”是如何“判断哪种搭配会让人感到美味和惊喜”的?(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从实践到认识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表现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飞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通过实践掌握大量符合客观实际的感性材料;二是通过大脑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数据分析创造食谱的软件”的产生,体现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原理。用“数据分析”来“创造食谱”首先掌握的就是海量的食谱数据作为可靠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工程师设立严格的标准进行筛选,实现了对感性材料的理性加工。由此,才能达到让人感到“美味与惊喜”的认识结果。) 解析:

(2).为什么“群体的智慧”总是要比“盖洛普等专业机构准确得多”?(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物质条件,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群体智慧”的准确预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材料中无论是预测公牛体重的农民、谷歌上发布信息的网民还是预测美国大选结果的业余人士都拥有“群体智慧”,原因在于他们作为实践的主体,从事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获得了大量正确认识,可以对某些认识的真理性进行实践的检验。以实践为基础的“群体智慧”也就比主要靠理论推理的“盖洛普等专业机构”更为准确了。) 解析:

(3).材料1、2的事例对我们的实践活动有何启示?(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食家”与“群体智慧”事例揭示,人们从事实践活动要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坚持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美食家”程序能够成功地设计与运用,“群体智慧”判断的准确性之所以高于“盖洛普等专业机构”,都是人们认识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结果。人类的实践与认识永无止境,我们应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解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