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无溶剂复合市场新景象

来源:华佗健康网
印刷技术・包装装潢 行业观察 场新景象 文l马兰 无溶剂复合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早在10多年前就已引入我国软包装行业.当时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是,随后其在国内的推广一直不畅,增长缓滞.所占市场份额一直很小。正当人们对其日渐失去信心 时,沉寂多年的无溶剂复合市场却开始发力,重新活跃起来,再次成为软包装行业的热议话题。我们看 到 近两年在成本和环保双重压力之下,国内软包装企业开始重新审视这项技术,对其的关注度和投资热 情也日益高涨,考察和采用无溶剂复合技术的软包装企业数量已不在少数。而且 据业内人士预测.未来 两三年国内无溶剂复合市场还将迎来一个“小高潮”。站在新一年的开端,让我们不妨来仔细审视无溶剂 复合市场的新景象。 市场:新变化创造新机遇 毫无疑问,无溶剂复合市场“小 到“一部新法律、两部新国标” (即 器。因此,软包装企业“提质量、降 食品安全法 、GB 9685-2008 食 成本、重环保”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 高潮”的来临得益于近两年市场出现 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 更为迫切,而这将继续成为促使软包 的新变化。 标准 和GB/T 1 0004-2008((包装 装企业引进以“安全、环保、节能、 环保压力、客户需求、成本控 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 降耗”著称的无溶剂复合技术的有利 制是我国软包装行业多年来面临的主 合》)给企业经营带来的种种变化, 要问题。一批率先引进无溶剂复合技 不能满足政策要求的软包装企业将彻 助推器。 20lo5初,记者在对软包装企业 术的软包装企业在谈及原因时,总绕 底失去在市场立足的资格。而来自终 无溶剂复合技术引进意愿的调查中发 不开以上三个因素。 “社会对软包装 端市场的压力更是让众多软包装企业 现,不少中小型软包装企业虽然也十 产品的环保、安全要求将愈加严格, “如坐针毡”:越来越多的终端用户 分认同无溶剂复合技术的种种优势, 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终端用户强 开始要求软包装企业提供由权威部门 但“进口设备和胶黏剂价格太贵、国 势的降价要求也将进一步降低软包装 出具的包装材料生物安全性、化学稳 产产品性能不如预期”的顾虑成为他 企业的盈利空间。”这已成为软包 定性证明,或包装材料安全承诺书; 们“将意愿转为行动”的最大阻碍。 装行业企业家们的共识。在刚刚过 每年一次的招标更是大型终端用户要 但是时过一年,当我们再次对这一市 去的201o5,软包装行业已深切感受 求软包装企业降低产品价格的有利武 场进行考察时,却惊喜地发现无溶剂 1 J】E :泉 :3到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复合技术成长迅速,特别是国产无溶 高速度350米/分钟)基础上,又开发 1剂复合设备和胶黏剂成绩斐然,为这 了一款标准化的经济型SSL1000B型无 预计2011年之后将有更大幅度的增 一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创造了更为坚实 溶剂复合机,其最大基材宽度为l050 长。”这足以说明国产无溶剂复合设 的条件,使得越来越多的软包装企业 毫米,最高速度为200米/分钟,主要 备和胶黏剂正逐步得到国内外用户的  “它 认可。 开始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地采用这 性能指标达到进口设备的水平。一绿色技术。 是大面积替代干式复合机的最理想设  过去,无溶剂复合技术在国内的 备。”左总如是说。用户:新技术带来新收益 无溶剂复合技术的进步为众多有 推广一直不畅,过高的设备价格是重要 在无溶剂胶黏剂方面,进IZl无溶 原因之一。目前,国际知名的无溶剂复 剂胶黏剂的价格已经有了大幅降低,同 引进计划的软包装企业服下了一颗“定 合设备供应商已经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 时国产无溶剂胶黏剂的进步也非常明 心丸”,而先行者所取得的成功更是极 情况,对自身设备的配置和价格进行了 显。国内许多胶黏剂生产商积极行动起 大地增强了这些企业引进无溶剂复合技  适当的调整,推出了一批更适合中国市 来,投身无溶剂胶黏剂的研发工作,并 术的信心和决心。场需求的无溶剂复合设备,且价格也由 已形成了系列化产品。目前,国产无溶 据悉,当前国内已经使用无溶剂复 以前的400万~1000多万元下降N2oo多 剂胶黏剂生产商已接近10家,上海康达 合设备的软包装企业有50余家,其中约 万元甚至更低,这也加速了无溶剂复合 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 有30家获得了成功。在谈及引进无溶剂 技术在国内市场的应用步伐。更为可喜 究院、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技术的原因时,受访者普遍表示, 的是,国内设备制造商如广州通泽机械 北京科聚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等是比较 除了考虑到其优异的环保性能外,其显 有限公司、汕头市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 典型的代表,其产品已在很多拥有无溶 著的成本优势也是主要因素之一。无溶 有限公司、陕西北人FIJ ̄J机械有限责任 剂复合设备的软包装企业中得到了批量 剂复合技术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 约为干式复合涂 公司等,已经研发并制造出了国产无溶 使用。另一方面,国产无溶剂胶黏剂的 方面:一是涂胶量少(剂复合设备,且实现了与国产自动混胶 性能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一般用途 胶量的l/2~1/3),涂胶成本比干式 机的整体配套。与进口无溶剂复合设备 (即所谓干轻包装)、水煮结构和部分 复合低2~5分/平方米;二是生产速度 相比,国产无溶剂复合设备不但在价格 121℃高温蒸煮结构的软包装上都取得 快,一般可达 ̄1]250~300米/分钟,比 上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性能方面也 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自动混胶机 的作用是实现无溶剂双组分胶黏剂的 自动计量、混合、自动上胶、与主机 联动控制等一系列功能,它是无溶剂 复合技术的核心装备,也是国产相关 设备的瓶颈所在。可喜的是,通泽公 司经过3年的研发和改进,推出了SSM 型双组分胶黏剂自动混胶机,经过了 较长时间实际生产的验证,已基本完 善定型。同时,采访中通泽公司总经 理左光申先生还告诉记者,为满足广 大中小软包装企业的需要,通泽公司 在原有SSL1000/1300A型复合机(最 8 印刷技术・包装装潢 绝大多数干式复合设备的速度(一般不 福建省龙海市侨发包装彩印有限 合设备。然而,干式复合技术在国内市 超过150米/分钟)高出近一倍,在提高 公司:2009年l0月引进了通泽公司的一 场的应用时间已经很长,已形成了包括 生产效率中降低成本;三是无溶剂复合 台无溶剂复合机,通过实践中的钻研和 设备、材料、工艺、操作人员及技术支 不使用有机溶剂,也不需要干燥系统, 可以节省一笔相当可观的能耗成本。 摸索,目前已基本掌握了这项技术,El 持等在内的完整而成熟的体系,市场根 常生产速度一般为200米/分钟,生产 基牢固,因此短期内其主流地位难以撼 尽管软包装企业对无溶剂复合 成本比干式复合下降了10%~20%。目 动。反观无溶剂复合,由于其起步较 技术的看法仍有差异,但实际使用过 前,只要公司承接的活件订单批量足 晚,各方面的配套和技术成熟度还不 这一技术的软包装企业无一例外地感 够大,并且对该类型的产品有较为成 高,目前国内市场上无溶剂复合设备的 受到了成本的明显降低。左总称: 熟的应用经验,就采用无溶剂复合进 拥有量不超过百台,其影响力毕竟有 “在我们的用户中,不少软包装企业 行生产,主要包括面包、蛋糕、面条 限。而且,无溶剂复合设备和胶黏剂的 一台无溶剂复合机一天就可节省成本 等轻量产品的包装。 供应商数量虽有增长,但仍然有限,软 包装企业的选择余地较小,这也会阻碍 3000~5000元,设备投资回收期也较 干式复合机明显缩短。”事实证明, 石狮市新光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近年来公司一直在关注无溶剂复合技 软包装企业的应用积极性。 另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无溶 这些软包装企业引进无溶剂复合技术 术的发展情况,并于2010年引进了一 的举措是明智的,他们也由此品尝到 台Rotomec无溶剂复合机。之所以引 剂复合应该率先在对环保和卫生安全 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就让我们一起 进无溶剂复合工艺,除了考虑到其优 性要求较高的食品和药品包装领域推 来听一听业内儿家典型用户的心声。 异的环保性能外,其显著的成本优势 广开来,但事实上,即使是在公众对 也是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干式复合产 食品和药品安全性高度重视的今天, 沈阳东营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2009年从通泽公司引进了第一台无溶 品的涂胶成本最低可降至5~6分/平 无溶剂复合技术要想在短时间内取代 剂复合机,不仅用于生产轻量包装, 方米,此外还需加上干燥过程所需的 干式复合技术也是不太可能的。特别 还用于生产5kg、10kg的大米包装等重 能耗成本,而无溶剂复合产品的生产 是药品包装企业的生产过程具有一定 型包装。从实际生产情况来看,无溶 成本一般仅为4分/平方米。通过这小 的特殊性,其所生产的产品(包括复 剂复合的产品质量还是十分令人满意 小的1~2分/平方米的成本节省,就 合膜、PTP铝箔等)都要对材料本身 的;生产速度可以达 ̄1J250~270米/分 可为企业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 的生产工艺、原料薄膜、胶黏剂进行 注册,且注册后就不允许随便更改。 钟(同类活件使用干式复合机的生产 速度一般在150米/分钟左右),生产 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生产成本也比 干式复合下降了30%~40%。目前, 未来:前路漫漫 江苏中金玛泰医药包装有限公司高级  “如果要改用无溶 与早年无溶剂复合技术推广中遇 工程师张军指出:到的“坚冰”景象相比,上述软包装 剂复合,重新注册的过程十分繁琐, 公司大约90%的软包装产品结构采用 企业的讲述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 而且成本较高。”因此,如果药品包 无溶剂复合,并已培养出了一批技能 融融暖意。不过,目前行业内大多数 装企业的干式复合或挤出复合工艺都 熟练的操作人员。公司总经理曹传新 软包装企业对无溶剂复合技术仍持观 已经应用得很成熟,且符合相关的环 欣慰地表示: “无论是从产品质量、 望态度。采访中,不少受访者表示, 保要求,通常是不会因单独考虑到环 生产效率,还是从生产成本上来看, 目前要在我国软包装行业大范围推广 保或成本问题而立刻改变生产工艺 的,往往是将无溶剂复合技术作为一 无溶剂复合技术都完全符合我们的预 无溶剂复合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期。这期间,无溶剂复合技术为公司 创造的效益是难以估量的。”受此鼓 1.市场影响力仍较小 种备选方案,在需要扩大产能时可能 无溶剂复合技术必须使用专门的 会考虑采用。 2.应用范围还有局限性 无溶剂复合技术历来被认为适 舞,曹总表示还将继续引进无溶剂复 复合设备,而不能利用原有的干式复合 合设备。 设备,也就是说软包装企业需要更新复 仃业优泶 用于生产一些结构较为简单的轻量包 发展带来了挑战。还有的软包装企业另 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彦锋向记者讲述 装,而在一些结构较为复杂或功能要 辟蹊径,采访中,江西四维印务有限公 了业内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如果 求较高的包装上可能会有所限制,应 司总经理罗杰卿就曾指出,采用水性胶 软包装企业只有无溶剂复合设备,那 用时必须要非常小心。比如目前虽然 黏剂干式复合工艺也能达到当前的环保 么往往都用得比较好;而如果既有干 也有软包装企业采用无溶剂复合技术 要求。 “现在的双组分水性胶黏剂已经 式复合设备又有无溶剂复合设备,无 生产蒸煮包装和水煮包装,但由于无 进步到不需要熟化,其剥离强度就可以 溶剂复合设备就常常处于闲置不用的 溶剂胶黏剂在固化后容易发硬,影响 产品外观,有的客户不能接受,因此 软包装企业在生产这类活件时会综合 考虑活件特点和客户要求,在复合工 艺的选择上也会特别谨慎。 事实上,近两年无溶剂复合设 备和胶黏剂生产商经过反复试验后发 现,对于部分有一定难度的包装结构 (如PET/VMPET),只要注重工艺 控制,也能取得理想的复合效果;但对 于个别难度较高的包装结构( ̄]PET/ AL),复合牢度的稳定性还不够,需 要调整胶黏剂配方、探讨工艺规范。相 比之下,干式复合技术的优势依然十分 明显。 3.干式复合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挑战 在无溶剂复合技术雄心勃勃地 试图抢夺更多市场份额的同时,干 式复合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努力朝着 低污染、低排放、低溶剂残留的方向 发展,以期摘掉头上“不环保”的帽 子,巩固自身的“江山”。比如说, 干式复合技术最受人诟病的溶剂残留 问题,软包装企业通过加长烘道、控 制风力和干燥速度等措施,也已经能 有效地控制在合理水平,并符合国家 标准的要求。对于干式复合中的VOC 排放问题,目前也有一些大中型软包装 企业开始尝试采用有机溶剂回收技术, 不但可以有效解决有机废气的排放问 题,还能变废为宝,实现有机溶剂的循 环再利用。这些都给无溶剂复合技术的 1 0 达到1.5N/15mm的水平。” 尽管前进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 但我们看到,无溶剂复合设备和胶黏剂 生产商依然信心满满地准备迎接新的挑 战。无溶剂复合设备生产商积极投身于 设备的研发及技术的改进,并在用心培 养部分关键备件的可靠供应商;无溶剂 胶黏剂生产商正在为增加产品品种、进 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而努力;同时,基材 生产企业和一些软包装企业也通力配 合,共同推进。相信在行业的共同努力 下,无溶剂复合技术定能攻克难关,步 入快速发展期。 思索:探寻成功之路 毫无疑问,无溶剂复合技术将是 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软包装企业 如何正确认识并成功采用这一技术? 左总认为,软包装企业要想用好无溶 剂复合技术, “找准定位、正确切 入”非常关键。他指出:“软包装企 业不能把无溶剂复合技术看作一种完 美无缺的技术,目前不要将其作为唯 一的复合工艺,也不要马上将其应用 到所有的产品线上。”建议软包装企 业在采用无溶剂复合技术的过程中要 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先从比较简单 的产品(如白膜和轻量包装)做起, 在逐渐熟悉工艺流程并累积了一定的 经验之后,再去尝试一些结构较复杂 的包装。 采访中,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 状态。 “这充分说明无溶剂复合在技 术上并不存在什么问题,而主要是由 于无溶剂复合与干式复合相比,更加 注重对工艺的过程控制和细节管理, 如果操作人员不能重视这一点,就会 觉得无溶剂复合技术不好操作。”正 因为无溶剂复合技术对相关材料(如 胶黏剂、油墨、薄膜基材等)的要求 比较严格,因此在实际生产前应当先 进行严格的测试,以检验该产品是否 适合采用无溶剂复合工艺进行生产, 同时还要确定相应的技术参数。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为大面 积推广无溶剂复合技术,通泽公司的技 术人员在总结几年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实 践的基础上,编写了国内无溶剂复合领 域第一本以技术主管和机长为读者对象 的专业教材—— 无溶剂复合设备与工 艺 。左总高兴地告诉记者: “我们正 与国内有关专业院校合作,在大学的专 业教材中插入相应的章节。” 当前,无溶剂复合技术即将迎 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业内对其发 展前景颇有信心。 “这还只是一个开 始,我相信,一个全行业纷纷采用而 令人激动的局面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到 来。”左总的话更是让记者对无溶 剂复合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站在 201 1年的新起点,让我们共同期待 无溶剂复合技术在国内软包装市场的 精彩表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