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来源:华佗健康网
高等教育发展简史

1. 西方文明古国很早就在一些城邦中建有各种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些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P:14)

2. 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已出现。(P:15)

3. 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P:15)

4. 春秋私学中,最著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它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中世纪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P:15)

5. 西汉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P:16)

6. 中世界大学的特点:①行会性;②自治性;③国际性。(P:18)

7. 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P:18)

8. 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德国人洪堡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洪堡思想:大学在培养人才职能的基础上增加科学研究职能。

洪堡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 2 -

从洪堡开始,出现了两个新词,即“教自由”和“学自由”。(P:25)

9. 通过“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康奈尔大学、威斯康辛大学。(P:28)

10. 范海斯提出高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被称作威斯康辛思想,是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19世纪以前,培养人才;19世纪初,发展科学;19世纪末,服务社会。)(P:29)

11. 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同时也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P:32)

12. 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等人合拟《奏定学堂章程》,同年颁布,故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高等学堂,相当于大学预科;第二级是大学堂,招收高等学堂和大学预科毕业者;第三级是通儒院,招收大学堂毕业者,修业五年为限,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P:33)

13、西方人力资本理论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加里·贝克尔为代表(P:71)

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功于教育(P:72)。

最后三章

小问题1. 高等学校组织的“二重性”

①高等学校组织具有教育性,是因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②高等学校组织具有学术性,是因为高等学校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场所,同时也是发展知识、创造知识的机构。

小问题2. 《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 3 -

下的校长负责制)。

3. 高等学校管理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整体性原则;③民主性原则;④效益型原则。

4. 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三大模式:

①集权模式(是国家政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以法国为代表);

②分权模式(是指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分散于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以美国为代表)

③并重模式。(处于集权与分权之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管理职责,各自行使不同的职能。日本、英国和德国)

5. 高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和法人资格。

办学自主权是指依法自主决定学校事务的权力;

法人资格是指高等学校以自己的名义和财产,独立享有法定权利和独立履行法定义务,依法承担自身行为法律后果的资格。

6. 高等教育制度中的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7. 我国学位制度分三级: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8. 高等教育大众化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在世界经合组织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提交了著名的“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的论文。他把西方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划分为3阶段:- 4 -

①精英教育阶段:一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占该国适龄人口的比例(毛入学率)在15%以下

②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

③普及高等教育阶段:在50%以上。

9.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一国适龄青年(18~22岁)中接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在15~50%之间,这是马丁·特罗提出的量化标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显性条件。

判断:但不是唯一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也包括与规模增长相应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

多样化及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入学条件、管理制度、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质的变化。

10. 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已经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

第一单元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1. 小问题: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记》(中国第1部教学文献)提出了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原则;

朱熹提出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大问题:2. 结合任教的学科,对教学原则体系加以评述。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进行教学活动所必须依据的准则(合理性、实践性)。- 5 -

教学原则体系包括: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②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③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⑤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⑥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⑦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⑧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以上八条教学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它必须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