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行统计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8年7月 第10卷第7期 安书琴;对实行统计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Ja1.2008 Vol_10.No.7 和现有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主导 产业。 五、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升工业经济国际竞争力 把握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点,按照“大项目一产业链一 产业集群一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抓住优势产业的龙头项 目或精品项目,尤其是吸引那些与其产业关联度高的跨国公 司前来投资,引进跨国公司龙头企业,带动为其配套的中小 企业进入,推动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形成完整产业链和供 应链的系统配套引资,以扩大产业、企业聚集的辐射效应,形 成 龙头”带“配套”、“配套”带“龙头”的良性互动发展,提升 工业产业竞争力 要特别关注国际资本在汽车制造、石油化 工、电子信息等行业产业主体集团化、大型化发展趋势,抓住 我省沿海对外开放和国外重化工业战略转移的有利契机,利 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将地区工业生产体系与跨国公司为 主导的全球生产体系实施有效对接,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 要重点引进与我省产业互补、有利于产业升级、结构优化 的外资项目,促进我省工业经济逐步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 的低端,向“高附加值链”的中高端转移。要重点引导外资投 向我省的成套设备、重型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装备等先进装备 制造业,着重发展精密机床、节能汽车、汽车零部件、造船等产 业;引导外资投向造船、装备制造业所需钢材以及高新技术、 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引导外资投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 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 统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 六、加快体制创新,提升工业经济制度竞争力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国企改革,重点培育一 批具有技术开发能力的核心企业。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 混合所有制经济,大胆引进民间资本、海外资本、外地资本参 与国有企业改革,优化重组存量资产,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 业,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要 通过政策导向等非行政手段,促进省内同一行业和相关行业 的联合重组、合资合作、强强联合,重点推进先进装备制造 业、重要原材料和能源产业以及商贸流通行业的联合重组, 整合国有资源,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积极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的 共生环境。政府应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 会管理、公共服务上;加强工业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工作, 特别是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工业优势重点产业 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模标准、重点建设项目,并以法律、 法规等形式保证政策和规划的落实;强化政府运用市场机制 调节经济活动的能力建设,减少行政干预,努力营造行为规 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七、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工业经济节能减排力 政府层面要以绿色消费为目标,以生态设计为主要手 段,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途径,建立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资源、能源的减量化和循环使用的要 求,大力推进冶金、石化、煤炭、电力、建材、镁硼6行业循环 经济建设。 产业层面要以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为重点,以企业闯、 产业问的循环链建设为路径,以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和不同 产业之问的充分利用为目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形成企业问、 产业间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关系,实现横向耦合、纵向闭 合和区域整合,以达到资源利用效率高、污染排放小、整体效 益大的目标。 企业层面要以企业为重点,以技术进步为动力,大力推 行以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清洁能源和原料,资源循环利用为 主要措施的清洁生产,构建全新的循环经济微观体系。在装 备制造、钢铁冶金、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实 行生产、管理全过程清洁生产审核,要优化生产过程,采用先 进设备,实施能源、水的梯级利用和废物的循环使用,使末端 治理与污染防治和生产过程控制紧密结合,逐步降低产品对 生态环境及其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八、实施“人才工程”,提升工业经济持续竞争力 造就一批与先进装备制造业、精品原材料工业发展紧密 关联,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逐步 形成以初级为基础,中级为主体,高级和技师为骨干的技师 工人队伍,造就国际一流水准的高素质劳动大军。 培育和壮大高级经营管理者队伍和职业经理人队伍,培 养一支素质好、善经营、懂管理、适应国际竞争需要的高素质 复合型企业家队伍。 建立具有辽宁特色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才收人奖励 和社会保障制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优秀科学 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形成以沈阳、大连为中心,辽宁中部城 市群、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人才高集聚带,各省辖市为区域支 点的人才布局结构。◇ [责任编辑:一然] (上接第108页)象滋生蔓延,动摇了广大统计工作者同弄虚 作假丑恶行为作斗争的信念。处于社会不重视,队伍不稳 定,数字不真实,协调无力,监督无力的境地。 我们认为统计工作既要搞好优质服务,又要强化统计监 督,两者不可偏一。统计监督应寓于服务之中,服务也要寓 于监督之中。没有监督的服务是不完全的服务,没有服务的 监督是赤手空拳的监督。监督离不开服务,服务也离不开监 督,这是辩证的统一。 四、怎样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监督是通过数据对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积累 全过程各个环节实行的一种监督机制。我们统计的内容十 分广泛,对每一斤铁、每一斤粮、每一米布、每一个人……都 要进行统计。所以,统计的监督是全面的、普遍的监督。监 督的方法我认为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单位负责人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清楚统计工作 对单位管理经营效益的决策作用,建立健全统计规章制度, 明确职责,不但要求统计人员自觉遵守,并做遵纪守法带头 人。 (二)加强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使其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职业行为,最大限度地发 挥好统计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提高技 能、参与管理和加强监督,确保登记和报送的统计数据真实 性、准确性。 性”,排除一切干扰,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法规办事。对违犯 法规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敢于碰硬,依法处理,不能纵容迁 就。 (四)积极参与决策。发挥统计人员的“参谋”监督作用。 对研究、部署、总结社会经济工作的有关会议争取参加,及时 反映经济运行中的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定期公布计划执 行结果,更好地发挥群众监督,赢得社会的信誉,还可以更有 效地满足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需要。 (五)要把统计监督和新闻监督融化为一体,运用新闻 “喉舌”的媒介作用,揭露违法违纪行为,让全社会参与统计 监督;还可以通过财政、税务、审计、银行来验证统计信息的 真伪,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协同作战。 (六)实行统计数据审计制度 使统计监督规范化、制度 化。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促进统计监督 的经常化。 (七)制定统计工作奖惩制度,考核评比,把单位晋级和 个人晋升同统计数据结合起来,表彰先进,处罚落后。这有 利于单位和统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规范,有利于形成抑恶扬 善社会环境。 认真实行统计监督,充分发挥统计监督的职能,确保统 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国家政策和计划的 实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取得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服务。◇ [责任编辑:正元 (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漓必究。统计监督要有“刚 ll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