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走近学生,课堂原来如此美丽

来源:华佗健康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走近学生,课堂原来如此美丽

作者:饶芳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欣喜地看到众多教师纷纷走下讲台讲课,与学生互动,来到学生中间,或引导,或点拨,或问或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种以讲台做“阵地”,以讲桌做“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已“一江春水向东流”。本文从三尺讲台延伸开去,浅谈教师走下讲台的必要性及积极意义。 【关键词】

教学行为 走下讲台 新课程 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应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引领学生学习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这种背景下,老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抓住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改变传统做法,就会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生命力、更加生动起来。在听课中,笔者发现老师改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站位,自然而主动地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会让学生学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让课堂变得富有活力,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那么教师很多不愿离开讲台,认为自己具有居高临下之感,其有哪些弊端呢?

一、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其实是让学生远离了自己,与自己产生了距离感

讲台是展示教师风采的舞台,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位置。教师高高在上,面对学生时,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转向黑板时,龙飞凤舞,字字珠玑,妙笔生花。在课堂上,分析教材内容、讲解问题思路、提问学生问题、解答学生疑惑,教师都是习惯地走上讲台。离开讲台,不少教师感觉自己的分析、提问、解答等活动不像是教学。而讲台之下,学生一排排端坐着,目视老师,表情严肃地聆听教师所讲过的每一句话。那时候,教师在课堂中的站位永远都是在三尺讲台之上,这个站位让教师们认可了站在讲台上讲课是一种无可厚非的事情,让教师们钟情于高高在上地讲授,也使教师们习惯了在这个位置上来“主宰课堂”。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与学生坐在台下“被动听课”都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教师与学生无形中有了距离感。

二、教师不离三尺讲台,扼杀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独角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站在讲台上,将自己准备好的教案原封不动地讲给了学生,尽管有的教师对所要讲的内容熟练到不用看课本、教案或笔记,完全脱稿,甚至倒背如流,但仍免不了有听课的学生注意力转移,不少学生会在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中昏昏欲睡,因为那种讲课方式是教师自己的表演,教师站的位置决定了教师的“讲”是第一位的,学生只有坐在讲台下听的份,即使教师偶而也会叫起一两位同学来回答问题,那也仅仅是对教师讲课的一种配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三尺讲台就像陈旧的教学观念一样,限制了老师的活动,束缚了教师的思维,阻碍了师生的沟通,让教师远离了学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发展,扼杀了课堂教学的生命力,使课堂成为一种缺少生动灵气的场所,使课堂教学背离了它的本质。

三、教师不离三尺讲台,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不能激发学生的活力与动力

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新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最主要目标。这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在新形势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发展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任务。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只有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适应学生变化了的学习方式,其中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教师要走下讲台,摆脱三尺讲台对教师教学活动范围的束缚,带着知识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走下讲台,提上了教师新时代新课程标准下的议事日程。走下讲台,是构建活力课堂、魅力课堂、快乐课堂的一大法宝。

第一,是新课程标准呼唤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形成活力课堂。

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方式,适应了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又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师生在教与学的相互融合中实现了共同的成长。

新课改,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讨论,因争论某一问题,学生们会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而对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为了探究某个知识点,小组成员会情不自禁地围成一个小圈而神情专注地仔细分析;为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们会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踊跃表达……面对课堂上学生如此自信的学习方式,做为教学活动另一位主角的教师当然不能置身学生学习活动之外,原来站在讲台上以讲为主的教法,或是挺直身体在学生中凛然巡视的做法显然都已经不适应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了。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深入到学生学习活动中去,近距离观察学生学习状态,面对面聆听学生交流表达,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争论观点,共同形成共识,让自己的教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第二,是和谐课堂的形势促使老师走下讲台,改变传统主宰课堂的陈旧教学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间的交流也通顺了,师生间多层次交流也就增多了,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加灵动起来,学生的思维也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起来。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教师,活动范围局限于讲台那三尺范围之内,面对台下坐着的学生,自然形成了师生间最简单的位置关系,即一种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让老师不自觉地去控制课堂。新课程的实施,倡导教师走下讲台,改变了原来那种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教学更加贴近学生了,课堂也随之活起来,也随之更加具有生命力了。 【参考文献】

【1】李良才.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刘晓天.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初中语文教师,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