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组“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纪实总结
小学语文教研组“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
计纪实总结
“双减”背景下,语文教研组长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
学习“双减\"工作有关文件,领会精神实质,多次召开“作
业革命”专题研讨会,明确了要实现提质增效,就必须优化
作业设计这一目标,力争以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实践性;尊
重学生差异,体现挑战性;注重联系生活实践,具有开放性
为原则。使作业形式更活泼多样,内容更体现个性化、生活
化和社会化,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索,
用心去体会,愉快地完成各项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
识、快乐实践、积极创新的乐园。
一、注重设计兴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
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各位老师从
灵活新颖,富有情趣的作业形式吸引学生。作业设计既符合
学生心理特点,又符合小学学科特点。
低段语文老师在学习汉语拼音和识字时,让学生动手制
作拼音宝宝和汉字宝宝卡片,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加深对汉
语拼音和生字的认识与记忆。学生制作的卡片在教室里和同
学、在家里和家人一起玩拼读游戏、字宝宝卡组新字的游戏,
比一比谁的拼读最流利,谁组的新字最多最正确;有的老师
让学生制作归类识字的学具,看看谁的最有创意;有的老师
还让学生走上街头,做个火眼金睛的啄木鸟,找找哪里有用
错的字,并记录下来,在课堂交流展示。
中段老师在朗读作业布置中,除了传统的早读朗读、课
堂朗读外,我们有的老师布置让学生回家给家长朗读,或录
朗读视频分享到班级群等,让大家互相学习。有的老师定期
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诗词大会、讲故事比赛、朗诵沙龙等活
动,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高段老师在学习古诗后,让学生通过诗配画来记忆、理
解、感悟古诗表达的意境,和古诗表达的情感。老师们还结
合季节,教学内容,生活实际,进行的保护环境,废物再利
用等,布置学生自主完成一些手工作业,美化教室环境,美
化生活。这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注重设计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传统作业设计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实际生活是
丰富多彩的,我们的老师善于从学生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
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作业设计从可写、可读、可看、可操
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
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
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
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1、 观察类的,如:养小蝌蚪、种蒜苗,观察其发展。
观察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写观察记录。
2、 创编类的,如:创编童话、故事续写,故事改写、
课本剧、小品、微电影等形式。
3、 竞赛类的,古诗词竞赛、演讲比赛、作为竞赛、故
事大王比赛、成语接龙竞赛等。
4、 游戏类的,如猜谜语、编双字儿歌、对对联等。
5、 读书类的,思维导图、亲子共读、读书卡、读书笔
记、好书推荐、读后感、读书手抄报等。
三、注重设计层次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应试教育的观念应该摒弃,但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练习
不能丢弃。作业的设计要因材设计、因生设计,分层、弹性
和个性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
向。鼓励坚决克服,杜绝机械无效、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因此,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还是需要一定的作业做保障。
具体操作时可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选做作业”、
“自主作业”三个层次。
1. 2. 3.
“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
每个同学必须完成。
4. 5. 6. 7. 8. 9. 10. 11.
四、
“选做作业''是指老师布置的几组题目中根据自己
的情况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来做。
“自主作业\"是指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根据
学习的情况选择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题或创新题,每个
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
完成多少。学生完成这类作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有选
择的权利。学生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学
生发展的需求。
注重设计实践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实用性,价值性,智力只
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而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
的广阔天地。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
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关于实践的作业,我们的
老师多与其他学科融合,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让学生走出
教室,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生活,动脑思考,
用心体会,动手操作,从课本外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五、 注重课后拓展,落实学生群文阅读能力
小学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此,
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
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
化,这不仅是统编教材的要求,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教
学重点。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
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后拓展中,总不忘
记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如学了《猴王出世》后,我们的老
师拓展让学生读《西游记》;学了《草船借箭》后,引导学
生读《三国演义》;学了鲁迅的《少年闰土》后,让学生课
后阅读鲁迅的《故乡》《朝花夕拾》《阿Q传》等等。这样不
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拓宽视野,落实1+X群文
阅读。
六、 注重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
综合性课程\\"o因此,
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们抓住每节课的语用切入点,及时组织学
生进行语用训练。如学了《花之歌》,组织学生仿照课文,
进行自然界中的物之歌仿写,如《叶之歌》、《海之歌》、《树
之歌》、《雪之歌》等;学习了《桥》组织学生为老汉写碑文;
学了古诗后,模仿原作写一首诗,不必追求诗的押韵、对称,
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发挥,做一回小诗人;学了《只有一个地
球》后,组织学生写保护地球的倡议书;学了现代诗《三黑
和土地》,根据课文内容看到的,想到的,畅想未来,创造
现代诗等等。
七、 注重设计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各位老师能结合生活中的传统节
日和身边的人事、物及新闻故事等,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
由来,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传说、古诗等,或收集整理相
关资料,或办手抄报进行交流或展评;有的老师利用教师节、
中秋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为老师、家人、同学写上一段
祝愿语或制作一张贺卡或写一封问候的信等。这样的作业形
式生动、活泼、有趣,人人都有内容可说、可写,都能根据
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已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参
与作业。增强了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达到利
用传统节日育人的目的。
总之,“双减”不仅仅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重大变化,
还将优化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在“双减”背景下,我们
将牢牢抓住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科学、有效地设计语文学
科作业。每一次作业都认真思考、筛选、设计,做到少而精,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以构建语文知识为基
础、以学习方式和教学形态为两翼、以思维发展为核心,引
导学生开展多样的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