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四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 ) A.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 B.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 C.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
D.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
2.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
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 ) 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 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
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 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
3.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
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 B.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 C.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 D.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
4.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
省份 四川 四川 重庆 重庆 重庆 地点 绵阳 荥经 巫山 涪陵 云阳 铁器物种类 斧、锸、锛 铁锄、曲炳刀、削刀 铁犁铧、长釺形器、铁削 铁斧、铁锯、刻刀 铁削、铁锄 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 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5.唐代初年,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6.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
“大学士”等;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力。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资历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 )
A.明确官员的职责 B.防止官员权力膨胀
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避免吏治腐败发生
7.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
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 )
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 B.科学研究重心的南移 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 D.科学研究非实用的趋向
8.北宋的词家,前期如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全都是南人,后期的苏轼、黄庭坚、秦
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也多数生长于江南或其周边。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化中心南移 C.北宋时期出现学术中心南移趋势
B.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兴盛 D.宋词具有南方文学的地域性特征
9.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
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B.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10.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
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制度致使( ) A.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佃农地租负担得到减轻
B.佃农社会地位提升 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11.1840年11月18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
此后英国写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察”等字样。这表明( ) A.中国主权的丧失
B.天朝体制逐步崩塌
C.中西方地位平等 D.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 12.下表为1882年股票市场行情(部分),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 ) 股 票 行 情 股票名称 票面额(两) 2月1日 6月12日 7月29日 9月26日 10月9日 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平矿务局 长乐铜矿 平泉铜矿 鹤峰铜矿 100 100(先收50) 100 100 105 100 220 96 170 — 125 123 250 112 237.5 160 200—205 — 255 115.5 220 170 257.5 175 253 110 216.5 168 256 155 270 105 230 230 251 177 A.军事工业收益日渐增长 C.民间资本主导地位明显
B.民用工业发展势头良好 D.民用工业资金得到解决
13.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
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 )
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
14.据材料显示:我国的民族工矿业到1901年仅有156家,到1911年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就
达700多家,资本总额拥有1.3亿元,产业工人增加到60万人。20世纪的头10年,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高峰。“新高峰”出现的重要背景是( ) A.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 C.“实业救国”的兴起
B.清末新政的实行 D.辛亥革命的鼓舞
15.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
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
16.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
运动,在不触动地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即“合作制”,使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 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C.企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
B.试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D.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
17.1943年起,日伪当局宣布,停止放映英美影片。上海大光明不得不上映中联出品的《红楼梦》等电影,还有满映摄制的《血溅芙蓉》及日本东宝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南征北战》等影片。材料反映( )
A.欧美和日本共同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B.日本强化对中国进行思想控制 C.电影在上海市民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
D.国家权力干涉民众的自由生活
18.新中国成立前后,各解放区的土改先后完成,广大贫苦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华
北农村婚姻家庭纠纷呈井喷式爆发,乃至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A.社会变革冲击传统伦理观念
B.国内战争影响了家庭稳定
C.工业化瓦解了传统婚姻制度 D.合作化运动促进妇女解放
1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 ) 时 期 国民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制 度 名称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20.1956年底,全国已有7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2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
96.3%,其中高级社的户数达1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88%。这种情况表明( ) A.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改造分散的小农经济成效显著
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巨大 D.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1.下面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卡特,1977—1981年任美国第39任总统)。对该照片
解读正确的( )
A.纽约华人集会庆祝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失败 B.越南人民举行集会庆祝中国援越抗美斗争的胜利 C.日本政府抗议美国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 D.台湾当局抗议美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
22.鞍钢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九五”期间为解决产品结构不合理和效益流失
问题,需投资60亿元。经过多方努力,还有7亿多元缺口,基本建设资金还有20.6亿元无来源。这反映出( )
A.国企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 C.资金匮乏制约了国企的发展
B.国企内部的腐败问题较为严重 D.国家在努力缓解国企资金问题
23.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神灵,蛊惑青年”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
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焚毁;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这说明( )
A.人文精神深刻影响雅典社会 B.神权主宰雅典社会各个领域 C.哲学家在雅典没有生存环境 D.城邦对公民思想自由的限制 24.早期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6世纪的法律规
定,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 “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 这一变化( ) A.蕴含着自然法的精神 C.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B.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 D.使妻子和丈夫分庭抗礼
25.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
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 A.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海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D.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26.据载,英国辉格党人赢得选举后颁布了《改革法案》,“降低了选举权的财产限制„„重
新划分了选区,把权力从‘腐朽选区’拿走,给那些以前没有足够代表名额的城市,这些地区商业和工业精英占统治地位。”该《法案》的颁布( )
A.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进一步冲击了传统土地贵族的统治 C.使英国公民获得了普选权 D.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政治保障 27.卢梭认为,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
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由此看出卢梭思想中( ) A.强调民主与法治原则 B.践行社会契约 C.主张实行直接民主 D.反对分权学说
28.下表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口与财富统计,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 目 贵族 人口 1688年 1803年 命深入开展
C.自由主义发展成为垄断主义 D.贫富差距日益拉大
29.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中,有大量的
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
A.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B.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思
C.夸张和想象给予富足的人们以鼓舞 D.历史和冒险给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
30.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召
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这表明作者( )
1.2% 1.4% 财富 14.1% 15.7% 中间阶层 人口 31.7% 31.6% 财富 59% 59.4% 下层 人口 67.1% 67% 财富 26.9% 24.9% A.英国完全废除进出口的禁令 B.工业革
A.站在罗斯福一边反对法西斯 B.质疑罗斯福新政侵犯自由 C.担心德国纳粹思想危害美国
D.拥护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31.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由国际清算同盟发行统一
的世界货币,货币的分配份额按照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这样英联邦的比例高达35%。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A.二战导致正常国际贸易往来受阻 B.极力削弱美元的国际影响力 C.极力维持和延续英镑的国际地位 D.保持英国战后金融霸主地位 32.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
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
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33题25分,34题12分, 35/36题15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签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摘编自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
响新论》
(1)比较说明材料一中凯恩斯和怀特关于“国际经济主导权”观点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纳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国核心地位变化的影响及其启示。(12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