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探析

来源:华佗健康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路径探析

作者:刘钰劼 张祺

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10期

摘 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要素,而我国体育目前的薄弱环节就是公共服务,主要反映为产品总量不足、投入不足、分配不均衡等问题。要构建完备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就务必要做强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科技服务。合理选择构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应为当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体育强国;公共服务;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75-02 引言: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这一口号的正式提出,从此为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所谓体育强国,是指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有引领世界体育发展,掌控重大国际体育事务的能力,对世界体育的发展有着重大推动力的国家。而强大的公共服务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强大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则更是一国体育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构建体育强国的重要方面。 一、国内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状况的对比研究 (一)国外发达国家的体育公共服务

1、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在大部分发达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整个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投入中占较大比例,其建设形式主要以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形式为主并且充分注重体育设施的多层次平衡以及设施服务品质。例如日本和德国,在设施的设置上都相应考虑到社区人口的构成比例来达到多层次平衡的要求;而在结构平衡方面,基础性的健身体育设施覆盖率很高,且几乎都是免费服务。普及性的体育运动设施按人口比例配置,实行低偿服务。选择性时尚的体育设施则根据社会需求设置,服务略为简单,价格略低于市场。由于结构的合理性,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多元化需求。另外,从服务平衡上来说,设施建设在理念讲究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例如大多数的体育馆在设计上都体现出功能多样性,不仅可进行多种体育项目比赛,还可通过分割与组合举办各种文艺、节庆活动。

2、公共体育服务组织建设。大多数发达国家采取了“政府购买和委托管理模式”进行体育服务,这些体育服务组织大致可分为指导型组织、管理型组织和活动型组织等。例如日本的体育公共服务组织建设是以体育公共服务组织培育为主,而组织培养最为基本的环节就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和组织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将在各个层面参与社会体育管理,是公共体育活动的主导力量。管理型的服务组织都与政府签订了长期合同。据资料记载,法国就为政府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托购买体育公共服务设立了一个名为大众体育联盟的服务组织,该组织长期对国内的公共体育设施进行管理服务。同样,在日本大阪也成立了体育公社这一公共体育服务组织,该组织承接了大阪市的主要公共体育设施管理,政府几乎将预算的90%投入到该组织的运营当中。而活动型的服务组织则是组织内部事务不受政府干预的,政府职能通过政策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例如发达国家会资助设立社区体育协会,负责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并且政府通常对民间自发形成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提供补贴及援助等优惠政策。

3、体育科技服务建设。发达国家都有长期的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研究,政府组织的科技探究大多集中在大众健身方面等,国家的科研机构、高等学府也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构成了国家体育发展的科技保障体系。加拿大早在1990年制定了《积极生活》发展规划,印制成册广为发放,为国民提供了生活体育的理念、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使国民可以参照手册练习,建立起健康生活方式,这便是典型的体育科技服务。另外,发达国家会资助科研机构以及高等学府的科研人员参与例如科学健身咨询、公共体育技术等方面的体育科技服务。在科技探究方面,发达国家把大众体育作为科技探究的主攻方向,首先根据国民的健康调查,选出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再委托某个科研机构或者通过招标的形式成立课题组,进行科技探究。例如,日本曾经做过老年人的步行方式对身体平衡影响的研究等,还有许多关于大众终身体育的研究。 (二)我国的体育公共服务

尽管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明确了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相应目标和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的“服务”职能的体现还很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产品供给不足、政府投入不足、体育公共服务产品分配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意愿低四个方面:

1、产品供给不足。依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现如今我国体育场地大约有85万个,但我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占1.03平方米,与美、日等发达国家人均20平方米左右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且现有体育设施的开放利用率程度也较低,普遍存在资源闲置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大多数公共体育场馆缺乏相关经费的保障和政策的鼓励,导致大多数场馆仅供大型体育比赛使用,日常时期则多处于闲置状态,不对公众开放,降低了场馆的整体利用率。另一方面,我国大约80%的体育场地资源分布在学校、机关、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内,这部分场馆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比例不足30%,亦进一步加重了我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

2、政府投入不足。一方面,目前我国在体育公共服务建设领域,各级政府普遍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例如如何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组织和指导、扶持基层体育团体发展、鼓励各类体育设施向群众开放等,致使在现实中相关工作难以开展。同时,我国目前并没有对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布局与建设设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与制度规定,导致在城乡建设规划中体育设施的相关问题往往被忽视,许多诸如建设用地等必要的建设条件难以得到实际的保障。

3、体育公共服务产品分配不均衡。我国城市长期建设高投入、高规格、高档次的大型体育场馆,而忽视了全民健身中心一类的中小型单、多项群众体育设施的建设:群众健身类场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与大型竞赛场馆比例严重失衡。加之部分地区倾向于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对此不惜投入,而对于诸如补贴群众性体育场地运行、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社会体育辅导员培养等工作投入有限。即使在群众性体育投入中,也存在重节庆、赛事活动,轻日常健身活动;重体育爱好者,轻一般人群;弱势群体得到的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等现象。

4、目前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意愿低。开展体育公共服务,要充分动用我国社会力量的参与,然而乒乓球、篮球、游泳等健身项目,虽然存在地域适应性广、群众参与程度高、消费意愿强,是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最多的方面,但是,这类项目的专项设施大多存在占地面积大、建设投入较高、经营难以获取高收益等特点,导致民间资本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投资缺乏积极性,而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网球、高尔夫、瑜伽、攀岩以及器械建设等适合中高端消费领域中去,造成了社会力量在普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体育公共服务支持上的不平衡。

二、我国目前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

(一)体育公共服务的硬件和软件保障。笔者认为,要解决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场地供给不足的问题,提高体育场地整体资源的利用率,必须以建设具有全民健身功能的体育中心、单项场馆、社区场地等为重点,同时促成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向大众开放,在此基础上还要打造一支具备良好技能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对民间体育社团及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提供各类支持与引导,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良好的运行保障机制。

(二)积极促进政府的财政投入。针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中存在的设施总量不足及结构不太合理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当逐步向服务型转变,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讲体育事业视同科教文卫的建设发展一样,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到规划与建设中去。一方面,政府应当具体根据不同地区之间各自具有的大众体育发展的特点,重点建设居民喜好且运行营成本较低的体育健身场所,另一方面,在公共体育设施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应当尽量引导民间力量参与进来,并在遵照公建民营、低偿服务与合理定价的思路的基础上实施委托购买、政府补贴等方式确保公共体育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财政上的负担。 (三)完善体育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政策。首先,在体育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应当充分认识到,虽然体育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不意味着各级政府要实行大包大揽,在服务提供上应当充分利用企业和各类社会团体的力量。可以根据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和运行主体多元、服务内容多样、设施类型和规模差异较大的特点,从财税、信贷、土地、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同时,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也可解决部分的资金来源问题,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公共资源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来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捐赠及赞助。

(四)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场地建设制度与规范。规范化建设方面,加速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作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并予以充分明确。制度完善方面,学习发达国家,加强对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群众健康状况的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究监测和统计工作,完善我国国民体质监测、体育锻炼标准、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等各项制度以及相关信息的发布制度。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刘钰劼(1987— ),女,江苏无锡,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10级在读研究生,体育人文社会学;张祺(1989— ),男,江西新余,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10级在读研究生,体育赛事运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