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我的母亲》4课时

来源:华佗健康网


课 题 授课班级 我的母亲 2016级护理四班 授课人数 48人 授课地点 教室 授课时数 4课时(预习1课时,讲授2课时,练习巩固1课时) 授课形式 教 材 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 2018年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语文》(第二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知识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品味语言,学习人物刻画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诵读、品读、悟读,感受散文魅力。 体会母爱的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品味老舍先生散文的语言特色。 体会母爱,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 在各种形式的赏读中感受散文的魅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你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妈妈的生日是哪天?设计意图 一、调查导入 妈妈最喜欢吃哪道菜?是啊,全世界的母亲都一样,每一位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爱子之心。我们在哪里找寻母亲的爱子之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游子吟》,一起读《我的母亲》,一起找寻母亲的心! 以情唤情,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做好情感铺垫。

(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标明时间顺序的词句。 “母亲生在农家”“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我生下来”“一岁半,我父亲死了”“当我小学毕了业的时候”“我入学之后”“我廿三岁”“廿七岁”“七七抗战后”“去年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等。 2.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 母亲的身世;抚养一家人;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在战乱中保护儿女;为“我”入学筹集保证金;强忍心痛送三姐出嫁;“我”两次违逆她的心愿,母亲都理解了。 在诵读中把握文本,明确文章的写作顺把握文3.师生一起品读第8自然段,重点关注白描手法。 序和主要内容,一起来欣赏老舍“母亲的手”: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二、披文入情 品读课文 学生分析: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老舍先生的许多好习惯都是母亲言传身教培养的结果。 老师引领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教育:勤俭、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好习惯不正是母亲给予老舍的“生命的教育”吗?母亲不仅将好习惯传给老舍,而且勤劳诚实、热情真诚、宽厚隐忍、坚韧刚强这些软而硬的性格也影响到老舍先生。 (二)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两名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 章主旨和白描的写作手法。 2.赏析细节描写,咬文嚼字。 (1)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2)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A.这里的泪为谁流?两处“泪”含义一样吗? 朗读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把握作者情感,了解语言特色。

B.把“含泪”改为“流泪”行不行? (3)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重点读哪几个字?挣扎、咬、扶、看这四个动词是非常精彩的细节描写,活化出人物的灵魂。 (4)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用画线的方法画出母亲起伏变化的心情线:笑、楞、叹、“去吧,小子” 3.进行朗读指导之后,让学生再读“除夕夜”一节。 (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个祥子,一部茶馆,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高峰,老舍一生创作了8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了300余万字的小说,42部戏剧和300余首旧体诗,堪称作家中的劳动模范。巴金称他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如此的成就与他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有直接关系。 师诵读第15、17两段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其深刻内涵,感受老舍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在听读中,理解老舍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以言述情——表寸草心 讲述“我”和母亲的故事 三、拓展延伸 的确,母亲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反观生体会母爱,达成情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悠悠母爱,活,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用母亲自己的言行为爱下一个注解,讲述“我”和母亲的故事。 感目标。 以行传情——提升自我 四、布置作业

1.编写给母亲的短信。 2.阅读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演讲稿,感受另一位母亲的平凡与伟大。 3.推荐网络视频欣赏: 重庆卫视《记忆》栏目——文学大师老舍。 延续情感目标,提升写作能力,全方位认识老舍先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