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浙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前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字释。
①执_________ ②亦_________ ③俄有_________ ④至_________ [2]句子翻译。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寓意多一点)
2. 阅读短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 弓缴而射之。虽与之 学, 若之矣。为是其智 若与?曰:非然也。 [1]在“ ”处按原文填空。
[2]在( )里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在“ ”上根据课文内容解释这个字词。
(1)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说说“为是其智fú若与?曰:非然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古文寓言《楚王好细腰》,完成要求。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 )皆以一饭为( ),胁( )然后带,扶( )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
好:_________ 故:__________ 皆: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 [3]“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这句古文的意思是什么?
1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按要求完成练习。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对这句话的解读,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 A.锺子期的去世对伯牙打击很大
B.锤子期在伯牙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C.锤子期与伯牙两人私交很深
5. 阅读,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徒居学宫旁;孟子乃嬉戏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根据文章,写写孟母的迁居地,以及迁居和定居的原因。 第一迁 第二迁 第三迁 迁居地 近墓地 ____ 学宫旁 迁居或定居原因 ______ 孟子常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______ [2]由此可见,孟子的母亲认为(______)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正如古语所云:“(______)”。
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道旁李苦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 , 看道边李树多子④ , 折枝⑤。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 , 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注)①尝:曾经。②诸:众。③游:游玩,玩耍。④子:指果实。⑤折枝:把树枝压弯了。折:弯曲。⑥竞:争逐,争着。⑦走:跑。⑧之:它,这里指李子。⑨唯:只,仅。⑩信然:确实这样。 [1]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之信然。
2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王戎是如何判断李子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言文阅读。
冯梦龙《翠鸟移巢》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②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②靠下。③更加。 [1]简述上文所说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本文使你听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③猎。是日④ , 饮酒乐,天雨⑤。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⑥之⑦?”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⑧乐,岂⑨可不一会期哉?”乃⑩往,身自罢之⑪。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③期:约定。④是日:这天。⑤雨:下雨。⑥焉:何,哪里。⑦之:到,往。⑧虽:即使。⑨岂:难道。⑩乃:于是,就。⑪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
[1]用现代汉语写出“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原文中的六个字概括左右阻止文侯出猎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小故事中,你看出了魏文侯具有怎样的美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文徵明习字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记事》)
注释:①率:标准②苟且:马虎③简札:书信④少:通“稍”,稍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书遂大进(________) (2)平生于书(________) (3)未尝苟且(________) (4)或答人简札(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 / 6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徵明是明朝著名书画家,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源于他求学时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精神。
10. 回忆《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足”的意思是________,“鼓”的意思是________。
[2]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_______(用成语概括),可见伯牙与子期真的是________。
[3]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1. 文言文阅读。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_______。 方:________。 欲:________。 还: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① , 诵② , 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④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 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注)①少时:小时候。②诵:背诵。③辍(chuò)然:突然中 止的样子。④谖(xuān):遗忘,忘记。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其母方织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________
4 / 6
[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为中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母通过________这件事,告诉孟子________这个道理。
13. 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加点的词。
(1)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3]联系课文,翻译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一儿认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出原文作答)
[5]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该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②人卮酒。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③,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祠:祭祀。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③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遂:________ 亡: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 / 6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