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来源:华佗健康网
南通大学学报f医学版) Journal of NantonK University fMedical Sciences1 2014:34(4 ・347・ 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周书芳.汪 旭.顾 平 (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海安226600)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 3—7月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6例(8眼)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8眼)均治愈,无1例发生 并发症。结论: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手术解剖层次少,视野清晰,造孔大.位置低,选择组织相容性好的填塞材料. 保证了慢性泪囊炎的手术疗效.且具有不影响美容的优点 『关键词1慢性泪囊炎;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 【中图分类号】R76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 1674—7887(2014)04—0347—02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的常见外眼疾病,鼻腔泪囊 造孔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既往多为经鼻外 径路进行,随着鼻内窥镜技术及鼻眼相关技术的发 国STORZ公司的0。鼻内窥镜及配套器械。1%丁卡 因30 mL加0.1%肾上腺素3 mL混合液浸湿的棉片 收敛鼻腔黏膜,以钩突为后界,平中鼻甲根部前段附 着处,以镰状刀切开黏膜至骨表面,形成蒂部在上、 直径约1.5 cm的黏膜瓣,将其向上翻转至嗅区固 展,本科开展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 性泪囊炎,取得较好疗效。 1临床资料 定,暴露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用咬骨钳、电钻、骨 凿去除上颌骨额突及泪骨前部,形成直接约1 cm的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7月本科收治6例f8 骨窗,暴露泪囊内壁,同时经下泪小点、泪小管导人 探针进入泪囊,鼻内镜下进一步确定泪囊,用镰状刀 在泪囊内壁前缘切开,形成蒂部在后缘的黏膜瓣,与 眼1慢性泪囊炎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63岁,平均 46.5岁;病程1~10年,平均5.2年。患者均表现为溢 泪、溢脓、泪道冲洗不畅等症状。鼻内窥镜检查:合并 钩突前缘黏膜相贴,鼻腔黏膜瓣复位并覆盖裸露的 上颌骨额突骨面,泪囊造孔处填塞适当大小的锥型 有鼻中隔偏曲1例,中鼻道引流可,无鼻腔息肉。鼻 窦冠状位CT检查:鼻窦无炎症,泪囊位置正常。 1.2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选用德 可吸收纳吸绵,外予止血绫及纳吸绵固定黏膜瓣llI。1 例合并有鼻中隔偏曲者先行鼻中隔矫正术。 Cance ̄J].Am J Surg,2004,1 87(1):69-72. [3】Hamner JB,Fleming MD.I ̄ymphedema therapy reduces the volume of edema and pain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 激光行星状神经节照射可以改善乳腺癌术后患侧水 肿肢体的皮肤温度及手指动脉的流速,从而改善肢 体的水肿。本文直接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其效 果比超激光照射更直接有效。且本文还行腋路臂丛 神经阻滞,阻滞后上肢微小血管扩张,上肢血供改 善。同时局麻药中含有长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其强 大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由于腋窝手术及局部放射治 疗导致的无菌性炎症,减轻局部组织的黏连,进一步 改善肢体的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cer ̄].Ann Surg Oncol,2007,14(6):1904—1908. 【4]杨琛,王立平,钱超文.彩超对乳腺癌术后腋窝血管血流 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观察Ⅲ.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 (5):548-55 1. [5] Kulkarni KR,Kadam AI,Namazi IJ.Eficacyf of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with an a ̄uvant ketamine for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of the upper limbs[J].Indian J Anaesth. 本文的观察结果显示,星状神经节联合臂丛神 经阻滞的方法可以较好的缓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 的水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Shahpar H,Atieh A,Maryam A,et a1.Risk factors of lymph edema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Int J Breast Cancer,2013,2013:641818. 2010,54(6):546-551. 【6]贾文平,柳顺锁,李成田,等.断指再植术患者连续星状 神经节阻滞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2): 1l19-1120. [7]张治林,刘明舟,曹淑萍,等.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预 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40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1 1.40(3):336—337. 『收稿日期1 2014—03—31 [2]Ozaslan C,Kuru B.Lymphedema after treatment of breast ・348・ 南通大学学报f医学版1 1.3 术后处理 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地塞米松 5 d,鼻腔局部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雾,晨起1次,连 用3个月。出院后1周冲洗泪道,同时清理鼻腔,鼻 内镜下检查造孔。后每2周检查1次,随访3个月。 1.4疗效标准治愈:溢泪症状消失,无分泌物,泪 道冲洗通畅。好转:溢泪症状减轻,无分泌物,泪道冲 通而不畅。无效:溢泪症状无改善,挤压及冲洗泪道 可见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 1.5 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溢泪、溢脓现象,泪道冲 洗通畅,鼻内窥镜检查造孔通畅。 2讨 论 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治疗原则为切开泪囊,建立 鼻内引流通道。鼻腔泪囊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 的有效方法I2J,其目的是在泪囊及鼻腔之间建立一条 新通道来代替阻塞的鼻泪管引流泪液。既往自鼻外 径路经眼内眦部皮肤切口行鼻腔泪囊造孔,因位置 深,视野小,扩大骨孑L有限制,泪囊与鼻腔黏膜吻合 困难,更有损伤内眦韧带、内眦动脉可能,且术后面 部留有瘢痕。如同时存在鼻腔结构异常、鼻腔息肉则 不能同时处理,增加了手术失败率。 随着鼻内窥镜外科及鼻眼相关外科的发展,在 鼻内镜直视下经鼻腔行鼻腔泪囊造孔术,开创了慢 性泪囊炎手术治疗的新途径。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 投影基本固定,即中鼻道前段,平中鼻甲水平。泪囊 内壁与鼻腔相隔有两层结构:上颌骨额突、泪骨前部 和鼻腔黏膜I”。钩突为泪囊的后界,故在鼻内窥镜下 钩突前区域手术是安全的,只要有熟练的鼻内窥镜 操作技巧,鼻腔内径路较鼻外径路操作手术解剖层 次少、出血少、视野更清晰、简便,避免内眦血管、韧 带的损伤,避免遗留面部瘢痕,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患 者更易接受l 3l。 鼻腔泪囊造孑L处肉芽增生、瘢痕收缩致造孔闭 锁是该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认为肉芽增 生易出现在创面上皮化阶段,为减少创面肉芽增生, 术中鼻腔黏膜瓣尽可能保护好,骨窗尽可能扩大,因 骨窗后方骨质有黏膜修复,前方骨质应尽可能多去 除,充分暴露泪囊达鼻泪管开口,造孔完成后黏膜瓣 复位,减少裸露骨质 ;术中切开泪囊内壁后,予生理 盐水自下泪小点冲洗泪囊,其目的一是进一步确定 泪囊位置、造孔是否通畅,二可去除泪囊内脓性分泌 物,清洁术腔,减少术后感染概率;术后适当应用抗 生素及激素,预防感染及减少创面炎性渗出;创面填 塞可吸收纳吸绵及止血绫,因其组织相容性高,术后 无需取出,可防止黏膜瓣移位,同时促进创面愈合[5-6]。 术后鼻腔换药只要清理影响鼻腔通气部分,创面禁 强行吸引致再损伤,少数痂皮可经术后泪道冲洗自 行松解脱落。本组病例经上述处理,随访至今无造孔 肉芽增生、闭锁现象。 本组病例因充分暴露泪囊,造孔位置低,避免泪 囊下方形成死腔,更接近泪道的正常解剖形态 ,提 高了手术成功率[81。当然本组病例少,随访时间短,还 需进一步I临床验证。 [参考文献】 [1]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23—230. [2】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29. 【3】周兵,唐I所.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附35例疗 效分析)I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4,1(2):80—83. 【4]周兵,黄谦,韩德民,等.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 术Ⅲ.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15(2):87—91. [5]严酷,沈蓉蓉,郭丽丽,等.可降解纳吸棉用于鼻内镜手 术后填塞效果的观察[J].护理研究,2013,27(27):3029— 3031. 【6】赵玉梅,孔繁勇,王振霖.可吸收性止血绫在功能性鼻内 窥镜术后填塞中的疗效分析Ⅲ.中国医药导报,2013,10 (16):61—63. [7】周兵,韩德民.经鼻内镜常见鼻眼相关疾病的处理原则 和经验….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0): 874—876. [8]赵捍东.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60例原因分析【J].中国煤 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12):1960—1961. 【收稿日期]2014—02—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