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2年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考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
一、 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①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②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③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④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⑤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联系上下文义,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1)“泊”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意思:①恬静;②停放;③船靠岸;停船。文中“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其中“泊”的意思是 。(填序号)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意思的句子。
2.选文选自巴金先生所写的《鸟的天堂》,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 3.写景状物的文章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可以突出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③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描写的方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
1 / 17
出了_______的特点。
4.写写你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作者用“起初……后来……接着……”这样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把变化的过程写得清楚,请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描写一段景物变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课内阅读。
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mò)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照样子,写词语。
世世代代(A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狂风怒号(形容天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你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缩句)
2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如,乌云密布(顿时,天色十分昏暗,天空中的乌云像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渐渐地拉开,要盖下来一样,黑压压的。) 倾盆大雨(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ー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売一样。
1.从选段中找出ABB式的词语,并仿写三个。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选段中描写了蜜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小昆虫。作者运用了含有色彩的字,即白、黄、红、_______、______。这些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从中可以看出“我”对这些小昆虫的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3 / 17
(1)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选文在描写蜻蜓和蚂蚱时,侧重写它们的_____________;而画线句子在描写蜜蜂时,侧重写它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和“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前后__________(矛盾 不矛盾),前面一句是针对“果树渐渐地都死了”来说的,后面一句强调了对__________的难忘。
四、 课内阅读。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境上,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您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加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使宜。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1.秦王约赵王渑池会面,赵王为什么胆怯?两相如和廉颇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为什么不好推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赵王到渑池会面秦王这件事上,廉颇起到了什么作用?
4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4个字给这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这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平台。
父爱之舟(节选)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本段所写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坚持凑钱给孩子缴学费的原因是( ) A.父亲爱儿子,处处为儿子着想。
B.父亲溺爱儿子,家里条件那么差,还想方设法满足儿子。 C.父亲非常懦弱,不懂得反抗儿子。
3.文中画线句中的“心酸”一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家庭状况的担忧和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 B.感觉家里给的钱太少了,没有脸面 C.不能为家庭分忧的愧疚
4.最后一句话中加点词语“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5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白鹭》,回答问题。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⑩——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⑪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白鹭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句诗来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⑦段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
6 / 17
样的猜测吗?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选文的第⑤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6.白鹭是美的,作者的语言更美。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很优美的歌”,那么在你看来白鹭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 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盈 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乱 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画“ ”的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7 / 17
B.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储存起来留到冬天吃,从中可以看出它很聪明。 C.松鼠是爬树的高手,能够借助锐利的爪子迅速爬上光滑的高树。 D.松鼠是冬眠动物,一到冬天就待在窝里不出来了。
3.第二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描写的是松鼠______________,其中表示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松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二自然段,梳理信息,填写下面的科普知识卡片。 松鼠的窝
选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pián .biàn)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2.画“ ” 的句子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是_____,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是_____,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是_____。
3.这是作者第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他看到了众鸟欢腾的热闹景象。从选文中,我们不仅知道鸟的_____多、_____多,还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非常______。( )(填序号)
8 / 17
A.一 种类 数量 快乐 C.一 种类 数量 热闹
B.二 种类 数量 快乐 D.二 鸟叫 鸟影 热闹
4.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指什么?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又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忆读书<节选>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空。
(1)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____________) (2)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____________)
2.作者说:“读书好”,请从文中找出能表明“读书好”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9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要求大家“读好书”,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 ”的句子,从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关于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的句子是能表达选文中心意思的关键句。
B.选文中不仅写了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体会,还写了作者对儿童的寄语。
C.文中列举作者读书的例子的主要目的是体现作者读的书多。 D.文中列举作者读书的例子的主要目的是告诉大家读书要有选择。
十、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 2.找出文中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A“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
B“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 ,而是
10 / 17
________ 。
十一、 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下至唐( )宋( )元( )明( )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标点。
2.用“﹏﹏﹏”划出本段中的过渡句。这句话进一步写了圆明园的 。 3.朗读这段话时,应做到( ) A.表现自豪、赞叹之情,语气自然从容; B.表现痛惜、愤怒之情,语速稍慢,声调提高。
4.读划横线的句子,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联系全文写写你的感受。
5.2000年4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两个兽首分别以一千四百万欧元(总价约为二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被买走。这次拍卖会,共有拍品七百余件,在1860年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劫掠走并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属于高价拍品之一。 结合上述资料,再读这段话,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 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
11 / 17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耸立——(________)拥挤——(________)
2.第一自然中作者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本舟,写出了小艇_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________的特点;把小艇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 4.画线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四字词语_________。
5.“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说明了船夫________,船的__________。
十三、 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用“﹏﹏﹏”画出选文中的两个过渡句。 2.过渡句在文中起着 _________ 的作用。
3.选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 4.选文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5.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因为( )
12 / 17
A.圆明园位置好,而且占地面积大。 B.圆明园是皇家园林。
C.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6.文章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 17
答案
1、 1.(1)③
(2)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2.“我们”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群鸟欢腾的景象。 3. 动态 鸟的数量多
4.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作者亲眼看到鸟在大榕树上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表现了作者浓浓的喜爱之情。
5.起初是下的小雨,淅淅沥沥的,接着雨渐渐大了起来,如豆般敲打在玻璃窗上,后来雨越来越大,瓢泼似的拍打着窗户。 2、
1. 明明白白 高高兴兴 清清楚楚 狂风暴雨 和风细雨 风和日丽
2.心理描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品质。 3.海力布变成石头。
4.霎时间,雨大的像是天上的银河泛滥了一般,从天边狂泻而下! 5.因为海力布舍弃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大家。 3、
1.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亮晶晶 黑压压 静悄悄 2.蝴蝶 蜻蜓 蚂蚱 金 绿 满心喜爱 3.比喻 蜜蜂 小毛球 颜色 动作 外形 4.不矛盾 大榆树 4、
1.因为秦国势力强大,赵国势力薄弱,赵王去了害怕有危险,不去又会显得他胆怯。
蔺相如和廉颇认为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
2.因为秦国势力非常强大,赵王害怕推辞,会给秦王以借口关押他,对自己的
14 / 17
形势非常不利。
3.廉颇带着军队守在边境,作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保证了赵王能安全回国。 4.渑池之会
5.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做下记录。 蔺相如针锋相对通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秦王没有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 5、
1.父亲凑钱给“我”交学费,送我上学并替“我”铺好床。 2.A 3.B
4.“我”感受到了父亲为供“我”上学凑钱的艰难,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感受到了“我”肩上责任的沉重。 6、
1.从外在形态上,更主要的是从神态上表现白鹭的特点。 2.淡妆浓抹总相宜。
3.通过比较,展示了白鹭的形体“适宜”及其自然美的特点。 4.不同意。从文中“可它真是望哨吗”的疑问中可看出。 5.B
6.是我们的好朋友,帮助农民伯伯捉害虫。 7、
1.蛰伏 轻快 错杂 2.D
3.搭窝的过程 先、再、然后 聪明、勤劳
4.选址:树枝分杈的地方 小木片、干苔藓 窝口狭窄、安全防雨、舒适、干净暖和 8、
1.biàn xìng
2. 大的、小的 花的、黑的 叫、飞、扑 3.B
4.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指大榕树,不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指鸟儿美好的生活环境。因为作者亲眼看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就是鸟的天堂。 9、
15 / 17
1. 栩栩如生 索然无味
2.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3.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 4.对读书的喜爱 5.C 10、 1.chù huá
2.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3.种类多 欢快 没有鸟 “我”没有看见鸟 11、
1.: , 、 、 、 、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3.A
4.先秦时代、唐、宋、元、明、清、历代。 这些词语不但写出了所藏文物历史悠久,朝代众多,还写出了文物的数量,品种丰富。强调了它们价值之高和收藏不易,以及圆明园在世界上文化史的地位。
5.上述资料中所述,仅仅两个生肖的铜像就被拍卖了将近2个亿,可见圆明园文物之珍贵。圆明园中的大量文物叠加起来,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这些文化的毁坏与流失,不得不说是损失巨大。 12、
1.塌陷 宽松 2.长 窄 灵活 3.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4.应接不暇
5.驾驶技术好 速度极快 13、
1.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承上启下
3. 风格各异的建筑 珍贵的历史文物
16 / 17
4.C 5.C
6.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通过对比突出圆明园的毁灭所带来的损失之大,引起读者的共鸣,警醒人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19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