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在景观表现中的质感和美感
植物质感在景观表现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景观营造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植物纯粹材料的自然质感的美感和人工质感的审美美感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自然质感 人工质感 景观表现
随着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及应用形式的增加,人们对植物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并且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简单的类别、图案、色彩等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并研究植物的质感。
总体来说,质感是是指视觉或触觉对不同物态如固态、液态、气态如的特质的感觉。包括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其中,天然质感是指物质表面的自然特质,如水、岩石、竹木等;而人工质感是指经过人工的处理的表现感觉,如砖、陶瓷、玻璃等。不同的质感给人不同的感觉,如软硬、虚实、滑涩、韧脆、透明与浑浊等。
对于自然界群落中的植物而言其质感无疑只是天然质感,但是,随着植物生产的日趋产业化发展,以及由于迎合审美要求而对植物所作的一系列处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植物质感已经不仅仅再只是单纯的天然质感,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上一些人工痕迹。另外,质感是人的视觉以及触觉感受,是一种心理反应,这就决定了植物的质感的主观性和相对性。总而言之,植物质感不是单一不变的,随着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和周围环境的变化,或者观赏者以及观赏者心境的变化,植物质感也随之变化。正是植物质感的这种不确定性,却能促使景观表现更加的丰富、多样。因此,在景观表现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植物纯粹材料的自然质感的美感和人工质感的审美美感之间的关系。
1 植物质感影响因素及分类
不同的植物有各自不同的形态特征,其株型、花果稠密度、颜色等都会影响植物的整体质感。如榆树、木槿、毛白杨、玉簪等比较粗放;银杏、铺地柏、黄杨、菊花则属于中等;而柽柳、桂香柳、黄栌、棣棠等则比较精细。另外,植物单独某个部分如树皮、叶、花、果等由于其不同的形状和质地,其质感也有差异。如重瓣榆叶梅树皮黑褐色并且反卷比较粗放,而三球悬铃木的树皮薄片状剥落之后灰褐色斑块则显得光滑细腻;另外,构树的叶片大而粗糙,小叶黄杨叶片则厚实有光泽更显精细。
除了植物材料本身的质感特征外,观赏距离、人工修剪、环境光线以及其他景观材料的质感特征等也会影响植物材料的质感。
2 植物质感在景观表现中的应用
植物质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质感的植物在不同景观中具有不同的特性。在景观表现过程中,要正确把握植物纯粹材料的自然质感的美感和人工质感的审美美感之间的关系。
2.1 合理使用不同自然质感的植物
植物质感的不同,决定了其景观效果的不同。
粗质型植物有较大的明暗变化,看起来强壮、坚固、刚健,外观上也比细质登植物更空旷疏松,当将其植于中粗型及细质型植物丛中时,便会跳跃而出,首先为人所见。因此,粗质型植物可在景观中作为焦点,以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也正因为如此,粗质型植物不宜使用过多,避免喧宾夺主,反而使景观显得零乱无特色。
而细质型植物比较柔和,没有太大的明暗变化,外观上常有大量的小叶片和稠密的枝条,看起来柔软纤细。因此,可大面积运用细质型的植物来加大空间伸缩感,也可作背景材料,显示出整齐、清晰、规则的气氛。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景观设计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完成的。而在一个特定范围内,质感种类太少,容易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但如果质感种类过多,其布局又会显得杂乱。有意识的将不同质感的植物搭配在一起,能够起到相互补充和相互映衬的作用,使景观更加丰富耐看。大空间中可稍增加粗质感植物类型,小空间则可多用些细质型的材料。粗质型植物有使景物趋向赏景者的动感,使空间显得拥挤,而细质感植物有使景物远离赏景者的动感,会产生一个大于实际空间的幻觉。
如图1所示,为中国人名大学一处景观,其中,主景是粗质感的白蜡,在阳光照射下,略微纸质的膜质叶片呈半透明状,有光影闪烁的感觉,配合其明亮的色彩,让人有一种热烈奔放之感。而作为背景的绦柳,其质感细柔,轮廓清晰,有一种远离赏景者的倾向,让观赏者产生一种与植物间的可视距大于实际距离的错觉。
2.2 恰当利用植物质感的可变性
由于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以及观赏距离、人工修剪、环境光线或者其他景观材料的质感特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植物材料的质感,所以,植物的质感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不确定的。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植物质感的这种可变性,综合把握整体环境和非植物材料的质感,营造符合主题且具特色的景观。
近距离可以观察单株植物质感的细部变化,较远则只能看到植物整体的质感印象,更远的距离则只能看到不同植物群落质感的重叠、交织。环境中光线强弱和光线角度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质感效果。强烈的光线使得植物的明暗对比加强,从而使得质感趋于粗糙;相反,柔和的光线使得植物的明暗对比减弱,质感趋于精细。另外,通过修剪、整形等操作手段可以改变植物的轮廓和表面特征,进而使人产生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也可以大大改变植物本身的质感。例如,绿篱的质感在修剪后由柔和变得硬朗,草坪的质感在修剪后由粗糙变得精细而富有弹性,盆景摘叶后叶片变得细小轻盈。而同种植物与不同材料对比也会产生不同的质感效果,比如书带草栽植于毛石砌作的种植池中显得精细,而栽植于抛光的花岗岩种植池中则显得粗糙。
如上图1所示,水池周围配以白色卵石,尽管柔美恬静,质感精细,却稍有冰冷感,正好能够凸现粗质感白蜡欣欣向荣的气象,也能与质感细柔的绦柳形成一种呼应。
而图2所示,桥面的地板采用了抛光效果的木材,给整个景观空间带来洁净简练之美,同时也与地板左侧草坪形成对比,原本质地细软的草坪在地板精细纹理的映衬下显得粗糙很多。整个景观地面均配置草坪,阴天背景和绿色草坪相映成趣,让这里的空间通透而又宽敞,
中间规则地群植细质型的红桃绿柳,不仅丰富了景观的深度空间感,也增加了层次感,整个画面有一种朦胧淡雅感。
3 总结
利用植物质感表现景观时,不仅需要恰当搭配植物的自然质感,或者适当表现其人工质感,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植物色彩、姿态等其他因素,从整体出发,营造特点鲜明且丰富多样的景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