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诊疗
青光眼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级:
Ⅰ级浅前房: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 Ⅱ级浅前房:瞳孔区外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
Ⅲ级浅前房:前房消失,中央部角膜内皮与晶状体
接触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分型(Kronfeld分型) Ⅰ型(多囊状泡) Ⅱ型(平坦弥散泡) Ⅲ型(疤痕泡) Ⅳ型(“包裹”样囊状泡)
一、术中并发症
1.结膜瓣撕裂或钮扣样孔形成 原因:①过度向前分离结膜瓣导致撕裂球结膜止端 ②过多采用锐性剪刀分离或剪除部分眼球筋膜组织
③结膜组织牵拉太多或用力过强,尤其使用
有齿镊 子
④结膜菲薄或与其下巩膜组织粘连(既往有
过炎症、外伤或手术史)。
预防:钝性分离,使用无齿小镊子,注意保护结膜瓣
处理:修补结膜伤口
①未制作巩膜瓣或切开前房前,小裂孔→“8”字
式或褥式缝合,大的撕裂需作连续缝合;随后将结膜瓣向一侧扩大
②已制备巩膜瓣或切开前房,如裂孔较小且离滤口
稍远直接缝合;如在结膜止端撕裂或在滤口相应位置穿破,把结膜自角膜缘环状切开,结膜瓣直接缝合在角膜缘;较大的撕裂需将角巩膜切口、结膜裂孔及结膜瓣缝合,其后更换位置手术。
2.前房出血:
原因:①角膜缘切口位置太过偏后误损伤睫状体; ②虹膜切除太靠近根部或过度牵拉引起虹
膜根部撕裂;
③术前虹膜存在明显炎症充血或新生血管; ④来自浅层巩膜出血流入前房。 预防及处理:术前控制活动性虹膜炎症,
如术前虹膜有新生血管应先作光凝 正确选择角膜缘切口位置;
止血(肾上腺素棉棒压迫止血,NS冲洗)
少量前房出血多自行吸收可不予处理,
大量前房出血应作前房冲洗 3.脉络膜上腔出血或驱逐性出血:
危险因素包括:浅层巩膜静脉压升高,真性小眼球,
长期持续高眼压或术前高眼压未能控制
晚期婴幼儿型青光眼,无晶体眼,
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高度近视
和术中眼眶静脉压升高等。 临床表现:术中突然出现阳性高眼压体征 预防:术前控制血压、眼压、镇静止痛、止血药物;
预防性后巩膜切开(颞下和鼻下象限)
滤过口预置缝线和缓慢释放房水减压 处理:立即关闭巩膜瓣或缝合滤口 后巩膜切开引流 4.急性脉络膜渗出
危险因素、表现、预防和处理与脉络膜出血类似 后巩膜切开引流的是淡黄色液体而非鲜红血液或血块
5.恶性青光眼
表现:术中突然出现阳性高眼压体征,但眼内不会发现
团状隆起。
预防及处理:术前充分降低眼压,
术中缓慢释放房水并尽可能保存前房;
宽基底的周边虹膜切除口
巩膜瓣应牢固缝合和作一对可拆
除缝线缝合重建前房,或在扁平部作后巩膜穿刺减压
术毕即采用阿托品眼药水或眼药
膏散瞳,
加压包扎
术后药物治疗 6.玻璃体脱出
危险因素:无晶体眼、晶体半脱位,术前或术
中高眼压术中粗暴操作致晶体悬韧带和玻璃体前膜破裂
处理:应用海棉和剪刀或玻璃体切割器充分清
除伤口内玻璃体,无晶体眼应作前段玻璃体切除以彻底清 除伤口及前房内玻璃体。
前房重建、术后应用脱水药
7.暂时性失明:多见于小视野晚期青光眼、球后
出血或 精神紧张患者。
原因:①麻药中含肾上腺素引起视网膜中央动
脉血管痉挛
②麻药(尤其利多卡因)阻断视觉神经纤维传导
③球后注射过深、过猛或球后出血。 处理:停止手术、吸氧,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和
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多数患者在20~40分钟后恢复光感
预防:勿使用肾上腺素及利多卡因麻药,球周麻醉或
Tenon囊下麻醉
二、术后早期并发症 (一)低眼压性浅前房 1.结膜缺损渗漏: 原因:①术中发现并经修补的结膜撕裂缝合欠佳或
愈合不良;
②术中忽略了的结膜钮扣孔; ③结膜伤口对合欠佳、眼球筋膜嵌顿或愈合
不良,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
表现:低眼压、浅前房、滤过泡扁平、Seidel荧
光素试
验+
预防:避免损伤球结膜瓣,分层缝合球结膜伤口 1)小的结膜裂孔或估计难以缝合的结膜缺损 抗炎、散瞳、减少房水生成、加压包扎
2)较大的结膜裂孔或经上述处理后仍无好转的菲薄结膜裂 孔∶Simmon巩膜罩、氰丙烯酸盐(Cyanocrylate)组织粘合剂、胶原盾
3)手术修复:结膜渗漏位于角膜缘或结膜瓣伤口
处,保守治疗3~7日无效后。 2.滤过泡功能过盛:
原因:过大的瘘口(全层巩膜滤过术),巩膜瓣薄
而小或边缘对合不良甚至破损,巩膜瓣缝线数目少而松驰甚至没有缝合,过早松解或拆除巩膜瓣缝线,抗代谢药物应用不适当,手术指征和手术滤过量的判断失误。
表现:低眼压、浅前房和异常高隆而弥漫的大滤过泡。
预防:灼瘘口的填压式外表褥式缝线,巩膜瓣可拆除缝合,
术后激光断线或外表缝线拆除 处理:①加压包扎 ②手术治疗
3.脉络膜脱离:
低眼压(<0.67kPa)是脉络膜脱离机理的主要原因
1)浆液性脉络膜脱离: 表现:特征性周边部眼底光滑球形隆起和浅棕色质地稍硬
的外貌,伴有低眼压和浅前房 治疗: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扁平部巩膜切开引流+前房形成术
4.房水生成减少(低分泌):
原因:眼压持续性过低(<0.67kPa),睫状体水肿或脱离、 睫状体部炎症,术前长期应用房水生成抑制剂物
或抗代谢药物也可引起房水生成减少
表现:术后早期眼压持续下降、扁平前房进行性发展和
滤过泡变平
治疗:局部采用散瞳—睫状肌麻痹药、局部或全身应用
皮质类固醇
(二)高眼压性浅前房 1.恶性青光眼:
表现:中央和周边前房普遍性变浅或消失,眼压升高,
缩瞳治疗无反应甚至恶化而睫状肌麻痹散瞳治疗
常可缓解
发病机理:睫状环阻滞,房水往后逆流(房水迷流)
预防:恶性青光眼倾向:小眼球、晶体相对位置前移(Lowe
系数低)、前房极浅、持续高眼压和房角闭合以及
缩瞳药治疗呈逆药性者术前充分降低眼压,术中
巩膜瓣牢固缝合或可松解拆除缝合,虹膜周切口
要够宽,术中以粘弹性剂保持前房,术毕立即使
用睫状肌麻痹散瞳剂和高渗剂 处理:1)药物治疗(5天疗法):
①1%阿托品和5%新福林眼药水点眼每日3~4次;
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断剂
②皮质类固醇眼药水点眼,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
③醋氮酰胺250mg每日2~3次口服,50%
甘油盐水每日1~2次口服;或20%甘露醇静脉滴注,每日1~2次。
2)手术治疗: ①Chandle手术
②晶状体摘除术 ③玻璃体切割术 2.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瞳孔阻滞可见于:
原因:①不完全的虹膜切除(色素上皮层残留) ②术中未作周边虹膜切除(青光眼白内障
联合手术)
③术后虹膜周边孔和瞳孔缘完全后粘连
闭合或膜闭。
表现:眼压升高,浅前房(Ⅰ~Ⅱ级),虹膜周切口缺
如,周边虹膜向前膨隆而前房轴深仅呈轻~中
变浅
处理:Nd:YAG激光切开残留的色素上皮层或作
另一新的周边虹膜切除
3.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表现:术后数小时或数日突然发生剧烈眼红痛、
头痛、恶心呕吐和视力急剧下降,眼压升高伴前房变浅或消失,眼底呈现典型改变
处理:1)症状轻、眼压不太高、前房仍存在的局限脉
络膜出血可采用药物治疗;
2)症状显著、持续高眼压、前房消失和累及黄
斑区的巨大脱离应通过扁平部后巩膜
切口迅
速排除脉络膜上腔积血和重建前房; (三)高眼压和深前房 1.瘘口内部阻塞:
原因: 内瘘口被虹膜、睫状突、血凝块、遗留的底层
角膜缘组织或后弹力膜、晶体赤道部囊膜
或玻
璃体等阻塞
处理:①如为虹膜或睫状突组织阻塞瘘口,可用低能量
氩激光治疗
②如为非色素性膜样组织阻塞,用Nd:YAG激光
治疗
③如为晶体或玻璃体阻塞,早期可用高渗
脱水剂治疗
④上述处理失败,则需重新应用抗青光眼
药物以控制高眼压,必要时需待炎症稳定后(3个月后)重作滤过性手术。
2.早期滤过泡失败:
原因:①内瘘口阻塞导致房水排流中断 ②巩膜瓣过早愈合
③结膜瓣与其下浅层巩膜瘢痕愈合(滤
过泡平坦)和包裹囊状泡形成
1) 滤过泡平坦:
处理:拆除或激光松解巩膜瓣缝线,滤过泡旁指
压按摩,
抗代谢药物如5-FU、高三尖杉脂结膜下注射,
联合应用5-FU的滤泡针刺修复术,滤过泡手
术探查修复 2)包裹囊状泡:
危险因素:长期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如肾上腺素能β-
受体阻断剂)氩激光小梁成型术,皮质类固
醇,再手术眼,人工晶体植入眼,以角膜缘
为基底的结膜瓣,一眼发生他眼发生的可能
性大等
表现:发生在术后1~3周,早期眼压即升高, 具有典型高隆圆顶状“囊肿”外观
处理:①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皮质类固醇局部点眼及
滤泡指压按摩
②针刺分离术:+结膜下注射5-FU ③手术切除:囊壁切除术
三. 术后后期并发症
1.后期滤过泡失败
2.渗漏滤过泡和低眼压:通过Seidel荧光素压迫试
验证实
处理:1)保守治疗:组织粘合剂、绷带加压包扎或胶
原盾或自家血滤过泡内注射 2)手术治疗:滤过泡加固术
3.滤过泡感染和眼内炎:多见于全层巩膜滤过术或联
合应用抗代谢药物的滤过性手术后具有渗漏的薄壁微
囊状泡者
处理:1)保守治疗:组织粘合剂、绷带加压包扎或胶
原盾或自家血滤过泡内注射 2)手术治疗:滤过泡加固术
四.术后并发症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1.前房形成术 2.Chandle手术 3.滤过泡加固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